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国的地理疆域和人口 1
第二节 中国人种的起源和华族的形成 5
第三节 中国民族的构成 10
第二章 图腾制度时期 17
第一节 「燧人氏」「钻木取火」 17
第二节 「伏羲氏」「教民渔畋」 21
第三节 图腾崇拜 26
第三章 氏族制度时期 32
第一节 「神农制耒耜」「教民农作」 32
第二节 「尧舜传贤」 37
第三节 「夏禹传子」 42
第四节 水患及部落战争 45
第四章 殷代的奴隶所有者国家(公元前一七六六—一一二二年) 51
第一节 「成汤革命」 51
第二节 「伊尹放太甲」 56
第三节 「盘庚迁殷」 60
第四节 「殷纣亡国」 63
第五节 殷代的战争 政治疆域 婚姻制度 67
第六节 殷代的宗教 哲学 科学 文艺 71
第五章 西国(公元前一一二二——七七○年)初期封建制度的成立 76
第一节 「武王革命」 76
第二节 「管蔡以武庚叛」 81
第三节 「宣王中兴」 84
第四节 「平王东迁」 88
第六章 诸侯称霸的春秋时期(公元前七七○——四○三年) 91
第一节 齐晋秦楚吴越继起称霸 91
第二节 庄园制度的发展 100
第三节 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 104
第四节 伦理和哲学 109
第七章 「七雄」并峙的战国时期(公元前四○三——二二二年) 114
第一节 秦楚齐燕韩赵魏「七雄」并峙 114
第二节 合从和连横运动 118
第三节 由庄园制到郡县制的演进 126
第四节 身分制度和宗法制度的演进 132
第五节 宗教 哲学 科学 文艺 136
第八章 进入专制主义封建制的秦朝(公元前二二一——二○七年) 144
第一节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144
第二节 「名田」制度 148
第三节 「郡县」制度 151
第四节 「二世而亡」 153
第五节 结语 157
第九章 专制主义封建制发展的两汉时期(公元前二○六——公元二一九年) 159
第一节 「汉承秦制」 159
第二节 经济发展情况 164
第三节 阶级矛盾的发展 174
第四节 两汉的对外战争 190
第五节 哲学 宗教 科学 文艺 202
第六节 结语 214
第十章 专制主义封建国家统一的分裂——三国时期(公元二二○——二六四年) 217
第一节 群雄割据定三分 217
第二节 蜀汉 225
第三节 东吴 231
第四节 曹魏 234
第五节 结语 240
第十一章 由民族混战到外族侵略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二六四——五八八年) 242
第一节 蜀晋的统一与华北沦亡 242
第二节 经济情况的变化 245
第三节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发展(一) 260
第四节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发展(二) 274
第五节 制度 哲学 宗教 科学 文艺 286
第六节 结语 300
第十二章 专制主义封建统一国家的再建和发展——隋唐时期(公元五八九——九○七年) 303
第一节 经济发展情况 303
第二节 阶级矛盾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内争 324
第三节 唐朝的对外战争 347
第四节 制度 宗教 哲学 科学 文艺 360
第五节 结语 381
第十三章 专制主义封建制矛盾扩大的五代两宋时期(公元九○七——一二七九年) 384
第一节 情况的基本特点 384
第二节 五代两宋的经济发展和情况变化 388
第三节 辽金的经济情况 415
第四节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扩大(一) 427
第五节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扩大(二) 458
第六节 制度 哲学 宗教 科学 文艺 486
第七节 结语 505
第十四章 蒙古奴主贵族统治的元朝(公元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 509
第一节 蒙古奴主国家的建立与对外侵略 509
第二节 元朝统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摧残 514
第三节 奴主贵族内部冲突和蒙色人的汉化 532
第四节 各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 536
第五节 哲学 科学 文艺 556
第六节 结语 566
第一节 明初的国内外情况和太祖的政策 569
第十五章 由封建制复兴到崩溃的明清时期(公元一三六八——一八四 年) 569
第二节 由封建经济的复兴到崩溃和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一) 580
第三节 由封建经济的复兴到崩溃和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二) 598
第四节 明朝的内政和派别斗争 611
第五节 明朝的外侵边患和国际关系 623
第六节 明朝的农民暴动 639
第七节 满清入侵和明朝灭亡 660
第八节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封建制的崩溃(一) 679
第九节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封建制的崩溃(二) 694
第十节 制度 宗教 哲学 科学 文艺 715
第十一节 结语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