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论 1
一、问题之源 1
斯宾塞问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阿普尔问题:“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二、方法之镜 19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研究 32
三、本文框架 32
文化的解释——课程的解释——研究框架 46
第一章 本体论 46
一、课程内容的文化分析 46
几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启示——课程内容的文化特征二、课程结构的文化分析 65
伯恩斯坦、阿普尔的研究成果——课程结构的文化特征三、小结:形成反思性的课程文化 98
第二章 关系论 104
一、课程:主流文化的体现者 105
过程分析:课程知识是如何生产的?——理论探讨:课程再生产了主流文化?二、课程:关注边缘文化 137
女性主义与课程中的性别问题——后殖民理论与课程中的种族和民族问题——课程中的阶级问题三、小结:走向多元的课程文化 164
第三章 实践论 173
一、走进课堂生活 176
课堂生活的型态结构——课堂生活中的冲突—— 197
潜在课程的作用 197
二、课程知识的实践与分配 197
课程知识的实践——课程知识的分配 227
三、小结:课程文化的建构性 227
结论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