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全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铁铮主编;王峪,王俊杰,王爽,邵辽江,吴朝霞,曹万祥,万宁,焦翠霞,张晶,刘鲲,崔春生,宋艳军,刘爱敬,张芸,徐峥艳,肖艳丽,秦新天,李艳荣,王爱红,王俊玲,冯月利,张之华,安琪,林玉,张斌,魏婷,宋亚娜,徐永丽编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6263084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本高中生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工具书。

语言知识及运用 2

第一章语音部 2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2

目录 2

二、相关知识 4

(一)语言基础知识 4

1.现代汉语 4

2.普通话 4

3.方言 4

4.语音 4

(二)拼音知识 4

1.音节 4

2.音素 4

9.反切 5

8.韵头、韵腹、韵尾 5

7.零声母 5

11.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5

10.音调 5

6.韵母 5

5.声母 5

4.辅音 5

3.元音 5

12.入声 6

13.声调标写规则 6

14.双声 6

15.叠韵 6

16.拼音的大写 6

20.轻声 7

19.音变 7

18.隔音符号的作用 7

17.拼音的连写与分写 7

21.儿化 8

22.变调 8

23.停顿 9

24.重音 9

附录 10

附录一:习惯误读情况字表 10

附录二:形近误读情况字表 17

(三)小篆 20

(二)金文 20

(一)甲骨文 20

二、汉字七体 20

第二章汉字部 20

一、汉字的特点 20

三、汉字的六书 21

2.社会类 21

(一)象形 21

1.自然类 21

(七)行书 21

(六)楷书 21

(五)草书 21

(四)隶书 21

(二)指事 22

1.纯符号类 22

2.象形字加符号类 22

(三)会意 22

(四)形声 22

(五)转注 22

(六)假借 22

(一)汉字的笔画 23

(二)汉字的笔顺 23

四、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23

(三)笔画组合 24

五、汉字的结构特点 24

(一)独体字与合体字 24

(二)偏旁与部首 25

(三)汉字的组合方式 25

六、相关知识 25

(一)多义字 25

(二)形似字 25

2.简化字 26

(一)《说文解字》 26

八、常用字典简介 26

(二)纠正错别字 26

(四)多音字 26

1.繁体字 26

(一)繁体字与简化字 26

七、汉字的规范化 26

(三)同音字 26

(八)《王力古汉语字典》 27

(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7

(六)《现代汉语词典》 27

(五)《新华字典》 27

(四)《文言虚词》 27

(三)《辞源》 27

(二)《辞海》 27

(九)《汉语成语多用词典》 28

(十)《中国成语大辞典》 28

(十一)《汉字详解字典》 28

(十二)《汉字密码》(上、下) 28

附录 29

附录一:常见多音字、多义字辨析 29

附录二:常见别字集录 34

第三章标点符号部 41

一、标点符号的作用 41

二、标点符号的种类 41

三、标点符号的用法 41

(一)句号【。】的用法 41

(三)感叹号【!】的用法 42

(二)问号【?】的用法 42

(四)逗号【,】的用法 43

(五)顿号【、】的用法 44

(六)分号【;】的用法 44

(七)冒号【:】的用法 45

(八)引号【“”】的用法 45

(九)括号【()】的用法 46

(十)破折号【——】的用法 47

(十二)着重号【.】的用法 49

(十一)省略号【……】的用法 49

(十三)书名号【《》】的用法 50

(十四)间隔号【·】的用法 50

(十五)连接号【-】的用法 51

(十六)专名号【——】的用法 51

附录 51

其它标点符号的用法 51

3.不自由语素 54

二、词的概念 54

2.半自由语素 54

三、词的分类 54

(一)单纯词 54

4.联绵字(词) 54

(三)概念解释 54

(二)语素表 54

(一)什么是语素 54

一、语素 54

第四章词语部 54

1.自由语素 54

3.拟声词 55

(1)联合式 55

1.复合式合成词 55

(二)合成词 55

4.译音词 55

(2)叠韵联绵词 55

2.叠音词 55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55

(1)双声联绵词 55

1.联绵词 55

2.重叠式合成词 56

(5)主谓式 56

3.附加式合成词 56

(4)动宾式 56

(3)补充式 56

(2)偏正式 56

四、词义 57

(一)词义的性质 57

(二)词义的分类 57

1.从词义的多少分,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 57

2.从词义的远近程度分,可分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58

(六)语法功能不同 59

(五)语体色彩不同 59

(四)感情色彩不同 59

(三)词义的范围不同 59

(二)词义的轻重不同 59

(一)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59

五、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59

3.从词义的感情色彩分,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59

六、成语知识 60

(一)什么是成语 60

(二)成语的结构类型 60

1.并列关系 60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 61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成的 61

1.从古代的寓言故事凝缩成的 61

(三)成语的来源 61

8.兼语关系 61

6.动补关系 61

7.连动关系 61

5.目的关系 61

4.动宾关系 61

3.主谓关系 61

2.偏正关系 61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言 62

(四)成语在历史上是怎样普及的 62

(一)谚语 63

七、熟语知识 63

(五)运用成语应注意的问题 63

(二)惯用语 64

(三)歇后语 64

(四)格言 64

(五)掌握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 65

(四)要把握好虚词词义,了解它特定的含义 65

(三)注意同义词的辨析,尤其是近义词 65

3.语体色彩 65

(二)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 65

1.感情色彩 65

(一)词语的附加意义不可忽视 65

八、怎样正确使用词语 65

2.态度色彩 65

附录 66

附录一:常见新词集录 66

(一)网络流行词语集录 66

(二)其它新词 67

附录二:易混的词语辨析集录 72

(二)卷中常见的的生僻成 87

语汇编 87

附录三:高中生应掌握的成语 87

的成语 87

(一)近十年高考中出现过 87

(三)易解错的成语集录 91

(四)常见成语出处 93

4.数词 94

3.形容词 94

2.动词 94

1.名词 94

一、词类的划分 94

第五章句子部 94

(一)实词 94

5.量词 95

6.代词 95

(二)虚词 95

1.副词 95

2.介词 95

3.助词 95

4.连词 95

3.主谓短语 96

2.复指短语 96

1.连动短语 96

(二)结构特殊的短语 96

4.动宾短语 96

5.补充短语 96

1.并列短语 96

(一)结构一般的短语 96

二、短语 96

6.拟声词 96

5.叹词 96

2.偏正短语 96

8.双宾短语 97

1.由大到小的框式图解法 97

(三)短语层次的划分 97

10.固定短语 97

9.“的”字短语 97

7.趋向短语 97

6.介宾短语 97

5.方位短语 97

4.能愿短语 97

3.兼语短语 97

2.由小到大的框式图解法 98

三、句子 98

(一)句子的成分 98

1.主语 98

2.谓语 99

附录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100

附录 100

3.宾语 100

4.定语 101

5.状语 102

6.补语 103

7.中心语 105

8.独立成分 105

(3)祈使句 106

(4)感叹句 106

(二)句子的分类 106

1.根据用途和语气来划分 106

(2)疑问句 106

(1)陈述句 106

①主谓句 107

②非主谓句 107

(1)单句 107

2.根据结构来划分 107

(2)复句 108

①复句的特点 108

②复句的类型 108

3.按照句子在句群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108

(2)后续句 108

(3)终止句 108

(1)始发句 108

(4)中心句 109

(5)独立句 109

(三)单句 109

1.几种特殊的单句 109

(1)把字句 109

(2)被字句 110

(3)连动句 110

(5)是字句 111

(6)存现句 111

(7)双宾句 111

2.单句的附属成分 111

(1)插入语 111

(4)兼语句 111

(2)呼应语 112

(3)象声语 112

3.复杂单句 112

(1)句子某个成分复杂化 112

(2)句子全面复杂化 112

4.单句的划分 113

(1)单句划分的原则 113

(2)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13

(3)递进复句 114

1.复句类型 114

(1)并列复句 114

(四)复句 114

(2)承接复句 114

(8)假设复句 115

(4)解说复句 115

(6)因果复句 115

(5)选择复句 115

(7)条件复句 115

(9)转折复句 116

(10)目的复句 116

2.多重复句的分析 116

(1)确定分句的数目和界限 116

(2)找出关联词语 116

(3)划分第一个层次 117

(4)划分其余层次 117

3.特殊复句——紧缩复句 117

(1)紧缩复句的特点 118

(五)句群 118

(2)与一般复句的转换 118

1.句群的特点 119

2.句群的类型 119

(1)并列句群 119

(2)承接句群 120

(6)因果句群 120

(4)选择句群 120

(5)转折句群 120

(3)递进句群 120

(7)假设句群 121

(8)条件句群 121

(9)目的句群 121

(10)解证句群 121

(11)总分句群 121

3.句群和复句 122

(1)句群与复句的联系 122

(2)句群与复句的区别 122

4.句群和段落 122

(1)句群与段落的联系 122

(2)句群与段落的区别 123

5.句群的分析 123

四、修改病句 123

(一)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123

(三)常见的病句类型 124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24

1.用错词性 124

3.成分残缺 126

2.搭配不当 126

4.语序不当 127

5.成分赘余 128

6.结构混乱 128

7.词义不当 129

8.常见复句错误 129

9.歧义 130

10.不合逻辑 130

附录 132

附录一:汉语单句结构类型简表 132

附录二:数字、数词用法常见错误列举 132

第六章修辞部 134

一、修辞格 134

(一)语文《考试说明》规定要掌握的八种修辞格 134

1.比喻 134

2.比拟 135

3.借代 135

4.夸张 136

6.排比 137

5.对偶 137

7.设问 138

8.反问 139

2.对比(对照) 140

3.衬托(映衬) 140

1.引用 140

(二)其它修辞格 140

4.反复 141

5.回环(回文) 141

6.顶真 141

8.反语 142

7.双关 142

9.仿词 143

10.婉曲(委婉) 143

11.讳饰 144

12.摹写(摹绘、仿拟、摹状、模拟) 144

13.呼告 144

18.歇后语 145

19.警策 145

17.层递 145

15.通感(移觉) 145

14.互文 145

16.移就(移用) 145

24.示现 146

20.倒装 146

21.飞白 146

23.节缩 146

22.镶嵌 146

25.跳脱 147

26.转品 147

27.析字 147

28.复迭(类叠) 148

(三)词格的综合运用 148

2.套用 148

3.兼用 148

1.连用 148

二、扩展语句 149

(一)扩展语句的命题特点 149

(二)扩展语句的基本类型 149

(三)扩展语句的解题思路及要求 151

(四)扩展语句需要注意的地方 151

1.明确要求 152

(二)解题步骤 152

三、压缩语段 152

1.要点齐全 152

3.语言规范 152

2.字数达“标” 152

(一)解题原则 152

2.筛选信息 153

3.合并整理 153

4.推敲语言 153

5.检查定稿 153

(三)题例解析 153

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154

(一)选用句式 154

1.什么是选用句式 154

2.选用句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154

(二)仿用句式 155

1.仿用题的类型 155

(1)填空式仿用 155

(2)续写式仿用 155

(4)独立式仿用 156

(3)命题式仿用 156

2.仿用的要求 158

3.仿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59

(三)变换句式 159

1.语气的变换 159

(1)陈述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160

(2)祈使句与疑问句的变换 160

(3)陈述句与感叹句的变换 160

(4)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160

2.结构的变换 161

(1)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与把字句的变换 161

(2)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161

(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162

(4)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163

五、语言运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一)准确 164

1.词性运用要准确 164

2.词义运用要准确 164

(1)辨析词义 164

(2)辨析色彩 164

(5)单句与复句的变换 164

(二)简明 165

6.把握句子主干在表意上的作用 165

3.把握关联词语所表现的语句关系 165

5.把握词语间的搭配规律 165

4.把握句子内部与句子之间的顺序关系 165

(3)辨析用法 165

(4)辨析词性 165

(三)连贯 166

1.事理通达 166

2.文理畅通 166

(5)要符合表达目的性的需要 167

(4)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 167

(3)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特点 167

(2)要考虑接受语言信息者的身份、特点 167

(1)要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 167

(四)得体 167

(6)用语要恰当、得体 168

附录 168

附录一:巧解图文转换题 168

附录二:敬辞集录 169

附录三:谦辞集录 171

4.文字产生前人类“结绳”有什么意义? 172

1.常见的语音误读有哪几种? 172

2.如何避免多音误读? 172

3.文字的特性与发展是怎样的? 172

★答疑解惑 172

5.文字是怎样产生的? 173

6.什么是表形文字? 173

7.什么是表意文字? 174

8.什么是表音文字? 174

9.什么是拼音文字? 174

10.汉字的起源? 175

11.为什么会写别字? 175

写数字? 176

13.中学生应掌握哪些汉字知识? 176

14.你知道是谁发明了汉字的大 176

12.望文生义是如何造成的? 176

15.学习和应用汉字应注意哪些 177

问题? 177

16.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之间, 177

也有不用顿号的情况,为什 177

么? 177

21.省略号和“等等”能同时并用吗? 178

20.括号有多种,该怎样选择使用? 178

18.冒号的提示范围到哪里? 178

17.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标点 178

应如何使用? 178

19.破折号前的标点应如何处理? 178

怎么写? 179

26.直接引用的句子用引号,间 179

接引用的语句用引号吗? 179

25.一句话中要用多个引号,该 179

理? 179

24.引文后的标点符号应如何处 179

23.省略号前后标点应如何处理? 179

22.如果省略的是文章的整段,或诗歌的一行,或相连的几行,那么省略号如何写? 179

27.一句话中的标点是固定不能 180

改变的吗? 180

28.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有什么 180

关系? 180

29.如何区别词汇与词? 180

32.词的兼类是怎么回事? 181

31.词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有何区 181

30.物量词与动量词有何不同? 181

别和联系? 181

36.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有时必须用,有时不能用,有时可用可不用,该如何判断? 182

33.惯用语与成语有何异同? 182

35.能作主语的词或词组就一定能作宾语吗? 182

34.同音词在语言中有什么作用? 182

38.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地”有时必须用,有时不能用,有时可用可不用,该如何判断? 183

37.作状语的常是哪些词?是否所有的状语位置都位于谓语的前面? 183

39.如何区别定语与状语? 184

40.如何区别宾语和补语? 184

41.程度补语前的“得”必须用 185

吗? 185

42.补语与中心词的关系如何理 185

解? 185

43.主谓短语能作哪些句子成分? 185

44.如何区别动宾短语和动补短 185

语? 185

48.主谓短语和主谓句的区别和 186

联系在哪里? 186

49.非主谓句主要用在哪些场合? 186

些? 186

46.“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真 186

45.短语与句子的区别是什么? 186

相。”是否定句还是肯定句? 186

47.常用于感叹句中的副词有哪 186

51.句子中出现多层定语应如何排序? 187

50.兼语句式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区别在哪里? 187

52.如何处理句中的多层状语? 188

53.怎样区别单句和复句? 188

不当,句子会出现哪些问题? 189

57.介词“对”和“对于”使用 189

56.紧缩句与复句有什么联系? 189

55.一般转折复句和让步转折复句的区别在哪里? 189

54.说明因果复句与推论因果复句的异同? 189

哪些毛病而导致病句?…… 190

59.议论性语句扩展有哪些类型? 190

58.关联词的使用上经常会因为 190

60.怎样使用表达方式扩展语句? 191

61.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仿用 191

句式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191

62.扩展语句需要注意些什么? 192

63.“压缩语段”有什么方法? 192

意什么? 193

65.如何写“标题新闻”? 193

64.不同文体语段的压缩需要注 193

66.仿用的隐性要求有哪些? 195

67.语气的变换的方法有哪些? 195

68.结构的变换的方法有哪些? 196

69.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哪些? 197

70.消除歧义有什么方法? 198

71.怎样才能使句子连贯? 198

72.比喻在不同文体中有何作用? 200

73.“像”字句一定是比喻句吗? 200

74.比拟与比喻都有“比”,如何区别? 200

76.对偶、对仗、对联有何区别? 201

77.反语与讽刺有何区别? 201

75.借代与借喻都有“借”,如何区别? 201

79.互文与对偶有何区别? 202

78.语义双关与借喻有何区别? 202

文学常识与文学鉴赏 204

第一章文学常识部 204

一、重要作家及作品 204

(一)中国古代作家及作品 204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作品 212

(三)外国重要作家及作品 217

(五)作品并称 221

(四)中国文化史上的作品第一 221

. 221

(六)作家并称 222

(七)文学流派 文学运动 文学团体 223

1.文学流派 223

(1)现实主义 223

(2)浪漫主义 223

(3)自然主义 223

(4)古典主义 223

(10)婉约派 224

(11)桐城派 224

(5)批判现实主义 224

(9)豪放派 224

(8)边塞诗派 224

(7)山水田园诗派 224

(6)西方现代派 224

(2)文学研究会 225

(3)创造社 225

(1)复社 225

(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225

2.文学运动 225

(4)五四新文化运动 225

(3)文艺复兴运动 225

(1)新乐府运动 225

(2)古文运动 225

3.文学团体 225

3.诗歌的分类 226

(1)押韵 226

4.古代诗歌知识 226

2.诗歌的特点 226

1.什么是诗歌 226

(一)诗歌 226

二、文学体裁 226

(12)小令中调长调 227

(11)词牌与标题 227

(10)民歌 227

(9)新诗 227

(8)律诗 227

(7)绝句 227

(6)近体诗 227

(5)古体诗 227

(4)乐府诗 227

言 227

(3)四言五言七言杂 227

(2)韵脚 227

(13)豪放派和婉约派…… 228

(14)宫调与曲牌 228

(15)散曲 228

(16)元杂剧 228

(二)散文 228

1.什么是散文 228

2.散文的分类 228

3.散文的特点 228

2.小说的三要素 229

1.什么是小说 229

3.小说的分类 229

(四)小说 229

2.戏剧的分类 229

1.什么是戏剧 229

(三)戏剧 229

4.散文的艺术手法 229

6.说 230

5.论 230

4.原 230

3.辩 230

2.骈文 230

1.赋 230

(五)古代其他文学体裁 230

5.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230

4.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230

2.国别体 231

1.编年体 231

(六)史书体例 231

13.寓言 231

14.游记 231

11.祭文 231

10.铭 231

9.赠序 231

12.笔记文 231

7.奏议 231

8.序跋 231

6.断代史 232

句 232

5.通史 232

4.纪事本末体 232

3.纪传体 232

附录二:中国名言名句集锦(按音序) 233

附录三:外国名言精选(按内容) 248

(一)读书篇 248

(二)友谊篇 250

(三)时间篇 251

附录四:对联颂名家 252

2.二十四节气 254

1.农历 254

(二)历法 254

3.五行 254

2.四象 254

(一)天文 254

一、天文历法 254

第二章文化常识部 254

1.二十八宿(xiù) 254

(2)帝王年号纪年法 255

5.纪月 255

(4)年号和干支兼用纪年法 255

(3)王公年次纪年法 255

(1)干支纪年法 255

4.纪年 255

3.天干和地支 255

6.纪日 256

7.纪时 256

(1)天色纪时法 256

(2)十二地支纪时法 256

(6)寒食 257

(5)花朝 257

(3)上元 257

(4)社日 257

(1)元日 257

9.传统节日 257

8.五更 257

(2)人日 257

(13)除夕 258

4.道 258

3.国 258

2.郡 258

1.州 258

(一)常见行政区名 258

二、行政区划 258

(12)腊日 258

(11)冬至(冬至节) 258

(10)重阳 258

(9)中秋 258

(8)伏日 258

(7)端午 258

8.江表 259

7.河西 259

6.山东 259

5.关东 259

4.关中 259

3.中原 259

1.二京 259

2.中国 259

(二)常见地名 259

8.县 259

7.府 259

6.省 259

5.路 259

2.地方官职 260

1.中央官职 260

(一)官职 260

三、官职科举 260

10.江东 260

9.江左 260

(二)科举 261

1.汉代实行征辟和荐举制 261

2.科举制 261

四、学校与教师 261

(一)学校 261

1.私塾 261

(二)教师 262

1.祭酒 262

7.国子学 262

2.博士 262

3.五学 262

5.庠序 262

4.四学 262

2.乡学 262

6.太学 262

(一)姓名 263

3.名字号 263

2.氏 263

1.姓 263

五、姓名称谓 263

4.助教 263

3.司业 263

4.谥号庙号年号 264

(二)称谓 264

1.称呼习惯 264

(1)直称姓名 264

(2)称字、号、斋号、籍贯等 264

3.谦称 265

2.敬称 265

(3)称官名、谥号等 265

(4)兼称 265

4.年龄称谓 266

六、宗法礼俗 266

(一)宗法 266

1.三纲五常 266

2.三从四德 266

2.礼节 267

4.避讳 267

3.忌讳 267

1.尊卑 267

(二)礼俗 267

七、法律刑罚 268

(一)轻刑 268

(二)重刑 268

(三)死刑 269

八、衣食住行 269

(一)服饰 269

1.头衣 269

2.体衣 270

4.佩饰 271

3.足衣 271

(二)饮食 272

1.五谷 272

2.六畜 272

3.食器 272

4.酒器 272

3.舆 273

2.辇 273

1.车 273

(四)交通工具 273

4.堂 273

3.室 273

2.宫 273

1.版筑 273

(三)房屋建筑 273

4.轩 274

5.乘 274

6.驷 274

7.舟 274

1.作品主旨 275

(一)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 275

第三章文学鉴赏部 275

一、什么是文学鉴赏 275

二、文学鉴赏的主要内容 275

2.文学形象 276

3.思想感情 276

4.社会意义 277

(二)文学作品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277

1.了解表达方式 277

2.分析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等) 278

3.辨清修辞手法 278

2.含蓄美 279

3.个性美 279

4.体会作品意境 279

1.形象美 279

(三)文学作品的语言 279

三、文学鉴赏的步骤 280

(一)整体感知 280

(二)再现形象 280

(三)感性体验 280

2.分析结构 281

1.领悟立意 281

(1)理清线索 281

(四)理性领悟 281

(一)散文鉴赏 281

四、分类鉴赏 281

(2)抓住文眼 282

3.品味特色 282

(1)语言的品味 282

(2)风格的品味 282

(二)小说鉴赏 282

1.了解小说特点 282

2.整理故事情节 283

3.分析典型环境 283

4.鉴赏典型人物 283

5.品味艺术特色 284

6.思考社会意义 284

(三)戏剧鉴赏 284

1.戏剧(剧本)的特点 284

3.戏剧冲突 285

2.戏剧情节 285

4.戏剧台词 286

5.舞台提示 286

(四)诗歌鉴赏 286

五、诗歌鉴赏 286

(一)现代诗歌鉴赏 286

1.节奏美 287

2.意境美 287

3.主题美 287

1.整体阅读 288

(二)古代诗歌鉴赏 288

2.体会意境 289

3.感受情思 289

4.品味语言 289

5.分析技巧 290

附录 292

附录一:《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文学鉴赏的要求 292

附录二: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93

附录三: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释例 296

82.古人为什么爱以“居士”为号? 300

81.沈雁冰为何以“茅盾”为笔名? 300

★答疑解惑 300

80.鲁迅为什么以“鲁迅”为笔名? 300

83.确定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奏应注意些什么? 301

84.什么是柏梁体? 301

85.律诗的格律有什么讲究? 301

86.律诗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话对吗? 302

87.什么叫无题? 302

88.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302

91.怎样区分旧体诗与新诗? 303

92.什么是“信天游”?它有什么特点? 303

90.律诗与绝句有何异同? 303

89.诗、词、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03

93.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一样吗? 304

94.神话与迷信有何区别? 304

95.戏剧和戏曲一样吗? 304

老”? 305

101.杜甫为什么自号“少陵野 305

100.“十恶不赦”的十恶都是什么? 305

99.“八卦”是怎么回事? 305

98.二十四桥真的是二十四座桥 305

97.长安一带为什么又叫五陵? 305

96.什么是曲艺? 305

吗? 305

107.“梨园”指的是什么? 306

111.为什么半斤等于八两? 306

110.邹忌是巨人吗? 306

109.“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指的是什么? 306

108.钱为何又叫“孔方兄”? 306

106.“知音”一词是怎么来的? 306

105.国家为何又称为“社稷”? 306

104.“东床”指的是什么? 306

103.古时结义为何称为“金兰”? 306

102.“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306

112.“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307

113.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07

114.文学鉴赏的常见误区是什 307

么? 307

115.怎样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308

116.怎样鉴赏散文的意境美? 308

118.了解背景对鉴赏古代诗歌的意义是什么? 309

117.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309

120.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310

119.什么是诗歌的表层意蕴和深层意蕴? 310

121.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311

122.诗歌鉴赏主观表述题的表述程式是什么? 311

123.古诗鉴赏的误区有哪些? 311

124.高考诗词鉴赏有何答题技巧? 312

一、文言文的读音 315

(一)多音字 315

第一章学词部 315

文言文阅读 315

(二)异读字 317

1.破音异读 318

2.通假异读 318

3.古音异读 318

二、文言文的字形 318

(一)古今字 318

(二)异体字 319

(三)通假字 319

(一)古今异义 320

1.词义扩大 320

三、文言文的词义 320

2.词义缩小 321

3.词义转移 321

4.感情色彩变化 321

5.名称说法改变 321

(二)一词多义 322

1.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322

(三)同义词和反义词 323

2.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 323

(四)偏义复词 324

四、文言文的词类、词类活用 325

(一)文言文的词类 325

1.文言实词 325

(1)名词 325

(2)动词 325

(3)形容词 325

(1)代词 326

2.文言虚词 326

(5)量词 326

(4)数词 326

(2)副词 329

(3)介词 333

(4)连词 334

(5)助词 335

(6)叹词 335

(7)复音虚词 335

3.词头、词尾 335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36

(二)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336

1.名词的活用 336

(2)名词作状语 337

(3)名词的使动用法 338

(4)名词的意动用法 338

2.动词的活用 338

(1)动词活用为名词 338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39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39

4.数词的活用 339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39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39

3.形容词的活用 339

(3)动词的为动用法 339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39

附录 340

附录一: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340

附录二:常见文言虚词用法集录 349

附录三:古代诗文中常见通假字集录 356

附录四:古今异义词语集录 359

附录五:古代诗文中常见异读字集录 364

附录六:常见的文言复音虚词集录 365

第二章句式部 367

一、句子成分 367

二、特殊句式 368

(一)判断句 368

(二)被动句 369

(三)省略句 369

(四)倒装句 370

1.主谓倒装 370

2.宾语前置 370

4.状语后置 371

3.定语后置 371

(五)固定句式 372

三、文言复句 372

(一)联合复句 372

1.并列关系 372

2.递进关系 372

3.选择关系 372

4.连贯关系 372

(二)偏正复句 372

1.假设关系 372

2.转折关系 372

附录 373

文言固定句式集录 373

3.因果关系 373

5.条件关系 373

4.目的关系 373

一、文言文的标点 375

(一)标点和句读的区别 375

(二)怎样使断句正确 375

(三)怎样使标点正确 376

二、文言文的翻译 378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378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78

附录:高考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379

125.怎样诵读文言文? 380

★答疑解惑 380

126.从读音的角度说,关于假借字的读音应注意什么问题? 381

127.怎样对待文言文中的形似字? 382

128.怎样判断“两面词”的意 383

义? 383

129.文言文中字的形、义间有何联系? 383

130.如何辨别多义词的本义? 384

131.如何根据语境辨别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384

133.如何判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85

132.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何规律? 385

134.何谓“为动用法”? 386

135.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386

136.中学阶段常见的偏义复词有哪些? 387

137.复音虚词“所以”有何不同用法? 388

138.“虽然”“于是”“可以”等双音虚词在用法上和现代汉语有何异同? 388

139.“然”“然而”“然则”有何语法特点? 389

140.能否说说文言虚词“请”的用法? 389

142.“兼词”有何语法特点? 390

141.“即”和“既”两字有何不同? 390

143.文言实词有何特点? 391

144.文言句中的兼语式是怎么表现的? 392

145.文言句中的疑问句有何特 392

点? 392

146.文言句中的否定句有何特点? 393

147.能否谈谈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修辞? 393

148.怎么对待成语典故? 394

151.翻译句子时该如何处理省略成分? 395

150.翻译句子时该如何把握句子的特殊结构? 395

149.怎么对待直译与意译? 395

152.翻译句子时该如何处理倒装句? 396

153.怎么把握文言文阅读中的难句翻译? 396

154.做文言翻译题时要做到哪几个步骤? 397

现代文阅读 399

一、现代文阅读的含义 399

二、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99

(一)阅读的方法 399

(一)积累基本知识 400

(二)阅读的技巧 400

三、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 400

(二)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 401

(三)在训练中求提高 401

四、各种文体的阅读法 401

(一)记叙文阅读法 401

1.把握记叙的顺序 401

2.理清作品的线索 402

3.挖掘作品的中心思想 402

4.分析多种表现手法 402

(二)说明文阅读法? 402

1.学会抓说明事物的特征 402

2.学会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03

3.学会辨析一般性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403

4.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简明性 403

(三)议论文阅读法 403

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 404

4.分析论证方法,看清文章的逻辑关系 404

1.找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404

2.分析论据,认识文章是围绕论点选取论据材料 404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突出语言的逻辑性 405

6.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405

(四)小说阅读法 405

1.注意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405

2.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动。 405

3.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405

2.从分析戏剧冲突入手 406

(六)散文阅读法 406

3.从辨析剧本台词入手 406

5.重视小说的细节描写 406

1.从戏剧情节安排入手 406

(五)剧本阅读法 406

4.注意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406

1.抓住“文眼” 407

2.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 407

3.紧抓散文的“感情” 407

4.整理文章的“线索” 407

1.注意分析词语本身的字面义 408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08

2.注意分析字词在文段中临时产生的语境义 408

二、理解层级 408

一、总体分析 408

第二章高考应对部 408

3.注意分析词语所蕴含的文外含义 409

4.从释句处开掘词语的特定含义 409

5.借助修辞理解词义 409

(二)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409

1.从语法入手分析 409

5.分析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起重要作用的语句 410

4.注意分析句子间的逻辑顺序 410

3.通过文体进行分析 410

2.分析文章的修辞 410

6.分析能够体现文章中心的语句 411

7.抓住能体现文章(文段)主要意思、写作意图的语句 411

三、分析综合层级 412

(一)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412

1.重要信息的含义范围 412

(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412

(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412

(2)确认筛选信息的区间 413

(1)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 413

2.筛选重要信息的解题方法 413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 413

(3)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 414

(4)紧抓题干,准确筛选 415

(5)通过概括要点筛选信息 415

(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16

1.从形式方面分析 416

2.从内容方面分析 416

3.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 417

4.根据语境来分析 417

1.具体内容的“概括” 418

(三)概括、阐发和解释 418

2.抽象内容的“阐发” 419

(1)找出抽象语句的植根点 419

(2)在语脉中,联系抽象词句本身的意义加以阐发 419

(3)利用语境的辅助因素,帮助揭示抽象语句的含义 419

(4)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420

3.含蓄词语的“解释” 420

(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22

3.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 423

2.在确定文章体裁特点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作具体分析 423

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423

4.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 424

5.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424

(五)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25

四、鉴赏评价层级 426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426

(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28

155.如何处理课本和高考的关系? 430

★答疑解惑 430

附录:《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430

156.怎样精读文章? 431

157.如何推断现代文阅读中多义词的含义? 431

158.如何推断现代文阅读中指代词的含义? 432

159.如何理解重点词语的隐含意义? 432

160.如何理解不同文体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433

161.如何找到关键句? 433

162.怎样把握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434

165.高考中我们如何阅读散文? 435

166.科技文考察内容包括什么? 435

163.怎样提高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呢? 435

164.如何提高文学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 435

167.科技文中有哪些迷惑性选 436

项? 436

168.怎样快速准确地针对科技说明文进行答题? 436

169.怎样针对社科类文章进行分析? 436

170.现代文阅读如何“读”文 436

章? 436

171.如何整体把握文章? 437

172.如何充分利用题干信息? 437

173.考场上怎样快速把握文章内容? 438

176.简答题如何表述? 439

174.如何训练自己的检索阅读能力? 439

175.如何解答内容判断题? 439

177.如何避免简答题的失误? 440

178.如何避免过度依靠语感解题产生错误? 440

179.在高考中解现代文阅读题如何具体操作? 441

180.如何理解考试说明? 441

181.如何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 442

(5)平叙 444

(4)补叙 444

(3)插叙 444

(1)顺叙 444

(2)倒叙 444

2.记叙文的顺序 444

1.记叙文及其分类 444

(一)记叙文 444

一、基本文体知识 444

写作指导 444

3.记叙文的线索 445

4.记叙文的结构 445

(1)记叙文的开头 445

(2)记叙文的结尾 445

(3)记叙文的过渡 446

(4)照应 446

5.叙述与其它表达方式的结合 446

(1)描写 446

①描写及其分类 446

①议论及其分类 447

(3)议论 447

(4)说明 447

②议论的方法 447

②抒情的方法 447

①抒情及其分类 447

(2)抒情 447

②描写方法 447

6.几种常见记叙文的写法 448

(1)扩写、缩写、续写、改写 448

(2)静物记叙文 449

(3)植物记叙文 449

(4)动物记叙文 450

(5)景物记叙文 450

(7)活动记叙文 451

(6)事件记叙文 451

(8)人物记叙文 452

(9)游记 452

(10)小小说 453

(11)课本剧 454

(12)童话 454

(13)想像作文 455

(14)报告文学 456

(二)议论文 456

1.议论文及其分类 456

2.议论文的三要素 456

(1)论点 456

(1)一般论证结构 457

(2)并列式 457

4.论证结构 457

(6)引申法 457

(3)对照式 457

(4)层进式 457

(5)总分式 457

(2)论据 457

(5)对比法 457

(4)类比法 457

(3)喻证法 457

(2)引证法 457

(1)例证法 457

3.论证方法 457

(3)论证 457

5.几种常见议论文的写法 458

(1)短评 458

(2)读后感 459

(3)一事一议 460

(4)驳论 461

(5)杂文 463

(6)引资料 464

(7)列数字 464

(8)画图表 464

(5)作比较 464

3.说明顺序 464

4.几种常见说明文的写法 464

(1)事物说明文 464

(1)下定义 464

(4)打比方 464

(3)分类别 464

(2)举例子 464

2.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64

1.说明文及其分类 464

(三)说明文 464

(2)程序说明文 465

(3)事理说明文 465

(4)科技说明文 465

(5)文艺性说明文 466

(6)科普性说明文 466

(2)通知 467

(1)书信 467

2.几种常见应用文的写法 467

(四)应用文 467

1.应用文及其分类 467

(3)启事 468

(4)新闻 468

(5)电报稿 468

(6)广播稿 468

(7)申请书 468

(1)调查报告 469

(2)总结 469

3.其它应用文的写法 469

(8)说明书 469

(3)请示 470

(4)计划 470

(5)简报 470

(6)合同 470

(7)介绍信 470

(12)讲演稿 471

(10)摘要 471

(11)请柬 471

(9)摘录 471

(8)条据 471

(13)倡议书 472

二、一般写作步骤 472

(一)审题 472

1.命题作文的审题 472

2.材料作文的审题 472

3.图画作文的审题 473

(五)提纲 474

(四)构思 474

(三)拟题 474

(二)立意 474

(六)行文 475

(七)修改 475

附录 475

基础等级作文十八口诀 475

第二章高考应对部 481

一、关于双等级作文 481

(一)基础等级 481

(二)发展等级 482

(三)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关系 482

1.观察七法 483

二、考场作文指南——双等级作文的成功要诀(一)考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483

2.阅读八法 484

3.积累三法 485

(二)考场上要胸有成竹各个击破 485

1.审题必须要整体 485

2.正确立意领全文 487

3.“税吏把关”选好材 488

4.拟题不要太古板 488

5.学会分析理服人 489

6.语言魅力尽展现 490

7.真情实感最动人 491

三、高考作文发展趋向 492

(一)关注社会,关注热点 492

(二)关注个人,关注能力 492

四、话题作文的写作 492

(一)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492

(二)话题作文写作点拨 493

1.话题作文的审题 493

2.话题作文的立意 493

4.话题作文文体选择 494

3.话题作文的选材 494

5.话题作文的命题 495

(三)话题作文的成败因素 495

(四)话题作文应试时的策略 496

(五)多头型话题作文的写作 497

附录 498

附录一:发展等级作文十八口诀 498

附录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 504

182.如何从多角度立意,提炼最佳观点? 505

183.什么样的开头更好地吸引读者? 505

★答疑解惑 505

184.什么样的结尾能称为“豹尾”? 506

185.如何通过细节展现文章的活力? 507

186.如何进行巧妙的联想? 509

187.如何进行巧妙的想象? 509

188.如何设置悬念制造特殊效 510

果? 510

189.寓意型题目有何特点,如何审题立意? 511

190.高考作文写文言文就能得高分吗? 512

191.临场作文需注意什么? 512

192.在考场上如何修改文章? 513

193.如何对待阅卷老师?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