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5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61281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系统阐述。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5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13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 14

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19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3

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 27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27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30

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 32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 37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37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8

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41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43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43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6

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 49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 49

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51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53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 54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56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56

二、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 57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 59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63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63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64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 66

三、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 69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73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73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 76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78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83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83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86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88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 92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92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3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96

三、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 100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101

一、生产力:人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体现 101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4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107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109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109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111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114

一、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 114

二、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16

三、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 118

四、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121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 124

第一节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 124

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 125

二、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 128

三、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132

第二节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136

一、人的社会价值 136

二、人的个人价值 139

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 141

第三节 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 143

一、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143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47

第五章 联系与发展 151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51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 152

二、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155

三、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 156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58

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 159

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 163

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166

四、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 168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 172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172

一、质、量、度 172

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75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 17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177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 178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182

三、矛盾论与系统论 186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87

一、肯定与否定 188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 189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 190

第一节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 193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193

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 194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96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03

四、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 206

第二节 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 209

一、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 209

二、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 212

三、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 216

四、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219

一、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 223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 223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225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28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 230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 230

一、实践: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231

二、认识的种系发生 233

三、认识的个体发生 234

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 237

一、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38

二、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 241

三、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客观世界 243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 244

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 244

二、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 247

三、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 250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 252

第一节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 252

一、认识: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 253

二、认识的感性形式及其社会历史性 255

三、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 257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260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60

二、反思、建构与虚拟 263

三、语言、符号与认识 267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270

五、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273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 276

第一节 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 276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 277

二、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279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282

一、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 283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285

三、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 289

四、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293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 295

第一节 真理 295

一、真理及其属性 296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299

三、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 302

一、价值的客观基础 304

第二节 价值 304

二、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307

三、价值的相对性 309

四、价值与评价 311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314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314

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 316

三、实践: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317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321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标准 321

一、社会进步的基本含义 322

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 324

三、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326

第二节 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 327

一、社会进步中的人的发展 328

二、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330

第三节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336

一、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 336

二、人的异化及其扬弃:从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 340

三、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342

附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至第四版目录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