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流域管理学的概念及其意义 1
一、流域管理学的概念 1
二、流域管理对生态环境建设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2
第二节 中国流域管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6
一、历史沿革 6
二、发展趋势 8
三、展望 11
第三节 国外流域管理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12
一、前苏联 12
二、欧洲 15
三、美国 16
四、日本 18
五、发展中国家 19
六、国外流域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1
第四节 流域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2
一、流域管理学与农业科学的关系 22
二、流域管理学与林业科学的关系 22
三、流域管理学与水利科学的关系 23
四、流域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3
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流域管理学基本原理 26
第一节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原理 26
一、流域生念经济系统组成 26
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30
三、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功能 31
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 34
一、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 35
第二节 流域管理学生态学原理 35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 37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原理 38
第三节 流域管理学系统科学原理 40
二、系统论 40
二、系统工程方法 41
三、几种系统研究方法 43
四、系统分析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44
五、大系统控制论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 46
第四节 流域可持续经营理论 49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49
二、流域可持续经营指标框架 50
第五节 流域管理学水文学原理 52
一、流域水量平衡 52
二、流域水文要素 54
三、水质 55
四、流域水资源 56
第六节 流域侵蚀与泥沙运动原理 57
一、土壤侵蚀概念 57
二、土壤侵蚀规律 58
三、侵蚀控制的基本原则 60
四、泥沙运动机理 61
五、泥沙管理的基本原则 64
参考文献 65
第三章 流域综合调查与评价 67
第一节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 67
一、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67
二、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68
三、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社会经济特征 69
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水土流失特征 70
第二节 流域综合调查 73
一、流域综合调查的内容 73
二、流域综合调查的步骤 75
三、流域综合调查的方法 76
四、流域综合调查的成果 78
第三节 流域资源环境信息管理 79
一、流域资源环境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79
二、流域资源环境的存贮和管理 81
第四节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分析评价 82
一、流域水土流失评价 82
二、流域自然资源评价 86
三、流域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94
参考文献 96
一、指导思想 97
第四章 流域管理规划 97
第一节 概述 97
二、基本原则 98
三、任务和目标 98
四、内容和程序 99
五、成果及专题图件的制作 101
第二节 中尺度流域管理区划 104
一、中尺度流域管理区划概述 105
二、流域管理区划的方法 106
第三节 小流域管理规划 108
一、规划模型 108
二、规划方法 111
三、规划方案的决策分析 115
一、实施进度 117
第四节 流域规划的实施管理 117
二、实施管理 119
三、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120
参考文献 121
第五章 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22
第一节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种类与作用 122
一、农业措施 122
二、林草措施 123
三、工程措施 124
第二节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的配置 125
一、配置原则 125
二、坡面防治措施的配置 126
三、沟道防治措施的配置 130
四、河道护岸治滩措施的配置 135
一、水力侵蚀区 137
第三节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配置典型 137
二、风力侵蚀区 148
三、冻融侵蚀区 149
参考文献 151
第六章 流域自然资源开发与经营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自然资源概念 153
二、自然资源分类 153
三、自然资源及其特征 154
四、流域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 156
第二节 植物资源 156
一、草本植物资源 156
二、灌木植物资源 158
三、果树植物资源 159
四、特用植物资源 160
五、经济作物资源 161
第三节 动物和微生物资源 161
一、家畜家禽养殖 162
二、野生动物开发及特种动物养殖 163
三、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163
四、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64
第四节 能源资源 164
一、太阳能资源 164
二、风能资源 167
三、水能资源 169
四、生物能资源 170
二、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72
一、流域景观资源 172
第五节 景观资源 172
三、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与设计 173
四、景观资源经营管理 175
第六节 流域资源综合开发与经营模式 175
一、山地园艺型模式 175
二、立体种植型模式 176
三、种养加结合型模式 176
四、农林牧结合型模式 177
五、商品生产基地型模式 177
六、科技开发型模式 178
七、旅游观光型模式 178
参考文献 179
第一节 荒溪与泥石流的概念 180
一、荒溪的概念 180
第七章 荒溪治理与森林流域管理 180
二、泥石流的概念 181
第二节 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图绘制 183
一、国外的荒溪分类工作 184
二、国内的荒溪分类工作 186
三、荒溪分类与危险区图的绘制方法 189
第三节 荒溪治理综合技术措施 197
一、工程措施 198
二、生物措施 201
第四节 森林流域管理概述 202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作用 202
二、森林植被变化对水量的影响 203
三、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206
四、森林植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207
一、封山育林 208
第五节 森林流域的管理措施 208
二、次生林经营 212
三、森林更新 215
四、林分改造与林地改良 217
参考文献 220
第八章 流域管理效益分析与评价 222
第一节 概述 222
一、流域管理效益的概念 222
二、流域管理效益评价的原则 224
第二节 流域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225
一、流域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225
二、流域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及基本框架 226
三、流域管理效益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227
一、流域管理效益综合评价特点 233
第三节 流域管理效益的综合评价 233
二、流域管理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234
第四节 流域管理的验收 237
一、概述 237
二、流域管理验收内容与程序 237
三、流域管理验收技术要求 242
四、验收成果技术要求 244
参考文献 244
第九章 流域管理信息系统 246
第一节 概述 246
一、目的与作用 246
二、基本理论与方法 247
三、软硬件环境 249
二、系统功能设计 249
一、系统结构设计 249
第二节 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249
第三节 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设计 251
一、资源信息管理子系统 251
二、流域评价子系统 256
三、流域规划子系统 257
四、效益评价子系统 261
五、动态监测子系统 264
六、流域综合信息管理子系统 267
第四节 流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技术 268
一、技术方案 268
二、基于3S的流域信息采集与处理 269
三、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273
四、系统应用与维护 275
五、系统动态更新 276
参考文献 277
第十章 流域管理的法规与监督 278
第一节 国外流域管理法规与机构 278
一、流域管理法规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278
二、流域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能 279
三、流域管理措施 281
四、流域管理经费和优惠政策 282
五、流域管理的监督 283
第二节 中国流域管理法规与机构 284
一、中国流域管理法规体系 284
二、中国流域管理机构体系 287
第三节 中国流域管理监督执法 287
一、流域管理监督执法的意义 287
二、流域管理监督执法的主要内容 288
第四节 中国流域管理相关法规简介 289
一、水土保持法 289
二、水法 292
三、土地管理法 294
四、防洪法 295
五、森林法 296
六、草原法 297
七、渔业法 299
八、野生动物保护法 300
九、矿产资源开采法 301
参考文献 302
附录1 第三章调查用表 303
附录2 第四章调查用表 312
附录3 第八章调查用表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