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浸出采铀反应动力学和物质运移》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阚为民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222680X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原地浸出采铀概述 1

第一节 原地浸出采铀原理 1

目录 1

第二节 原地浸出采铀的适应条件 5

第三节 原地浸出采铀的历史和发展 6

第四节 地浸铀矿床特征 9

一、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9

二、潜水氧化带型铀矿床基本地质特征 12

三、地浸铀矿床开发条件评价 14

一、地浸钻井结构 20

第五节 地浸铀矿床开拓(钻井工程) 20

二、地浸钻井施工工艺 21

三、地浸钻井成井工艺 24

第六节 地浸铀矿床开拓方式 29

一、影响井网密度的因素分析 30

二、井网密度的经济界限 31

三、合理实用井网密度的确定 36

四、地浸采铀抽注井网的部署 37

一、溶浸剂的选择原则 39

第七节 浸出工艺 39

二、酸法地浸采铀工艺 40

三、碱法地浸采铀工艺 41

四、氧化剂的选择与使用 42

第八节 溶浸范围控制 43

第九节 地浸铀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44

一、地下水清除法 45

二、反渗透或电渗析法 45

四、化学处理法 46

三、自然净化法 46

五、细菌还原法 47

参考文献 47

第二章 原地浸出采铀的物理化学原理 48

第一节 溶解平衡 48

一、质量作用定律 49

二、化学平衡与自由能 50

三、地下水中的溶解-沉淀 51

第二节 氧化还原作用 53

一、氧化还原平衡基本原理 54

二、电位-pH图 55

第三节 溶液中的配合平衡 61

一、配位化合物及其成键理论 61

二、配合物的分步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 62

第四节 吸附作用 65

一、吸附种类和吸附机理 65

二、离子交换 67

参考文献 69

一、化学动力学实验与理论的唯象规律 70

第三章 浸出过程动力学 70

第一节 矿岩-水溶液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 70

二、矿岩-水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72

三、固-液界面反应的基本问题 78

四、非均相反应的稳态和相间吸附过程 84

第二节 单颗粒液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92

一、通过边界层的扩散(无固体生成物层的扩散) 92

二、通过固膜的扩散过程 94

三、混合动力学 96

第三节 多颗粒体系的液固反应动力学方程 100

第四节 矿块的浸出 105

第五节 液固界面化学反应的分数维模型 112

一、表面的分数维概念 114

二、液-固界面化学反应的分数维模型 115

第六节 影响原地浸出反应速率的因素 119

一、溶浸剂浓度 120

二、氧化剂 122

三、孔隙度 124

四、渗透系数 126

五、渗透速度 127

六、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的嵌布特征 128

七、竞争物质的影响 129

参考文献 131

第四章 原地浸出采铀时元素的迁移与沉淀 132

第一节 元素迁移的方式 133

一、不同相间元素的转移 133

二、元素(或组分)进入地下液流后的迁移 134

第二节 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 137

一、岩石、矿物的性质 137

三、氧化还原条件 139

二、酸碱性条件 139

四、水交替条件 141

第三节 原地浸出采矿时元素的沉淀 141

一、还原沉淀作用 142

二、中和沉淀作用 142

三、中和还原沉淀作用 144

四、共沉淀作用 145

五、铀从溶液中沉淀的条件 146

一、铀在水中的迁移强度 147

第四节 铀的迁移形式及其确定方法 147

二、铀的迁移形式 148

三、铀迁移形式的确定方法 148

四、原地浸出采铀过程中铀的迁移形式 153

第五节 长距离浸出试验 154

一、试验装置与操作条件 154

二、长距离浸出试验结果 156

参考文献 163

一、多孔介质及其特征 164

第一节 多孔介质及其中的物质运移概述 164

第五章 原地浸出采铀时溶液在含矿含水层的运移模型 164

二、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性质与有关参数 166

三、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169

四、多孔介质中物质运移的概念性模型 172

第二节 地下水流问题的数学模型 174

一、质量守恒 174

二、运动方程 175

三、流网 176

四、基本微分方程 189

一、含水层中溶质运移方程 191

第三节 含水层中溶质运移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 191

二、一维溶质运移问题的解析解 195

三、二维和三维溶质运移问题的解析解 198

四、解一维溶质运移问题的数值方法 201

五、二维溶质运移问题的特征有限元法 204

六、二维溶质运移问题的边界元法 207

七、考虑化学反应时的溶质运移 210

第四节 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确定 212

一、一维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 213

二、径向水动力弥散系数的确定 216

第五节 地下渗滤浸出数学模型 218

一、Jacobson模型 218

二、H.H.韦里金模型 219

三、B.C.戈卢别夫模型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六章 流动反应器及流动体系模型 221

第一节 流动反应器 221

一、柱塞流反应器 222

二、连续搅拌流动反应器 223

第二节 流动体系理论 224

一、PFR和CSTR 225

二、叠层反应器 228

第三节 流动体系及其数学模型 232

一、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 232

二、确定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233

三、理想流动类型的F(t)曲线 234

四、非理想流动环境模式 236

第四节 流动-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模型 239

一、流动体系动力学模型 239

二、稳态的流动体系动力学模型 241

三、一般的弥散—流动反应器 246

参考文献 247

第七章 原地浸出采铀地球化学动力学模型 249

第一节 地球化学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249

第二节 酸法地浸采铀地球化学动力学模型 250

一、铀的浸出过程 250

二、液膜传质系数 253

三、地球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55

四、模型的解析 257

一、模型结构 259

第三节 碱法地浸采铀地球化学动力学模型 259

二、水动力学模型 260

三、原地浸出采铀水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267

四、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 281

五、溶质运移模型 284

六、地球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285

第四节 原地浸出采铀反应动力学和 293

物质运移研究的发展方向 293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