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程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方桐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2204004
  • 页数:420 页
图书介绍:王思斌,男,1949年生,河北人。1978年春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8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主要学术成果有:“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社会工作概论》等。本书是社会学概论性质的教科书,也是社会学的入门书。本书从人与社会、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与社会变迁几个角度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该书涉及的主要论题有:社会及其构成、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组织与管理、社区及城乡发展、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等。在内容上,该书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着重介绍社会学的经典和成熟的理论,并照顾到当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社会学研究的比较成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1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依据 3

三、社会学的体系 6

第二节 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9

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 9

二、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11

三、社会学与其他学科 13

第三节 社会学的特点 15

一、多样性 15

二、整体性 16

三、广泛性 17

四、实践性 18

五、敏捷性 19

第四节 研究社会学的意义与方法 20

一、研究社会学的意义 20

二、研究社会学的方法 22

第一章 人的社会化 26

第一节 社会化的概念 26

一、社会化的定义 26

二、社会化的内容 27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30

一、内在因素 31

二、外在因素 33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与特点 37

一、社会化的过程 37

二、社会化的特点 41

第四节 社会化中的角色问题 43

一、角色与角色地位 43

二、角色差距的产生 45

三、角色调适与角色实现 47

第二章 社会群体 50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50

一、社会群体的定义 50

二、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功能 51

三、社会群体的分类 53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 55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55

二、家庭 57

三、邻里 61

四、工作群体 64

第三节 社会组织 66

一、社会组织的性质及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66

二、社会组织的构成 67

三、社会组织的管理 69

四、社会组织同初级社会群体的互补 73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 75

一、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75

二、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和类型 76

三、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功能 78

四、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80

第三章 社会分层 83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83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及普遍性 83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 85

三、社会分层与阶级、阶层划分的关系 88

第二节 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 90

一、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若干重要内容 90

二、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几点评价 9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分层 95

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分层的必然性及研究意义 95

二、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层次 97

三、社会层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102

第四章 民族 105

第一节 民族的概念 105

一、民族的定义和特征 105

二、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民族构成 109

第二节 民族关系 111

一、民族竞争与合作 111

二、民族交往与沟通 114

第三节 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117

一、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意义及发展中的“孤岛”现象 117

二、民族地区的城市化 120

三、民族地区人的现代化与思想观念变革 122

第四节 民族问题 126

一、民族人口问题 126

二、民族宗教问题 129

三、民族习俗问题 132

第五章 社区 135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 135

一、社区的定义与分类 135

二、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 138

第二节 城乡社区 141

一、城市社区 141

二、农村社区 142

三、城乡协调发展的桥梁——城镇社区 145

第三节 社区发展 148

一、社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148

二、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 151

第四节 社区发展中的城市化 154

一、城市化的涵义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54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 156

三、我国的城市化道路 157

第六章 社会关系 160

第一节 社会关系概述 160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及形成基础 160

二、社会关系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制约作用 161

三、社会关系的种类 163

第二节 人际关系 164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 164

二、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因素 165

三、人际关系的历史形态 167

第三节 群际关系 169

一、群际关系的历史发展及研究意义 169

二、群际关系的基本类型 170

三、影响群际关系的因素 172

四、群际关系同庸俗关系学的对立 174

第四节 代际关系 175

一、代际关系的特殊性 175

二、代际关系的类型 177

三、代际差异和代际冲突 178

四、代际沟通 179

第五节 社会关系的处理 181

一、对抗法与调适法 181

二、竞争法与合作法 183

第七章 社会制度 187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187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与研究范围 187

二、社会制度的分类与构成 189

三、社会制度的形成、功能和变革 193

第二节 制度化 195

一、制度化的涵义 195

二、制度化效果 198

第三节 制度变革 201

一、制度变革的原则 201

二、制度变革的方式 204

三、制度变革的动因和制约因素 208

第八章 社会控制 210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210

一、社会控制的定义与特点 210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及研究意义 212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213

一、社会控制体系的总体结构 213

二、社会控制的形式 215

第三节 舆论控制和心理控制 220

一、舆论控制 220

二、心理控制 223

第四节 越轨与犯罪 225

一、越轨与犯罪的涵义 225

二、越轨与犯罪的原因 226

三、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27

四、犯罪的社会控制 228

第九章 社会保障 232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232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与内容 232

二、社会保障的性质与特征 234

三、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 235

四、英、美社会保障状况与特点 237

五、世界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概况与主要模式 239

第二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概况 242

一、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242

二、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的基本特点与理论依据 243

三、改革开放以前社会保障的基本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45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 247

一、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带来的若干社会保障问题 248

二、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250

三、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体系 253

四、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255

五、现阶段社会保障改革的主要内容 257

第四节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262

一、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262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中国特色” 263

三、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65

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的步骤 267

附录 269

第十章 社会结构 274

第一节 社会结构概述 274

一、社会结构的涵义与表现形态的考察 274

二、研究社会结构的意义 278

第二节 社会基本结构 281

一、一般社会的基本结构 281

二、阶级社会的基本结构 284

三、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 286

第三节 社会非基本结构 287

一、实体性结构 287

二、非实体性结构 289

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优化与社会流动 291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与分类 291

二、社会流动在社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 292

三、社会流动与当前我国人员管理结构的优化 293

第十一章 社会变迁 298

第一节 社会变迁概述 298

一、社会变迁的定义及类型 298

二、社会变迁的形式和根源 300

三、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变迁理论 301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协调 303

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及其协调 303

二、社会若干重要系统的变迁及影响 305

第三节 社会计划、社会指标和社会预测 307

一、社会计划 307

二、社会指标 310

三、社会预测 310

第四节 社会现代化 312

一、社会现代化的涵义及由来 312

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与特点 313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现代化 315

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 324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324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 324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325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及解决的一般途径 328

第二节 人口问题 330

一、人口问题的紧迫性 330

二、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331

三、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335

第三节 婚恋问题 337

一、婚姻、恋爱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337

二、我国婚恋的新变化 338

三、婚恋方面存在的问题 339

第四节 社会风气问题 341

一、社会风气的涵义及构成 341

二、社会风气与其他社会构成方面的相互关系 342

三、努力端正我国的社会风气 344

第十三章 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348

第一节 社会学调查研究概述 348

一、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49

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体系中的地位 349

三、社会学调查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 350

第二节 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 351

一、选择研究课题 352

二、设计研究方案 353

三、收集和处理资料 354

四、分析和阐释结果 354

第三节 社会调查法(上) 356

一、普遍调查 357

二、典型调查 359

三、个案调查 360

四、抽样调查 361

第四节 社会调查法(下) 367

一、访谈法 367

二、问卷法 370

第五节 观察法和实验法 375

一、观察法 375

二、实验法 379

附录 社会学史略 382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初创和形成 382

一、初创时期的西方社会学 382

二、形成时期的西方社会学 386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392

一、马克思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392

二、列宁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396

第三节 当代国外社会学发展概况 399

一、西方社会学的“英雄时期” 399

二、西方社会学的“群雄时期” 403

三、前苏联、东欧及南斯拉夫社会学的恢复重建 406

第四节 中国社会学历史概观 410

一、建国前中国社会学历史概观 410

二、新中国重建的社会学 416

第一版后记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