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理育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永锐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02324496
  • 页数:52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我国水稻株形育种和生理育种 1

第一节 我国水稻选育种简介 1

第二节 水稻矮秆育种和理想株形育种 6

第三节 水稻生理育种概念的提出 9

第四节 水稻生理育种的内容 13

第五节 水稻生理育种的研究前景 18

主要参考文献 20

第二章 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与高产育种 23

第一节 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与育种 25

第二节 水稻叶绿素含量与育种 45

第三节 叶绿素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潜在活性与育种 51

第四节 水稻的LAI与育种 55

第五节 水稻LAD和光合生产率与育种 63

主要参考文献 66

第三章 水稻作物生长率和干物质生产与高产育种 70

第一节 水稻的生长率与育种 71

第二节 水稻生长率与丛生快长型育种 77

第三节 水稻干物质生产 88

第四节 水稻干物质生产与育种 90

第五节 水稻作物生长率和干物质生产在高产育种中的意义 96

主要参考文献 100

第四章 水稻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与高产育种 103

第一节 水稻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特性 103

第二节 水稻光合产物运转分配的品种间差异 114

第三节 水稻蛋白质和总氮量的品种间差异 127

第四节 水稻成熟期间茎鞘物质向稻谷运转率与育种 131

第五节 水稻各节间干物质变化和“两段式灌浆”与育种 137

主要参考文献 143

第五章 水稻的源、库关系与高产育种 146

第一节 源、流、库概念的提出与水稻高产育种 146

第二节 粒/叶比与水稻育种 149

第三节 鞘/叶比与水稻育种 170

第四节 谷/草比和经济系数与水稻育种 174

第五节 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与水稻育种 178

主要参考文献 181

第六章 水稻营养吸收、利用与高产育种 186

第一节 水稻对营养元素吸收、积累和利用效率与水稻育种 187

第二节 水稻品种的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育种 193

第三节 水稻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与育种 203

第四节 水稻对钾素营养的吸收、利用与育种 210

第五节 水稻耐低Zn、Fe营养与选育种 226

主要参考文献 227

第七章 32P和14C同位素示踪与高产育种 231

第一节 32P和14C同位素示踪技术与选育种 232

第二节 32P在分蘖分布与谷产量和选育种 235

第三节 14C在分蘖分布与谷产量和选育种 237

第四节 14C在乳熟期示踪试验与谷产量和选育种 239

第五节 14C从乳熟期剑叶输出率与谷产量和选育种 239

第六节 14C在稻穗的输入积与谷产量和选育种 242

第七节 应用32P和14C示踪技术预测谷产量的原理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46

第一节 细胞匀浆互补测定杂种优势的原理 248

第八章 细胞匀浆互补与水稻高产育种 248

第二节 细胞匀浆氧化活性互补与水稻杂种优势 251

第三节 细胞匀浆的ATP含量与水稻杂种优势 256

第四节 细胞匀浆互补法测定杂种优势的应用前景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0

第九章 水稻的同工酶分析与高产育种 261

第一节 同工酶分析作为水稻选育种新技术概况 261

第二节 水稻同工酶带谱与水稻杂种优势 262

第三节 水稻生殖器官的同工酶与杂种优势 286

第四节 杂交水稻谷产量优势的同工酶世代遗传 291

第五节 酯酶同工酶带分子杂交与杂种优势 293

主要参考文献 296

第一节 硝酸还原酶的特性及作用功能 298

第十章 水稻硝酸还原酶活力与高产育种 298

第二节 硝酸还原酶活力的诱导和调节 301

第三节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ATP形成 305

第四节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施氮量和叶绿素含量 306

第五节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水稻耐肥性 308

第六节 硝酸还原酶活力与作物育种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21

第十一章 耐盐碱水稻品种生理与高产育种 324

第一节 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的意义 324

第二节 耐盐碱水稻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326

第三节 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 341

第四节 耐铁毒水稻品种筛选 352

第五节 耐铝毒水稻品种筛选 353

第六节 耐盐(钠)害水稻品种筛选 356

第七节 耐铝毒水稻品种筛选 360

主要参考文献 361

第十二章 水稻的耐冷性与高产育种 365

第一节 植物耐冷性的生理基础 366

第二节 耐冷水稻的光合特性 375

第三节 植物激素与水稻耐冷性 386

第四节 水稻耐冷性鉴定的温度指标 395

第五节 水稻耐冷性鉴定的形态指标 415

第六节 水稻耐冷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方法 422

主要参考文献 451

第十三章 水稻耐旱性与高产育种 460

第一节 水稻耐旱性概念及适应机理 462

第二节 叶片和气孔性状与水稻耐旱性 473

第三节 水稻根性状与耐旱性 484

第四节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与作物耐旱性 488

第五节 游离脯氨酸与水稻耐旱性 492

第六节 作物耐旱性与物质代谢 498

第七节 水稻旱害临界生长期 499

第八节 耐旱性水稻品种的选育 501

主要参考文献 505

结语 513

一、从水稻株形育种到水稻生理育种 513

二、水稻生理育种为何要在株形育种的基础上进行 515

三、水稻生理育种的内容比理想株形育种内容丰富 516

四、开展水稻生理育种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前景 518

五、水稻高产育种的其他技术、途径 519

主要参考文献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