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范围 1
二、学术史回顾 4
三、资料运用 22
四、研究方法的借鉴 25
第一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27
一、农村经济的地理基础 27
二、民族与宗教 44
三、交通状况 62
四、行政区划与基层政权 78
第二章 土地制度、地权与租佃关系 89
一、土地所有制及其演变 89
二、地权分配问题 108
三、土地租佃关系 129
第三章 土地利用与农作物栽培 152
一、农业经济区与土地利用 152
二、农业耕作制度 172
三、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 179
四、粮食产量 186
五、经济作物的栽培 200
第四章 农业技术的传承与变革 219
一、砂田改良 220
二、肥料问题 226
三、农事试验与推广 232
四、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245
第五章 农田水利的废兴 252
一、清代中期的灌溉系统 252
二、晚清灌溉系统的破坏与重建 257
三、民国前期的农田水利 260
四、抗战时期的农田水利 268
五、水车灌溉 280
六、水利与农村经济 285
第六章 畜牧业、草场权属与牲畜租佃关系 289
一、草场与牲畜 289
二、游牧区的畜牧业 305
三、农业区的畜牧业 318
四、畜牧业的现代化 332
五、畜牧业与社会经济变迁 342
第七章 社会变革中的乡村手工业 346
一、手工业概况 346
二、传统手工业的延续与发展 356
三、新兴手工业 390
四、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398
五、手工业与农村经济变迁 410
第八章 传统金融业与借贷关系 415
一、农家借贷的一般情形 415
二、传统借贷之一:典当业 427
三、传统借贷之二:钱庄与民间借贷 439
四、借贷利率 447
第九章 新式金融业与农村借贷 456
一、新式银行的建立与普及 456
二、合作社的兴起与普及 465
三、合作金库 475
四、农村新借贷关系 479
五、新式借贷的绩效与问题 490
第十章 田赋、捐税与农家生活 500
一、田赋与农民负担 500
二、名目繁多的捐税 515
三、烟禁大开与烟亩罚款 532
四、农家收支与生活 539
五、农家贫困的根源 556
第十一章 农村市场及其演变 564
一、市场类型 564
二、市场开放的周期 574
三、市场层级问题 580
四、晚清以降市场的发展趋势 602
结语 617
征引文献 621
致谢 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