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传略 1
中国哲学篇 3
做学问先学做人 3
踏踏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做人 3
学习以往的哲学 11
荆公新学与哲学探微 13
论北宋哲学发展的“圆圈” 13
论王安石新学新法同神宗求治的关系 25
王安石“道有体有用”思想论评 37
论王安石的“元气之不动” 49
王安石的“元气不动”与“道立于两”思想浅议 59
论王安石“任理而无情”的辩证法 69
论王安石“强行于道”的人生观 78
王安石“情者性用”思想简评 90
浅析王安石的社会历史观 99
王安石人才观浅议 111
吕惠卿哲学新探 117
王安石新学派的后劲——龚原的哲学 130
关于王安石新学影响后世之管见 138
宋代理学研究 151
从二程对王安石的批判看理学的政治倾向 151
论程颢程颐哲学的性质 160
程颢程颐哲学异同论 166
论张九成的心学宇宙观 175
论陆九渊的宇宙观及其时代作用 184
谈陆九渊朱熹“尊德性”与“道问学”之辩——兼论红与专 197
吕祖谦“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的辩证法思想论评 205
夏峰哲学研究与理学终结 222
论宋明理学发展的辩证法 222
论孙奇逢的哲学逻辑结构和特点 229
论孙奇逢的心学宇宙观 239
论孙奇逢心学体系中“动静阴阳互为之根”的辩证法 249
论孙奇逢心学体系中“天下之理莫不有敝”的辩证法 258
孙奇逢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简评 268
试论孙奇逢“知行并进”思想 278
孙奇逢“法天之学以为学”思想析理 288
论孙奇逢“原情核理审时度势”的治学思想 297
孙奇逢“随时随处体认天理”思想论评 306
评孙奇逢“天理中未尝无人欲”思想的理论意义 315
孙奇逢“居安则危”的人生辩证法 324
论孙奇逢“世路风霜经处铸”的人生哲学 334
论孙奇逢“理欲并域转换无停”的道德观 345
简论孙奇逢的社会历史观 354
孙奇逢的初步民主思想及历史价值 364
略论孙奇逢对于明亡的几点反思 371
孙奇逢“学术废兴系世运升降”思想浅评 377
孙奇逢“严儒释之辨”思想论评 386
汤斌及其哲学论评 399
傅山走访孙夏峰 412
从孙奇逢到颜习斋 422
论孙奇逢对程明道学术思想的思考和发展 430
论孙奇逢对陆九渊学术思想的思考和发展 440
王船山哲学史学管窥 451
论王船山的新天理史观 451
论王船山的农民起义思想 465
近现代哲学蠡测 473
论孙中山后期社会历史观的发展 473
哲学的大师与哲学的解放——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 484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与实现战略转移——学习《邓小平文选》 496
中国《易》学篇 510
学《易》与教《易》 510
说《易》 510
宋明清《易》学研究 523
王安石程颐《易·乾》异说浅论 523
论张载“阴阳反交为大义”的《易》学思想 532
评朱熹“《易》自伏羲至伊川自成四样”的《易》学思想 542
评朱熹“见得理明不须更卜”的《易》学思想 553
评朱熹“随时变易”的《易》学思想 566
陆九渊《易》学思想简评 575
论吕祖谦《易说》中的辩证法思想 586
读陈祖念《易用》随笔 603
孙奇逢《读易大旨》漫论 614
评孙奇逢的象数观 626
评孙奇逢“乾坤生生不息”的太极观 635
孙奇逢“《易》模写天地间事理”思想浅论 645
孙奇逢“学《易》求端天地”的《易》学思想论评 652
评孙奇逢“相反而相交以为用”的辩证法原理 659
评孙奇逢“与天地同一健”的《易》学思想的实践意义 666
评孙奇逢“一部《易经》括于‘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爻”的《易》学思想 675
评孙奇逢“变通趋时”的《易》学思想 683
评孙奇逢“《易》即时中”思想的实践意义 695
评孙奇逢“随时而应动不失宜”的立世哲学 700
评孙奇逢《易·大过》“正君子处非常之时能戮力相与以有为”的建功立业思想 711
评孙奇逢“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践意义 720
评孙奇逢“以人合天之事”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729
评孙奇逢“大道为公”的《易》学思想 738
评孙奇逢“保泰之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747
评孙奇逢“《易》专责人事”的《易》学思想 757
论孙奇逢“学《易》全是用《易》”的学以致用思想 770
评孙奇逢“明于吾心之《易》”思想的历史和实践意义 781
评孙奇逢“察人事之未然”的《易》学思想 790
评孙奇逢“事已得凶仍使之趋吉”的《易》学思想 802
评孙奇逢“尽人事以回造化”的创造精神 813
评孙奇逢“处艰难多事之时则戒心生”的《易》学思想的实践意义 821
孙奇逢光大朱熹《易》学思想精华的几个方面 830
教学科研篇 843
就中国哲学史的教学谈对几对矛盾关系的处理 843
教书育人之法概述 855
教书育人培养四化建合格人材 862
教书与育人关系反思 870
学步琐语——漫谈科研三则 877
后记 889
附录:未入编已发论文索引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