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1章农学原论概说 1
1.1农学原论的源流及其在当代的使命 1
1.2作为哲学的农学原论 4
1.3本书的视点:“空间的农学” 7
2章农业中的人与自然 11
2.1农业的确立 11
一、狩猎、采集与捕捞阶段 11
二、农耕的起源与传播 12
2.2农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16
一、人类与家畜和作物:互相依存的共生 16
关系 16
二、人类与害兽和杂草:相互排斥的竞争 17
关系 17
三、人类与野生动植物:分地而栖的共存 18
关系 18
一、农业的工业化与生命及环境问题 19
2.3近代农业和农学中的人与自然 19
二、人类与家畜和作物 21
三、农业生产与害兽和杂草 24
2.4深层生态学的自然观 27
一、“动植物的权利”的思想 27
二、爱护动物和动物福利的思想 28
2.5实现“均衡”的世界与农学的重建 30
3.1科学的发展与价值 35
一、近代科学的成果与局限 35
3章现代农学的展开与价值目标 35
二、科学的专业分化与社会责任 37
三、科学中的“价值自由”问题 38
3.2农业和农学的价值目标 40
3.3农学的价值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社会及农业和农学的发展 43
一、“生产的农学”与经济价值 43
二、“生命和环境的农学”与生态环境价值 47
三、“生活的农学、社会农学”与生活价值 48
四、“空间的农学”与综合价值 49
3.4 “地域”空间 56
4章农业与经济 62
4.1市场原理与战后的世界经济 63
一、凯恩斯经济学与高速经济增长的思想 63
二、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国际分工理论 65
4.2“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68
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 68
二、高速增长与各种弊端的出现 70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失灵” 72
四、经济学的任务 73
一、关于农业特性的认识 75
4.3农业的特性与市场原理 75
二、技术和经营上的特性 77
三、作为多元价值产业的特性 89
四、农业的地域特性 94
4.4世界经济的动向与农业经济 97
一、“小政府”论与取消限制的潮流 97
二、市场原理及其修正——德国“社会市场 99
经济理论”的意义 99
4.5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学的方向 103
5.1制约农业的生态环境 108
5章农业与生态环境 108
5.2 “人口爆炸”与食物和农业 113
5.3地球环境的恶化与农业 119
一、地球的温室效应 119
二、森林的减少 120
三、沙漠化 122
四、人类及生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123
五、其他环境污染问题 124
一、保护生态环境 125
5.4农业的外部经济 125
二、食物自给率的问题 127
5.5 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的问题 130
一、关于开发与环境问题的三种认识 130
二、新的自然观和伦理观的确立 132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36
6章农业、农村与生活 142
6.1农村社会与家庭农业经营 142
一、农村集落的结构 142
二、农村集落的协同性 144
三、集落农地共有的特征 147
四、家和家庭的重要性 148
五、家庭农业经营的目标 149
6.2生活中的农业和农村 150
一、农业生产中完整的人性 150
二、农村生活与文化活动 155
三、生活空间的创造和重建 161
6.3创建开放式的地缘社会:农村生活的展望 162
7章 农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价值的追求 166
7.1关于“地域”概念的探讨 167
7.2作为完整的“生存空间”的农村地域 169
一、作为“生产空间”的农村地域 170
二、作为“生态环境空间”的农村地域 171
三、作为“生活空间”的农村地域 174
7.3新的空间的形成:地域的综合价值追求 175
8章城市与农村的结合 183
8.1城乡关系理论的源流 184
一、田园城市理论 185
8.2欧洲城乡结合的思想 185
二、城市分散配置的理论 193
三、城乡结合的理论 198
四、农村内部差距的缩小和均衡 201
五、欧盟的空间整备政策 202
8.3 日本城乡关系的现状和前景 204
一、单一中心集中型空间的形成和问题 204
二、新型城乡关系的具体内涵 208
9章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普及 218
9.1 内发的发展过程与农民行为 219
9.2农民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223
一、先驱者(先驱行为)的意义 223
二、采用者(采用行为)的意义 226
三、适应者(适应行为)的意义 228
9.3农民的行为类型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过程 231
9.4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农学和农业政策的作用——经验知识与科学知识的统合 234
10章农学的特性与研究方法 239
一、近代科学的确立 240
10.1关于自然的科学及其研究方法 240
二、自然科学的特性 242
三、自然科学中实验的意义 244
10.2关于人类的科学及其研究方法 246
一、机械的自然观的普及与人类科学的 246
独立 246
二、人类科学的确立及其特性 247
三、人类科学中“理解与解释”的意义 250
四、理念型与比较 252
五、科学哲学与生命哲学 254
10.3科学方法论的分化与统合 256
一、科学方法论的两极分化与“过渡地 256
带” 256
二、关于克服科学方法论的二元性问题的 258
争论 258
10.4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科学及其研究方法 260
一、实践科学的领域和特性 260
二、实践科学中“构想力”的意义 270
三、实践科学的研究方法 272
一、现代农学的价值目标:作为追求价值 276
之学的农学 276
10.5农学的特性 276
二、作为生命科学的农学 277
三、作为地域科学的农学 282
四、作为综合科学的农学 286
10.6农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293
一、农学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说明与 295
类推 295
解释 296
二、农学中人类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和 296
三、农学中实践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想 298
10.7作为动态过程的农学的研究方法 299
一、农学研究方法的动态过程:复杂性和 299
要素统一的方法 299
二、农学研究方法的各个阶段及其意义 301
10.8现代农学的体系 313
10.9结语 316
索引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