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邹兆辰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0929914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对文革以后至20世纪末中国史学思潮的发展进行梳理、介绍和评述。重点介绍了随史学变革呼声而出现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文化史、社会史、现代化史等诸种思潮,并按照作者的认识对各种史学思潮的理论实质及其价值提出了许多评述性见解。

目录 1

专论编 1

第一章 新时期初期拨乱反正史学思潮 1

一 清算“四人帮”对中国史学的破坏 2

二 重建历史科学的灵魂 4

三 理论与实证研究的重新启动 9

四 中国历史学在新时期的重新定向 1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建与唯物史观的再认识 14

一 在史学理论的根本问题上,重新认识唯物史观 14

二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重新架构史学理论的体系 20

三 在史学实践中发展唯物史观 25

四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 28

第三章 重温“史学危机”论 35

一 史学的内部症结 36

二 史学与现实 43

三 史学观念的深层变化 47

第四章 历史认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史学的理论建设 52

一 缘起 53

二 主体性的解析 56

三 主客体关系的重构 59

四 价值认识的凸显与历史学性质的质疑 64

五 向历史学特性的回归 70

第五章 “文化热”、文化史与当代中国史学的观念变革 74

一 “文化热”及其主题 75

二 文化史研究及其趋向 76

三 “文化热”、文化史与当代中国史学的观念变革 80

第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史的实践 87

一 社会史的复兴 88

二 深化与拓展 94

三 缘起与价值 102

第七章 现代化史学思潮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108

一 现代化史学思潮的兴起 109

二 关于现代化研究的理论建树 116

三 关于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122

四 历史与现实的观照 132

第八章 “实证”观念与当代中国史学 136

一 “实证”的两重涵义 137

二 “论”与“史”的谐调 139

三 对“实证”观念的修正和“主体性”的确定 143

四 历史学的“人文性”与“客观性” 146

五 两难之局 151

第九章 对21世纪中国史学的展望 158

一 唯物史观仍将是历史学的指导思想 159

二 史学研究重点的转移 161

三 史学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扩大 164

四 史学思维方式的转化 168

五 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170

六 跨学科研究成为流行趋势 174

七 21世纪中国史学将会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 176

访谈编 180

当代史家论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 181

第一部分 181

何兹全 唯物论、辩证法是观察社会历史最科学、最有力的理论 181

漆 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历史最有效的工具 185

田昌五 建立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体系 190

林甘泉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发展 197

张 磊 史学要继承,也要超越 202

庞卓恒 史学需要理论和实证研究齐头并进 208

田居俭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应该得到发扬 214

瞿林东 坚持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创新 219

臧 荣 建立中国自己的史学体系 221

于沛 研究外国史学理论,为加强中国历史科学建设服务 224

王学典 我看当代史学思潮的变迁 230

赵世瑜 理论与实证的交错上升 236

胡波 如何看待20年来史学思潮的变迁 241

雷戈 解决史学危机是当代史学最主要的问题 244

徐奉臻 史学何以鲜活? 248

李振宏 我看21世纪中国史学 250

第二部分 257

龚书铎 确立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学术地位 257

刘志琴 我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263

冯天瑜 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建立新的框架 267

梁景和 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近代陋俗文化? 272

叶显恩 我的社会史研究 275

刘志伟、郑振满、邵鸿、梁洪生我们的华南区域社会史研究 280

周怀宇 我们如何进行淮河流域区域史研究? 286

张书学 史学如何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脉络? 289

林被甸 罗荣渠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研究 290

李正宇、赵和平、郝春文敦煌学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295

王晓秋 改革开放与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303

朱汉国 中国现代史研究如何深化? 309

刘新成 从中国视角去研究世界史 313

侯建新、徐浩运用比较方法认识世界的历史 315

周溯源 关注史学理论,参与史学评论 322

张耕华 学习和研究史学理论的经过和心得 326

后记 329

附录 334

主要参考文献索引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