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固定及固定液 1
固定 1
固定液 2
单纯固定液 3
(一)酒精 3
(二)福尔马林 4
(三)升汞 5
(四)铬酸 6
(五)重铬酸钾 6
(六)醋酸 7
(七)苦味酸 7
(八)四氧化鐭 8
〔附〕组织软化法 9
混合固定液 9
(一)Carnoy氏液 9
(九)加热固定 9
(四)Orth氏液 10
(三)Müller氏液 10
(五)Zenker氏液 10
(二)Bouin氏液 10
(六)Helly氏液 11
(七)Heidenhain氏‘Susa’液 11
(八)Altmann氏液 12
(十一)Mann氏液 13
(十)Flemming氏液 13
(十二)Aoyama氏液(附DaFano氏液) 13
(九)Champy氏液 13
〔附〕固定剂性质及用法简表 15
目次 16
第二章 脱水及透明 17
脱水 17
(一)乙醇 17
(二)醋酮 18
(三)二氧已环 18
(五)环己酮 19
b.叔丁醇 19
a.正丁醇 19
(四)丁醇 19
(六)2-乙氧基乙醇 20
透明剂 20
(一)二甲苯 20
(八)石炭酸 21
(七)亚尼林油 21
(六)木馏油 21
(五)柏油 21
(四)氯仿 21
(三)苯 21
(二)甲苯 21
(九)俄立干油 22
(十)松节油 22
〔附〕脱钙法 22
(一)硝酸 22
(五)Jenkin氏液 23
(四)5%三氯醋酸水溶液 23
(二)盐酸 23
(三)硫酸 23
(六)电解法 24
第三章 包埋 25
石蜡包埋法 25
〔附一〕纸盒折法 27
〔附二〕金属包埋框 27
急速石蜡包埋法 28
(一)Lubarsch氏法 28
体液及碎屑组织的石蜡包埋法 29
(二)Henke-Zeller氏法 29
火棉胶包埋法 30
(一)普通法 30
(二)迅速法 31
〔附〕火棉胶包埋常法简表 31
二重包埋法 32
(一)Kultschitzky氏法 32
(二)Brown氏法 32
明胶包埋法 33
〔附〕明胶包埋法简表 34
冰冻切片及附贴 35
第四章 切片及附贴 35
(一)二氧化炭气法 36
(二)氯乙烷法 36
(三)冰冻切片附贴法 37
石蜡切片及附贴 37
日本式附贴法 39
〔附〕Mayer氏蛋白甘油的配制法 40
(二)Weigert氏火棉胶贴法 42
(三)Fol明胶附贴法 42
(一)蛋白甘油附贴法 42
火棉胶切片及附贴 42
第五章 封固 43
甘油 44
甘油明胶 44
香胶或树脂 45
(一)加拿大香胶 45
(二)‘Distrene80’ 46
(一)Clarite(NevilliteV) 46
合成树脂 46
(三)大马树脂 46
(二)攸伯拉 46
第六章 染色及染料 48
染色的历史 48
染色的学理 49
媒染剂及促染剂 51
(一)媒染剂 51
(一)酸类 52
分化剂 52
(二)促染剂 52
(二)氧化 53
(三)媒染剂 53
染料的分类 53
天然染料 54
(一)胭脂 55
(二)苏木素 58
(三)俄西印 62
(一)美蓝 63
(甲)盐基性染料 63
(四)靛 63
合成染料 63
〔附〕天青 65
(二)硫堇 66
〔附〕硫堇蓝 67
(三)甲苯胺蓝 67
(四)沙黄O 67
(五)俾士麦褐 68
(七)烷紫 69
(六)烷绿 69
(八)结晶紫 70
(九)盐基性复红 71
(十)中性红 72
(十一)Janus绿B 72
(十二)孔雀绿 73
酸性染料 73
(一)苦味酸 73
(二)酸性复红 74
(四)刚果红 75
(三)橘黄G 75
(五)伊红 76
(六)藻红 77
(七)亚尼林蓝 78
(八)烷蓝 78
(九)苏旦Ⅲ 79
(十)苏旦Ⅳ 79
(十一)硫酸奈耳蓝 79
〔附〕染料溶解度表 80
(十二)台盼蓝 80
第七章 染色法 82
单一染色 82
(一)明矾胭脂法 82
(二)苏木素法 82
(三)Heidenhain氏铁苏木素法 82
(四)硫堇法 82
对比染色法 83
(一)苏木素、伊红法 83
(二)胭脂、亚尼林蓝法 84
三重染色法 85
(一)Flemming氏法 85
(三)Neumann氏苦味酸、胭脂法 85
(四)Heidenhain氏苏木素、偶氮胭脂法 85
(二)Rhamy氏冰冻切片法 86
(三)Mallory氏法 86
(四)Masson氏法 86
特别染色法 90
胶质纤维染色法 90
(二)Masson氏Ponceau酸性复红、光绿法 91
(三)Mallory氏结缔组织染色法 91
(一)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法 91
(四)Unna氏沙黄、水蓝、鞣酸法 93
弹性纤维染色法 94
(一)沙黄染色法 94
(二)Taenzer-unna氏俄西印法 95
(三)Weigert氏来复红法 96
网状纤维染色法 97
(一)Bielschowsky-Maresch氏银染法 97
(二)Agduhr氏组织块银染法 98
(三)Foot氏银染法 99
〔附〕银染法的物理化学 100
脂肪及类脂质的证明 102
(一)中性脂肪的证明 102
(二)胆?的证明 104
(三)卵磷脂及脑磷脂的证明 105
(四)髓磷脂的证明 107
肝糖的证明 107
(一)碘法 107
(二)Best氏胭脂法 108
(二)龙胆紫(或烷紫)染色法 109
(一)碘反应及碘硫酸反应法 109
类淀粉物的证明 109
(三)多色性美蓝染色法 110
(四)Bennhold氏刚果红染色法 111
〔附〕淀粉样颗粒染色 111
透明蛋白的染色 111
角质素染色 112
粘液的染色 112
(一)Hoyer氏硫堇染色法 113
(四)Mayer氏粘液胭脂染色法 114
(二)Merkel氏结晶紫染色法 114
(三)Unna氏多色性美蓝染色法 114
纤维蛋白染色 115
Weigert氏法 115
钙质的证明 116
(一)Grandis-Mainini氏法(尿红质法) 116
(二)VonKossa氏法 116
尿酸的染色 117
(一)Best-Fraenkel氏法 117
(三)Roehl氏法 117
(二)美蓝苦味酸之尿酸梗塞染色法 118
(三)美蓝苦味酸之单钠尿酸盐染色法 119
色素的证明 120
(一)含铁血黄素 120
普鲁士蓝反应,滕氏蓝反应,Hueck氏改良法 121
(二)橙色血质 123
(三)胆色素 123
(四)消耗性色素 123
(七)疟原虫色素 124
(六)类脂色素 124
(五)褐色素 124
浆细胞染色 125
(一)Unna氏多色性美蓝染色法 125
(二)Pappenheim-Unna氏法 125
(三)Jadassohn氏法 126
细胞内氧化酶反应 126
(一)Schultze氏法 127
(二)Graff氏法 127
(一)联苯胺法 128
细胞内过氧化酶反应 128
(二)Cowdry氏联苯胺改良法 129
细胞内Dopa氧化酶的证明 129
Bloch氏Dopa反应 129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染色 131
神经节细胞、尼氏小体染色 132
(一)尼氏原法 132
(二)硫堇染色法 132
(二)Golgi氏急速法 134
(一)RamònYCajal氏法 134
神经原纤维染色 134
(三)Bielschowsky氏法 135
(四)Donaggio氏法 135
神经轴染色 136
(一)胭脂染色法 136
(二)Schmaus-Chilesotti氏铀胭脂染色法 136
(三)Bielschowsky氏银染色法 137
(一)Weigert氏原法 138
髓鞘染色 138
(二)Weigert氏铁苏木素法 139
(三)Kultschitzky-Pal氏法 140
(四)Weigert-Pal氏法 141
(五)Spielmeyer氏冰冻切片法 142
(六)上条氏简易法 142
Marchi氏变性髓鞘染色 143
神经胶质染色 144
(一)Weigert氏法 144
(二)Mallory氏磷钨酸苏木素法 145
(三)Holzer氏神经胶质染色法 146
(四)Anderson氏神经胶质纤维染色法 147
(五)RioHortega氏碳酸银法 148
Globus氏改良法,Kanzler氏改良法 148
(六)RamōnyCajal氏氯化金昇汞法 150
染色液配制法 152
(一)L?ffler氏美蓝 152
(二)龙胆紫亚尼林水溶液 152
染色法 152
(三)龙胆紫石炭酸水溶液 153
(四)石炭酸复红溶液 153
(五)石炭酸美蓝溶液 153
(六)石炭酸硫堇溶液 153
(七)多色性美蓝 153
a.Unna氏配方 153
b.Goodpasture氏配方 153
一般染色法 154
(一)L?ffler氏美蓝染色法 154
a.Zieler氏法 155
(三)多色性美蓝染色 155
(二)龙胆紫染色法 155
b.Frankel氏法 156
c.单一多色性美蓝染色法 156
(四)Gram氏染色 156
a.Weigert氏改良法 156
b.Brown氏法 157
(五)石炭酸硫堇染色 157
Nicolle氏法 157
切片内各种细菌之分别染色 158
(一)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 158
(二)魏氏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158
(三)流行性感冒杆菌、百日咳杆菌 158
(四)Koch-Week氏杆菌 158
(五)麻疯杆菌 158
(六)脾脱疽杆菌 158
(七)鼠疫杆菌 159
(八)肺炎杆菌 159
(九)鼻硬结杆菌 160
(十)马鼻疽杆菌 160
(十一)结核杆菌 161
(十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 162
(十三)Ducrey氏杆菌 162
(十四)淋病双球菌 162
(十五)脑膜炎双球菌 162
(十六)肺炎双球菌;链球菌 162
(十七)放缐状菌 162
(十八)梅毒螺旋体及雅司病螺旋体 163
(十九)回归热螺旋体 164
(二十)疟疾原虫 165
(廿一)黑热病原虫 165
(廿二)赤痢原虫 166
病毒包涵体 166
(二)天花病毒 167
(三)狂犬病毒 167
(一)沙眼病毒 167
〔附〕巨体标本之色泽保存法 169
(一)Kaiserling氏法 169
(二)Pick-Jores氏法 170
第九章 组织内微生物及原虫的 170
附录:中英名词对照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