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序言 1
第一章 讲授的定义 4
讲授者自己必须二度消化教材 4
一、二度消化论 4
二、宣读不是讲授 5
三、二度消化不能一劳永逸 5
讲授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 7
一、语言比文字负载着更多的信息 7
二、语言的方便、及时和灵活 8
讲授的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10
讲授要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 12
讲授的基本矛盾 18
第二章 讲授的模式 18
一、讲授和教材的矛盾 19
二、讲授和自学的矛盾 19
讲授的四条根本认识 21
一、关于教材的两条根本认识 21
二、关于学生学习的两条根本认识 24
讲授的任务 27
第三章 讲授的目的 34
让学生好学 34
一、什么叫做“让学生好学” 34
二、什么叫做“懂” 37
让学生想学 41
一、什么叫做“让学生想学” 41
二、什么叫做“美” 43
让学生会学 46
第四章 讲授的原则 56
讲授的特点 56
一、师生结合、共同思维 56
二、课后还有第二阶段 59
三、今后需要灵活使用 61
启发性原则 62
一、广义的启发和狭义的启发 62
二、长期启发、中程启发、短距启发 64
三、启发的三要素 66
四、“启发”的定义 68
吸引性原则 73
二、讲授中要有“真玩艺儿” 75
精通性原则 78
尖准性原则 81
感染性原则 83
第五章 讲授与教材 90
渠道——语言与文字 90
比较——特点与功能 92
一、讲授的特点与功能 92
二、教材的特点与功能 99
分工——支持与强化 104
一、教材是对讲授的支持 104
二、讲授是对教材的强化 107
合作——呼应与重叠 110
一、有呼应的不同 110
二、有选择的重叠 112
一、两种内容论——有形内容和无形内容 113
内容——有形与无形 113
二、无形传递 114
第六章 讲授与思维——讲授的共同难点 122
思维的状态 122
一、盲目状态 122
二、发散状态 123
三、集中状态 124
思维的要素 126
一、问题 127
二、背景 128
三、对象 128
四、界限 129
五、因素 130
六、角度 131
七、线索 132
八、亮点 133
思维的弱点 135
一、怕乱 135
二、怕玄 139
三、怕暗 140
四、难换 140
五、难严 142
六、难断 143
第七章 怎样消化 148
外行和内行的区别 148
什么叫二度消化 150
二度消化的必要性 154
怎样进行二度消化 155
正确≠清楚,清楚≠好懂 160
第八章 易 化 160
怎样讲得清楚明白 161
怎样讲得浅显好懂 165
一、内容正确无误 165
二、进度掌握适中 166
三、前后注意呼应 167
四、主次有所区分 167
五种不好懂,怎么办? 169
一、没头没脑 169
二、接受不了 169
三、高深玄奥 170
四、莫名其妙 171
五、台阶太高 172
一、什么叫潜在因素 180
发掘潜在因素 180
第九章 深化 180
二、怎样发掘潜在因素 181
选择适当角度 189
第十章 透化 196
模式 196
悟性认识 200
左脑与右脑 203
点线结构 206
一、凝“点” 206
二、连“线” 208
三、选形 209
第十一章 美化 215
创造性与美感 215
一、试验、立体感的形成 219
美感形成的机制 219
二、美感公式、美的定义 220
怎样才能形成美感 223
一、改变已有的J、D影响 223
二、加强主体的心理储备 225
二、显示客体的“似是而非” 227
讲授中的九种美感 229
一、神 229
二、气 230
三、韵 232
四、味 234
五、尖 235
六、准 235
七、透 236
八、活 238
九、真 240
第十二章 怎样表达(一) 246
说之以理 246
一、慢速启动 246
二、粗线素描 247
三、一条实线 251
四、几点强调 254
五、螺旋上升 258
六、模进比照 259
七、层次要少 261
八、例子要妙 262
动之以情 266
一、内紧外松,态度从容 267
二、了解听众,亲切表同 268
三、幽默风趣、语言生动 269
四、爱的感染、情的共鸣 271
五、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272
六、烘云托月,交代背景 273
第十三章 怎样表达(二)——九种段型 278
怎样讲复杂的推理 278
怎样讲零乱罗列 283
一、发掘潜在的联系 283
二、创造外在的联系 285
怎样讲动态分析 289
一、动态分析的困难 289
二、怎样讲动态分析 291
一、玄奥概念的特点 295
怎样讲玄奥概念 295
二、怎样讲玄奥概念 296
怎样讲怪异理论 300
一、什么是怪异的理论 300
二、怎样讲怪异的理论 301
怎样讲公式内涵 302
一、注意符号 302
二、研究关系 305
三、公式变形 307
四、变更前提 310
怎样讲定律应用 311
一、合理简化实际 311
二、进行语言翻译 312
三、充分利用理论,达到技术目的 313
一、“冷” 315
怎样讲阶段总结 315
二、“硬” 317
怎样讲解题方法 321
一、由懂到会,有一过程 322
二、难点在于怎样分析 322
三、在概念上下工夫 323
四、在公式上下工夫 324
五、在思路上下工夫 325
第十四章 怎样启发 332
怎样让人感到“该有” 332
一、注意两种“想有” 332
二、展示现实可能 334
怎样让人感到“没有” 337
一、先“有”而后才知“无” 337
二、注意感觉的适应 338
形成空穴的具体方法 340
一、结构空穴 340
二、问题空穴 342
三、使用空穴 344
四、施展空穴 346
五、惯性空穴 349
第十五章 怎样指导(一)——学习学 357
学什么——见识才能,胆魄意情 357
一、见识才能 357
二、胆魄意情 359
怎样学(一)战略上——虚实动定,行思学问 361
一、虚实 361
二、动定 362
四、思学 363
三、行思 363
五、学问 364
怎样学(二)战术上——钻进去:难易明暗、是非点线 366
一、“难”和“易” 366
二、“明”和“暗” 367
三、“是”和“非” 368
四、“点”和“线” 370
怎样学(二)战术上——跳出来:死活土洋、新旧异常 371
一、“新”和“旧”,“异”和“常” 371
二、“死”和“活”,“土”和“洋” 372
第十六章 怎样指导(二)——能力学什么叫能力 377
能力的三要素 381
怎样培养能力 385
一、由模仿到独创的原则 385
二、启发性原则 386
三、努力性原则 387
四、效果性原则 388
五、计划性原则 389
第十七章 讲授的评估 394
讲授水平及其划分原则 394
讲授水平的六段划分 396
标准的说服力、水平特征现象 399
保证效度的三个原则 401
一、针对性原则 401
二、阶段性原则 402
三、非对称性原则 403
目前适用的一种讲授评估标准 406
一、针对性、阶段性和非对称性 406
二、收听率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