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技术模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育材主编;国家林业局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3829907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黄河上中游及北方地区退耕还林模式 3

第一章黄河上中游及北方地区退耕还林模式概述 3

一、黄河上中游及北方地区退耕区分类 3

二、黄河上中游及北方地区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4

第二章河北省退耕还林模式 11

一、退耕区分类 11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2

三、典型模式简介 14

模式1河北省沽源县坝上高原农牧防护林模式 15

模式2河北省康保县坝上沙化地乔灌药混交模式 16

模式3河北省尚义县坝上地区盐碱地还林模式 17

模式4河北省张北县接坝山地乔草、灌草混交模式 18

模式5河北省丰宁县坝上干旱沙化地林草带状配置模式 18

模式7河北省围场县阴性山地松桦混交模式 20

模式6河北省迁西县低山丘陵一坡三带模式 20

模式8河北省承德县陡坡地乔灌混交水源林模式 22

模式9河北省涿鹿县干旱阳坡乔灌混交模式 23

模式10河北省万全县接坝石质阳坡山杏还林模式 24

第三章山西省退耕还林模式 26

一、退耕区分类 26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28

三、典型模式简介 30

模式11山西省吉县、乡宁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栽植模式 31

模式12山西省偏关县土石山区油松栽植模式 32

模式13山西省石楼县黄土丘陵沟壑区侧柏造林模式 33

模式14山西省五寨县土石山区华北落叶松造林模式 34

模式15晋西黄土高原区柠条栽培模式 35

模式16山西省吕梁山中部山区沙棘栽培模式 36

第四章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模式 38

一、退耕区分类 38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40

三、典型模式简介 41

模式17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林草混交模式 42

模式18内蒙古乌审旗干旱沙地林草、林药间作种植模式 43

模式19内蒙古达拉特旗干旱丘陵区柠条牧草复合模式 44

模式20内蒙古武川县半干旱山区水土保持林模式 46

模式21内蒙古清水河县黄土丘陵区还林模式 47

第五章辽宁省退耕还林模式 49

一、退耕区分类 49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50

三、典型模式简介 50

模式22辽宁省北票市干旱丘陵区山杏、刺槐混交模式 51

模式23辽宁省彰武县沙地樟子松造林模式 52

模式24辽宁省凌源市半干旱山区山杏、大扁杏生态经济林模式 54

模式25辽宁省建昌县丘陵山地小坑油松、刺槐还林模式 55

一、退耕区分类 57

第六章吉林省退耕还林模式 57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58

三、典型模式简介 59

模式26吉林省敦化市低山丘陵区落叶松、红松混交模式 59

模式27吉林省大安市干旱风沙区杨树栽植模式 61

第七章黑龙江省退耕还林模式 63

一、退耕区分类 63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64

三、典型模式简介 65

模式28黑龙江省穆棱市山地丘陵区落叶松、紫穗槐混交模式 65

模式29黑龙江省尚志市丘陵漫岗区杨树栽培模式 67

第八章河南省退耕还林模式 69

一、退耕区分类 69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72

三、典型模式简介 73

模式30河南省灵宝市黄土丘陵区侧柏、紫穗槐混交模式 74

模式31河南省陕县黄土丘陵沟壑区经济林和草间作模式 75

模式32河南省新安县黄土丘陵沟壑区柿树、侧柏混交模式 76

模式33河南省渑池县浅山区侧柏、刺槐混交造林模式 77

模式34河南省济源市太行山非石灰岩区山茱萸、金银花混交模式 78

第九章陕西省退耕还林模式 80

一、退耕区分类 80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82

三、典型模式简介 84

模式35陕西省榆阳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还林模式 85

模式36陕西省佳县土石山区枣树、紫穗槐和苜蓿立体模式 86

模式37陕西省凤翔县黄土丘陵区核桃、黄芹套种模式 88

模式38陕西省安康市汉江河谷区茅栗、杉木和草混交模式 89

模式39陕西省子长县黄土高原沟壑区山杏、沙棘混交模式 90

模式40陕西省眉县渭河北坡经济型防护林模式 92

模式41陕西省镇安县秦巴山区板栗、紫花苜蓿复合模式 93

模式42陕西省麟游县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侧柏栽植模式 94

一、退耕区分类 96

第十章甘肃省退耕还林模式 96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98

三、典型模式简介 99

模式43甘肃省陇南地区花椒栽培模式 100

模式44甘肃省黄土丘陵区刺槐混交模式 102

模式45甘肃省天水市“一山多带”还林模式 103

模式46甘肃省镇原县仁用杏栽植模式 105

模式47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枣树栽培模式 106

第十一章青海省退耕还林模式 109

一、退耕区分类 109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11

三、典型模式简介 113

模式48青海省互助县高寒干旱丘陵区雨季直播造林模式 114

模式49青海省大通县窄林带、宽草带配置模式 116

模式50青海省湟中县针阔混交水源涵养林模式 116

模式51青海省平安县人工促更新的还林模式 117

模式52青海省民和县一坡双带围山转模式 118

第十二章宁夏回族自治区退耕还林模式 120

一、退耕区划分 120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21

三、典型模式简介 124

模式53宁夏泾源县土石山区护坡水源涵养林模式 125

模式54宁夏德隆县土石山区沟间滩地水源涵养林模式 127

模式55宁夏海原县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沟模式 128

模式56宁夏毛乌素沙地乔灌草结合模式 130

模式57宁夏盐池县麻黄人工栽植模式 131

模式58宁夏青铜峡市多树种混交农田防护林模式 132

第十三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耕还林模式 134

一、退耕区分类 134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35

三、典型模式简介 136

模式59新疆于田县沙化区红柳接种大芸模式 137

模式60新疆奇台县退耕还林综合模式 138

第十四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退耕还林模式 141

一、退耕区分类 141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42

三、典型模式简介 143

模式6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68团山前坡地乔灌草结合模式 144

模式6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1团风沙前沿区林草结合模式 145

第二篇长江上中游及南方地区退耕还林模式 149

第一章长江上中游及南方地区退耕还林模式概述 149

一、长江上中游及南方地区退耕区分类 149

二、长江上中游及南方地区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50

第二章江西省退耕还林模式 158

一、退耕区分类 158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59

三、典型模式简介 160

模式63江西省丘陵山区针阔混交模式 161

模式64江西省波阳县平原丘陵区针药混交模式 162

模式65江西省宜黄县山地丘陵区毛竹栽植模式 164

模式66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区阔叶树混交模式 166

第三章湖北省退耕还林模式 168

一、退耕区分类 168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69

三、典型模式简介 170

模式67湖北省咸丰县陡坡耕地生态林模式 171

模式68湖北省巴东县中坡耕地水保林模式 172

模式69湖北省秭归县坡耕地生物埂模式 173

模式70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林草结合模式 174

模式71湖北省长阳县低丘河谷生态林模式 175

第四章湖南省退耕还林模式 177

一、退耕区分类 177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79

三、典型模式简介 180

模式72湖南省隆回县金银花林药栽植模式 181

模式73湖南省永顺县一坡多带经济林模式 183

模式74湖南省绥宁县马阔草复层模式 184

模式75湖南省怀化市杉竹混交林模式 186

模式76湖南省龙山县林药栽植模式 187

模式77湖南省保靖县一坡三带生态经济模式 188

模式78湖南省凤凰县针阔混交林模式 189

模式79湖南省古丈县松竹混交林模式 191

第五章广西壮族自治区退耕还林模式 193

一、退耕区分类 193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195

三、典型模式简介 196

模式80广西八角栽植模式 196

模式81广西石山喜树栽培模式 198

模式82广西溶岩山地任豆、吊丝竹混交模式 199

模式83广西丘陵山地板栗、油茶混交模式 200

模式84广西凤山县岩溶山地核桃、木豆混交模式 201

第六章重庆市退耕还林模式 204

一、退耕区分类 204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205

三、典型模式简述 206

模式85重庆市黔江区中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林模式 207

模式86重庆市开县山地丘陵紫色土针阔混交模式 208

模式87重庆市云阳县中山陡坡林草结合模式 209

模式88重庆市武隆县生态旅游区红椿、猕猴桃混交模式 211

第七章四川省退耕还林模式 213

一、退耕区分类 213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215

三、典型模式简介 216

模式89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河干热谷区桑树栽植模式 217

模式90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干热河谷枇杷、牧草混交模式 219

模式91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干热河谷巨尾桉栽植模式 220

模式92四川省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区灌草混种模式 221

模式93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林草结合模式 222

模式94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干热河谷区板栗混草模式 223

模式95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盆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模式 225

模式96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盆中丘陵区大枣、马桑混交模式 226

模式97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干热河谷陡坡地林草混种模式 227

模式98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盆中丘陵区麻竹栽培模式 229

模式99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盆周山地竹草间作模式 231

模式100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高原区云杉、青杨、红豆草混交模式 233

第八章贵州省退耕还林模式 235

一、退耕区分类 235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237

三、典型模式简介 241

模式101贵州省凯里市白云质砂石山柏类还林模式 242

模式102贵州省修文县半石山地造封结合模式 243

模式103贵州省赫章县中山山原水源涵养林模式 244

模式104贵州省黎平县低山丘陵防灾护坡林模式 245

模式105贵州省兴义县干热河谷车桑子、金银花栽植模式 246

模式106贵州省贞丰县陡坡耕地花椒还林模式 247

模式107贵州省印江县陡坡耕地林草结合模式 248

模式108贵州省清镇市采矿废弃地治理模式 249

第九章云南省退耕还林模式 251

一、退耕区分类 251

二、退耕还林模式分类 252

三、典型模式简述 253

模式109云南省丽江县高山丘陵区海棠果栽培模式 254

模式110云南省会泽县旱冬瓜混交模式 255

模式111云南省寻甸县黑颈鹤保护区林草混种模式 256

模式112云南省兰坪县干热河谷区车桑子点播模式 258

模式113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印楝栽培模式 259

一、刺槐播种育苗技术 263

第一章育苗技术 263

第三篇退耕还林实用技术 263

二、白蜡播种育苗技术 264

三、白皮松播种育苗技术 265

四、吊丝竹节间切口育苗技术 266

五、马尾松切根育苗技术 268

六、板栗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 270

七、84K杨扦插育苗技术 271

八、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273

第二章造林技术 275

九、径流林业技术 275

十、容器盛水造林技术 276

十一、干旱区节水造林技术 277

十二、注射灌溉节水造林技术 278

十三、沙地深栽造林技术 278

十四、柏桤混交林营造技术 279

十五、四翅滨藜造林技术 280

十六、植物篱营造技术 281

十七、苗木窖藏待雨抢墒造林技术 282

十八、冬贮苗木等水造林技术 283

第三章新产品应用技术 284

十九、ABT生根粉的处理方法 284

二十、ABT3号生根粉在山西省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285

二十一、ABT3号生根粉在黑龙江省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286

二十二、ABT生根粉在扦插育苗中的应用 286

二十三、ABT生根粉在桑树、金银花扦插育苗中的应用 288

二十四、生根粉、菌根剂的应用技术 289

二十五、911生根素应用技术 289

二十六、高效抗旱保水剂应用技术 290

二十七、SA型高效保水剂使用技术 291

二十八、西沃特保水剂蘸根技术 292

二十九、保水剂在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292

三十一、拌土型和蘸根型吸水剂实用技术 293

三十、高效吸水剂应用技术 293

三十二、TCP植物蒸腾抑制剂的应用技术 294

第四章其他实用技术 296

三十三、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 296

三十四、提高陡坡地退耕还林成活率技术 298

三十五、提高大扁杏造林成活率技术 299

三十六、覆膜育苗技术 300

三十七、覆膜造林技术 301

三十八、漏斗式、扇形式径流集水整地技术 302

三十九、“88542”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技术 303

四十、复合生物带、竹节壕结合鱼鳞坑整地技术 304

附录 307

附录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307

附录二、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的通知 313

附录三、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