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学钢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535196
  • 页数:175 页
图书介绍:

0 绪论 1

0.1 选题背景和重要意义 1

0.2 研究动机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

0.3 研究方法和创新 3

0.4 主要内容与全书框架 4

0.5 重要概念界定 6

上篇 理论探讨 8

1 区域整合的原理和应用分析 8

1.1 区域研究的发展与全新定位 8

1.1.1 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8

1.1.2 区域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10

1.1.3 区域研究的实践及其定位 10

1.2 区域整合的原理分析 12

1.2.1 区域整合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 12

1.2.2 区域整合的空间演化 13

1.2.3 区域整合的理论基础 14

1.2.4 区域研究的主要方法 17

1.3 区域整合的应用模式 18

1.3.1 核心边缘模式 19

1.3.2 等级系列模式 20

1.3.3 点一轴开发模式 20

1.3.4 网络开发模式 21

2 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整合的理论研究述评 23

2.1 快速干道网络理论研究进展 23

2.1.1 快速干道网发展规划的历史回顾 23

2.1.2 快速干道网络的类型和范式 24

2.1.3 快速干道模型研究 25

2.1.4 高速公路和快速轨道交通研究 27

2.2 区域城镇体系理论研究综述 30

2.2.1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演化律 30

2.2.2 区域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31

2.2.3 中心地理论和网络城市理论 32

2.3.1 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辩证关系 34

2.3.2 交通与城市形态 34

2.3 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区域整合研究综述 34

2.3.3 快速干道网络与城镇体系的配置与协调 36

2.3.4 西方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整合研究 37

2.3.5 国内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方面的研究 38

3 国外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建设的经典模式 39

3.1 国外经典模式分析 39

3.1.1 纽约模式 39

3.1.2 莫斯科模式 41

3.1.3 东京模式 44

3.1.4 巴黎模式 45

3.1.5 伦敦模式 46

3.2 国外整合经验的借鉴与思考 49

4 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区域整合的机制和流程分析 51

4.1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整合的一般机理分析 51

4.1.1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区域整合的运作方式 52

4.1.2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整合的数学描述 54

4.2.2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整合的外部动力机制分析 55

4.2.1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的辩证发展 55

4.2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整合的动力机制分析 55

4.2.3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整合的内部动力机制分析 57

4.3 区域系统整合的流程分析 59

4.3.1 区域可持续发展对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59

4.3.2 快速干道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60

4.3.3 城镇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62

4.3.4 区域系统整合的流程分析 63

4.4 系统整合的调控模式探讨 65

4.4.2 自下而上模式 66

4.4.1 自上而下模式 66

4.4.3 基地化模式 67

5 快速干道和城镇整合的空间拓扑和影响评价 69

5.1 空间整合的拓扑基础分析 69

5.1.1 拓扑学基础分析 69

5.1.2 快速干道的拓扑分析 70

5.1.3 城镇体系的拓扑分析 74

5.2.2 动态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76

5.2.1 动态影响评价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76

5.2 区域整合的动态影响评价 76

5.2.3 区域整合动态影响评价的基本框架 77

5.2.4 动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8

5.3 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区域整合的动态监控 79

5.3.1 动态监控建立的迫切性和现实性 79

5.3.2 动态监控的实施机制分析 80

5.3.3 区域整合的动态监控体系分析 82

下篇 实证研究 86

6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整合的基础分析 86

6.1 上海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86

6.1.1 国内外经济运行环境 86

6.1.2 城市功能转变和产业转换 87

6.1.3 城市交通发展的现实选择 87

6.1.4 区域平衡发展,抑制城市无序蔓延 88

6.2 上海市域经济发展与交通组织 88

6.2.1 上海市域经济发展与空间差异分析 88

6.2.2 上海市域人口与就业 90

6.2.3 上海市域产业布局调整与交通规划构想 91

6.2.4 上海市域客货流分析预测与交通组织的工作重心 91

6.3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与城镇发展的现实分析 92

6.3.1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网络建设现状与评价 92

6.3.2 上海都市区城镇体系的特征与现状分析 95

6.4 上海都市区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析 97

6.4.1 上海大都市区空间范围的界定 97

6.4.2 上海大都市区城镇体系的空间演化 97

6.4.3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的空间整合 98

7 上海都市区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网络整合 103

7.1 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发展的正负面效应分析 103

7.1.1 正面效应分析 103

7.1.2 负面影响分析 105

7.2 上海市区域可达性研究 106

7.2.1 快速干道建设对交通可达性的意义 106

7.2.2 上海市域交通可达性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 107

7.3.1 上海大都市区高速公路与中心城的连接 110

7.3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连接 110

7.3.2 上海市郊快速干道与城镇体系的连接 118

7.3.3 上海市郊典型城镇与快速干道的连接 119

7.3.4 不同连接方式对城镇发展的影响 121

7.3.5 城镇发展对不同连接方式的控制 123

7.4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网络与城镇体系的整合 124

7.4.1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网络功能层次的划分 124

7.4.2 快速干道网络结构与城镇体系等级的协调 124

7.4.3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网络与城镇体系等级的配置 125

8 上海大都市区快速干道和城镇体系的系统整合 129

8.1 调控体系的目标层和基本原则 129

8.1.1 目标层的建设 129

8.1.2 区域整合调控的基本原则 129

8.2 上海都市区城镇体系和快速干道整合的支持层 130

8.2.1 上海大都市区城镇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130

8.2.2 城镇体系与快速干道建设协调的基本原则 131

8.2.3 上海快速干道建设的“153060”工程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132

8.2.4 上海大都市区基地化模式的建设 134

8.3 面向未来大都市区整合方案层的设想 137

8.3.1 方案一:重点向西,指状拓展 137

8.3.2 方案二:重心东移,走廊与轴向建设并重 137

8.3.3 方案三:城镇顺趋势发展,快速干道超前规划建设 138

8.3.4 方案四:积极引导城镇发展,有重点调整快速干道网络建设 139

8.3.5 重点抑制中心城蔓延,优化快速干道网络 139

8.4 区域整合的控制层的设计和构想 139

8.4.2 完善法制,借重经济杠杆和政策杠杆有效调节 140

8.4.1 立足大区域背景,协调快速干道网络与城镇体系的配置 140

8.4.3 理顺机制与体制,加强科学管理 141

8.4.4 注重特色,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141

8.4.5 加强宣传,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141

8.4.6 积极推进快速干道网络和城镇体系的协同发展 141

简短结论 142

参考文献 146

附录 武宁路高架道路可行性论证研究 152

后记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