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张谷若其人其事 1
1.1 青少年时期的张谷若 1
序一 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辩 辜正坤 5
目录 5
1.2 芝罘山海养育一代宗师——张谷若故里考 5
1.2.1 楔子 5
1.2.2 故乡往事 6
1.2.3 芝罘岛与秦始皇 7
1.2.4 芝罘岛上名人多 9
1.2.5 一带文脉贯芝罘 10
1.2.6 故乡在大师的译作里 13
1.3 我心中的翻译家父亲 18
序二 译界楷模 光照后人 孙致礼 21
第二章 “为科学亦为艺术,为艺术亦为科学” 30
2.1 张谷若看翻译行为 30
2.2 争论的焦点问题 31
2.3 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32
2.3.1 相辅相成,合而成一 32
2.3.2 科学为“科学精神”之谓 34
前言 35
2.4 关于翻译学的思考 46
3.1 “地道”为翻译的一大原则 51
第三章 “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 51
3.2 “地道”非极端“归化”之谓 54
3.3 “地道”概念探微 57
3.4 “归化”为主还是“异化”为主? 60
3.4.1 一个悖论存在两面 60
3.4.2 “归化”与“异化”之悖论 63
3.4.3 “归化”是翻译的本质特征 68
第四章 注释与研究 81
4.1 研究的成果 81
4.2 张注管窥 82
4.3 张注启示 86
4.4.1 条件 90
4.4 注释的条件、方法和原则 90
4.4.2 方法 92
4.4.3 原则 98
第五章 意境与神韵 103
5.1 传统与现代互补,东方与西方相参 103
5.1.1 以我为主,西学作补 106
5.1.2 系统引入,详加比较 108
5.1.3 继承与发展传统译学,翻译并引入西方译论,二者并行,相参相照 109
5.2 意境研究与意境传达 110
5.2.1 “意境”的内涵 111
5.2.2 意境说之于翻译研究 113
5.3.1 前提:才、胆、识、力 116
5.3 意境的传达初探 116
5.3.2 “情”字是关键,“真”字是准则 118
5.3.2.1 “貌”例 123
5.3.2.2 “景”例 127
5.3.2.3 “心”例 131
5.3.2.4 “情”例 135
5.3.3 神韵四征及其传译 143
5.3.3.1 “象外之象”与“传神” 143
5.3.3.2 神似的理据 145
5.3.3.3 神韵四征 147
第六章 外汉翻译中四字格的应用 171
6.1 汉字形态的特殊性 171
6.2 汉语字格发展 174
6.3 四字格的美学特征 177
6.3.1 反映了汉字的形态特点,适应汉语表达的规律 177
6.3.2 组合形式多样,表情达意准确,适用能力强大 178
6.3.3 审美特征丰富,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相吻合 179
6.3.3.1 生动活泼,形象鲜明 179
6.3.3.2 流畅顺口,铿锵悦耳 180
6.3.3.3 美的形式,沁人心脾 180
6.4 张谷若先生的四字格 185
第七章 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198
7.1 道、技、艺 198
7.1.2 翻译方法的发展历程 199
7.1.1 技巧与方法 199
7.1.3 技巧及其层级性 202
7.2 张谷若的翻译技巧与艺术 203
7.2.1 异归均衡,张译独具一格 204
7.2.2 地道之人与地道之文 220
7.2.3 张谷若翻译技巧与艺术欣赏 223
A Tentativ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David Copperfield 248
附录 283
一 张谷若年表 283
二 张谷若唐诗英译 287
(1)山海祭——悼先父张谷若(张玲) 291
三 相关资料 291
(2)精益求精的翻译家张谷若先生(孙硕人) 296
(3)谈新译《大卫·考坡菲》(王治国) 299
(4)香港翻译学会一九九一年荣誉会士赞词 302
张谷若教授赞词(黄邦傑) 302
(5)对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自修先生的采访(孙迎春) 304
(6)但开风气不为师——悼恩师张谷若(恩裕)先生(李自修) 307
(7)难忘的第一堂翻译课(王逄鑫) 309
四 LETTERS from Thomas Hardy journal,etc 312
参考书目 321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