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韩少功 序 1
陈思和 序:文学是一种缘 3
作家眼中的批评家于坚 新青年谢有顺 3
张炜 半岛的灵性——读张新颖有感 7
谈瀛洲 语言本源的守卫者——郜元宝印象 10
刘恪 批评的风景——吴义勤印象 15
艾伟 崇高或诙谐——洪治纲印象记 20
李洱 高眼慈心李敬泽 23
张炜 读张清华的评论 28
贾梦玮 我的朋友王彬彬 31
朱文颖 假面与良知——吴俊印象 35
荆歌 二人转里的评论家 40
朱文颖 “瞎子摸象”话王尧 43
当代编辑家李修文 一个人和一段旅程 51
张生 从1983年开始的旅程——程永新编辑思想漫议 58
潘军 关于田瑛,想到就写 66
蒋子丹 结束时还忆起始 72
王尧 远观蔡翔 84
蔡翔 有关“杭州会议”的前后 88
李静 良心的疾病——关于编辑家章德宁,兼及文学期刊的可能或不可能 94
黄发有 原创 拒绝 远行——赵本夫和《钟山》 104
刘恪 高原心灵——编辑家何锐素描 112
批评家笔下的批评家孟繁华 为了批评的正义和尊严——评谢有顺的文学批评 127
周立民 表达的焦虑——漫谈张新颖的文学批评 137
季进 谢波 当代文学批评的学院品格 147
黄发有 见证与追问——吴义勤的文学批评 156
李咏吟 批评家的责任与正义意愿 167
张清华 这就叫天花乱坠——关于批评家的李敬泽 180
周海波 诗与思想的理性之路——关于张清华及其文学批评 190
杨颢 傅元峰 知识分子临场存在的方式——王彬彬批评读解 199
赵淑平 个案的意义——从吴俊的文学批评说起 208
贺仲明 批评的美丽——汪政、晓华批评论 217
张光芒 知识分子的超越之境——谈王尧的文学研究道路与学术个性 225
批评家论坛谢有顺 梦想一种批评 241
先锋就是自由 245
一九五七年的生与死 258
张新颖 学院空间、社会现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 275
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294
路翎晚年的“心脏” 308
郜元宝 二十二今人志 319
吴义勤 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 359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 388
洪治纲 陷阱中的写作——论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 398
丰饶的碎片——先锋文学聚焦之十四 419
李敬泽 圣杯骑士或一种“小说” 425
孙犁与肯定自由 429
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 436
印在水上、灰上、石头上——关于“真实” 447
“行走”:媒体故事 453
张清华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 464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 486
王彬彬 毛泽东对丁玲命运和人格的影响 499
“城市文学”在当代的消亡与再生——从《我们夫妇之间》到《美食家》 520
吴俊 九十年代诞生的新一代作家——关于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作家现象分析 531
另一种门:麦城事件的发生场合——我对诗人麦城的回忆和想像 545
汪政 晓华 论王安忆 562
汪政 新生代,我们知道多少 587
王尧 “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再论汪曾祺散文 595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关于新时期文学“源头”考察之一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