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诗骚”诗学思想四论 1
一、“言志”与“缘情”——诗、骚所体认的诗之功用二、“中和”与“激切”——诗、骚所兼有的审美取向三、“含蓄”与“明快”——诗、骚所并用的表现方式四、“虚静”与“骚动”——诗、骚所印证的创作心境《何人斯》之本义与《孔子诗论》的评述 27
一、孔子所评非《召南·殷其雷》 36
二、《小雅·何人斯》本义探微 36
三、孔子对《何人斯》评述浅释 36
略论《诗经》的“赋”法 36
一、《诗经》“赋”法的主要特征 48
二、“国风”“赋”法的多方面成就 48
三、《诗经》“赋”法“浅露”吗 48
《诗经》抒情人称研究 48
一、“自我”直接介入外在情境——《诗经》的第一人称抒情方式二、“自我”隐藏在外在情景背后——《诗经》的第三人称抒情方式三、抒情主体的几种特殊变化——《诗经》抒情的“第二人称”及其他风诗含蓄美论析 72
虚实相生——言此意彼——言外见意—— 86
欲言还止——妙在无理——化景为情——意蕴朦胧《诗经》中“天”“帝”名义述考 86
论欧阳修对《诗经》的文学研究 97
谈戴震的《诗经》研究 110
《离骚》“结构”研究论略 120
一、文章学的结构分析——“两个主题旋律”说及“一个中心链条”说二、楚辞学的结构分析——《离骚》的“二段式结构”说三、民俗学的结构分析——“巫事活动形式”构成说四、审美形态学的结构分析——《离骚》的“悲剧结构”说《九歌》“代拟”艺术研究 144
一、“代拟”方式的探讨 166
二、“代拟”方式的开创——《诗经》的“代拟”抒情三、《九歌》“代拟”的缘起四、精妙动人的《九歌》“代拟”艺术《天问》的渊源与艺术 166
一、庙堂壁画——《天问》诞生的远背景考察 186
二、“问天”形式的由来和《天问》的非宗教性质三、奇气纵横的《天问》问难艺术情感迷乱中的悲愤问难——论《天问》的抒愤特点 186
论屈赋抒写心灵冲突的三种对话方式 194
一、人我对话——超俗之我与世俗之我的对峙 207
二、自我对话——迷茫之我向清明之我的叩问 207
三、神我对话——情感之我和理智之我的纠缠 207
论屈赋情感宣泄的“托游”方式 207
一、“托游”的缘起和三种形式 221
二、不同“托游”境界的创造及其抒情效果 221
三、屈赋“托游”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221
关于《招魂》研究的几个问题 221
一、先秦“复”礼是庶其“复生”还是安其“亡魂”?二、《招魂》所招是客死于秦的“楚怀王死魂”吗?三、《招魂》的开头所述,能证明作者是屈原吗?评楚辞研究中的“图腾”说 239
一、莫衷一是的楚族“图腾”探寻 258
二、时代错位的屈赋“意蕴”演绎 258
三、余论:拨去楚辞研究的“图腾”迷雾 258
浅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 258
[附录] 挑战与超越——谈谈我的楚辞研究 276
主要参考书目 287
后记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