《天下湘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徽著
  • 出 版 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431247X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通过近十年对湖湘文化的研究,以湘军上下三百年的发展为脉络叙述历史,对“无湘不成军”这一现象的历史性进行剖析,披露许多闻所未闻的历史故事,以独到的视角和观点体现文章的学术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故事性。

目 录 1

引子 1

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 2

洞察了正规军的弊病,一介书生曾国藩崛起于军界。 8

他身系功名,却憎恨官场的昏暗。 11

湖南人成了清廷的“救火队”。 14

管它是捷报还是败讯,曾国藩庆幸书生敢打仗了。 16

湘军和正规军相比,的确有太多的不同。 18

屡战屡败,决不服输。 22

战争彰显湖南人的坚毅。 26

诡计,诡计,江忠源总是识不破诡计。 30

纵是英雄也有克星,石达开和曾国藩真是死对头。 33

先杀锐气后予提携,曾国藩对李鸿章寄予厚望。 35

这个书生能打仗,却死得很窝囊。 37

猛将死得很郁闷,民心是不可战胜的。 40

“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44

湘军向战死的敌人垂首致敬。 45

两军狭路相逢,统帅以文章论道。 52

石达开在湘军故乡虚晃一枪。 53

大渡河,石达开的终点,湖南人的战场。 55

曾国藩熬不住了,把弟弟召来参战。 57

曾国藩无法让官场适应自己,只好自己去适应官场。 60

私家军靠的是自家人,曾国藩指望着曾国荃。 63

盼发财,盼升官,“魂兮归来”也是一盼。 64

左宗棠趁势而起。 67

胜利在望时,曾国藩又远离官场。 70

贫穷的湖南人不怕流血,不惜丢命,要的是金银财宝。 72

胡林翼想到了必须向外国学习。 75

曾国藩对皇位的态度,似乎主宰着历史的方向。 76

淮军一登场就和洋务搭上了关系。 79

左宗棠把红顶给了商人,商人把饷银给了左宗棠。 81

天京既是一座金矿,又是湘军发泄和复仇的乐园。 83

荣华如粪土,树大必招风。曾国藩懂得,他的弟弟不懂。 88

一支信奉拜金主义的部队为清廷根除了心头大患。 89

湖南的武力支撑着行将倾覆的腐朽统治。 92

湖南人升官发财的秘诀是读书和打仗。 94

从湘军到淮军,从军队到政坛,曾国藩仿佛在玩隐身术。 95

曾国藩保留老对头的部队,实在是一着高明的妙棋。 99

曾国藩的刀子钝了,左宗棠在磨刀霍霍。 100

因为砍了几根竹子,引发出一场回民与汉民的血火兵灾。 105

官逼民反,回民的愤慨一触即发。 107

湘军靠着新式武器占了上风。 109

湘军杀了不少无辜百姓,朝廷内部议论纷纷。 110

刘松山的死因众说纷纭。 112

冤冤相报,导致更多不必要的伤亡。 114

左宗棠不怕满朝文武反对,只要一个女人袒护。 117

左宗棠发现,医治战争的创伤比指挥战争更为艰难。 119

马占鳌和左宗棠都从马化龙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 120

人生许多恩怨常在生命的尽头化解。 122

金积堡悲剧在肃州重演,再次屠杀俘虏加深了湘军罪孽。 125

左宗棠把洋务运动从沿海搬到了落后的西北高原。 127

坚持要收复疆土的左宗棠在朝廷内部孤立无援。 130

湘军开进天山南北,军事进剿与军队屯垦同时进行。 131

左宗棠抬着棺材出关,正是湖南人的秉性。 135

一名昏官写出“湖湘子弟满天山”,名扬中国文学史。 137

朝廷百官,知新疆者莫若左宗棠。 139

所有的灾难都是敌人,军队总是克敌制胜最可靠的力量。 140

洋务运动挽救不了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覆灭的命运。 142

观音桥上,湘军不听李鸿章的训诫,与骄横的法军开仗。 144

左宗棠在暮年仍然是湘军的军魂。 146

镇南关大捷,湘军甘当无名英雄。 148

左宗棠病逝,李鸿章肩上增压了重量。 150

翁同龢祭起老法宝:朝廷有难,就搬湘军来救。 151

湘军不是神,牛庄惨剧给湖南人泼了一瓢凉水。 154

弱国无外交,李鸿章父子和湘军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58

甲午战败后,湘军后代高喊“师夷之技以制夷”。 162

湖南人的祖先是好斗的三苗。 164

他把鲜血当作一种昂贵的代价。 168

湘军唱了一回低调,其中意味深长。 171

李鸿章背起历史骂名,终于油干灯尽。 173

湘军裁撤的士兵加入哥老会,成了朝廷的对头。 176

孙中山和黄兴都发现,倚重会党是难于成就事业的。 178

湖南人的媳妇秋瑾,“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80

同盟会里,湖南人继续用鲜血为革命铺路。 182

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最艰难的一仗。 183

黄兴只要革命,不稀罕权力。 186

毛泽东躲在城外的高处目睹了起义军占领长沙。 188

同饮一湖水,湖南湖北有默契。 190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192

湘军老总去挖别人的祖坟,是谭延闿创始的运作手法。 196

湖北人对湖南人时信时不信。 197

黄兴不愿做官,却把名声看得十分重要。 198

为中国宪法流血的第一人,成为袁世凯最厉害的对手。 199

谭延闿两面讨好,熊希龄惟命是从。 202

杨度其人惹人恨,《湖南少年歌》却震慑人心。 203

他和八大班胡同的妓女混在一起,仍是民国一代元勋。 206

湖南人做事总是富有戏剧性。 209

都想成就勋业,出现了两支护国湘军。 213

湘军自相残杀,日益虚弱,不知向何处去。 214

湖南人不抱团,拥有军队的湖南人更是互不买帐。 217

赵恒惕缺乏实力却横蛮至极,吃败仗是理所当然。 220

信佛的唐生智也信实力。 224

失败,扫除了谭延闿的军阀心态。 228

湘江边崛起了毛泽东。 230

毛泽东与蒋介石都推崇湘军的统帅曾国藩。 233

黄埔军校,湘军为之奠基。 237

“黄埔三杰”,不怕死的湖南人。 238

北伐战争,湘军终结了迷茫。 243

湘军的战斗力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 244

蒋介石迫使湘军分解到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 247

唐生智与贺龙继续北伐。 249

汪蒋分分合合,谭延闿捡了便宜。 250

黑夜中的独行侠你争我斗,日出前已遍体鳞伤。 252

历史就是这么滑稽,蒋介石刚整垮湘军又扶植湘军。 254

唐生智有了军队就开始反蒋,无奈人缘不济。 257

南昌起义,贺龙出任总指挥。 260

毛泽东是一个决不盲从权威或上级的湖南人。 263

井冈山,两个四川人投奔毛泽东开创的根据地。 267

毛泽东“一哭尔琢,二哭尔琢”。 269

湘鄂西,贺龙打出了一片根据地。 272

深山有同乡,彭德怀也来了。 275

何键心理变态,爱挖敌对老乡的祖坟。 277

长沙,红军啃不动这座古城。 280

陈教授,李博士,容不下毛泽东的创造性。 285

“围剿”和反“围剿”,国共两党的湖南人在厮杀。 289

四十万大军,等候红军进入圈套。 295

血色黄昏下,毛泽东忧心忡忡地望着见证过历史的湘江。 297

白崇禧用湖南人的计谋,对红军“关门送客”。 299

三万红军血染湘江,李德的意志随鲜血流逝。 302

毛泽东复出,得到一边倒的赞同。 308

毛泽东一怔:怎么?遵义这条河也叫湘江? 309

毛泽东在危急时大声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313

几十万蒋军被毛泽东牵引得团团转。 315

大渡河,湖南人不想重演石达开的悲剧。 316

“当年你救了蒋介石,今天你又救了我周恩来。” 318

过草地,无可奈何的选择。 321

贺龙和任弼时为中央红军报了一剑之仇。 324

贺龙的部队大大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 325

何键竹篮打水一场空。 327

“湘军”概念扩展到极致:革命的湖南人领导革命的军队。 332

淞沪会战,湘军几乎把力量都拼完。 335

毛泽东称赞“三杨开泰”,其中两杨为湖南名将。 337

前湘军总司令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总司令。 339

湘军发明的“漂雷”炸沉了许多日本军舰。 342

雁门关大捷,湖南名将宋时轮大显威风。 343

百团大战到底该不该打,毛泽东是有一番讲话的。 344

山西有个以湖南人命名的县城。 346

蒋介石不是库图佐夫,毫无理由下令把长沙烧毁。 348

长沙会战,震惊世界。 352

陈明仁耀武昆仑关。 353

湘籍战士在“死亡之路”留下五千具遗骸。 355

陈明仁扯下中将领章,摔在蒋介石面前。 356

毛泽东知道任何力量都打不过“肚先生”。 358

湖南将领重振新四军。 360

刘少奇在“七大”提出毛泽东思想。 361

湘西小县城芷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363

明知蒋介石并不希望他真去重庆,毛泽东偏偏就要去。 364

内战主要战场上,国共两党的湘籍高级将领相对抗。 370

胡宗南占领延安,蒋介石欣喜若狂,毛泽东满不在乎。 376

敌手没一个看得懂粟裕的战法。 381

蒋介石后悔当年没杀陈赓。 384

辽沈战役,黄埔同学和湖南老乡一决雌雄。 388

“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390

中央要求三天攻下天津,湖南将领只用了二十九小时。 394

刘斐问道:“主席是喜欢做清一色还是平和?” 395

程潜很识时务,陈明仁也有选择余地。 396

唐生智死爱面子,强调是为湖南人而出山。 399

毛泽东、程潜和陈明仁都希望家乡和平解放。 402

两个湖南人联手消灭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张王牌。 405

八千湘女上天山。 408

参加开国大典的湖南人,南望湘云,心潮澎湃。 412

彭德怀援朝作战,对手是美国的五星上将。 414

解放军上将以上的高级将领中,湖南人共有二十八位。 422

湖湘文化,湘军用鲜血诠释了它的内涵。 423

中国和世界的军事史上,湘军都堪称一个奇迹。 424

后记 435

参考文献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