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31
第一节 地质 31
第二节 地貌 31
第三节 港湾 32
一、琅琊台湾 32
二、杨家洼湾 32
三、陈家贡湾 33
一、灵山岛 34
第四节 岛屿 34
四、龙湾 34
二、斋堂岛 35
三、沐官岛 36
四、鸭岛 37
第五节 海溜 37
第六节 水道 38
第七节 山脉 38
一、大珠山 38
五、库山 39
四、黄道山 39
二、纪邱山 39
三、胡家山 39
六、车轮山 40
第八节 岩礁 40
一、胡家山前嘴 40
二、大坡崖 41
三、青石栏 41
四、东栏 41
第九节 滩坝 42
一、拉网滩 42
二、明滩 42
三、金沙滩 42
四、杨家洼海坝 43
五、贡口海坝 43
第十节 林木花卉 44
第十一节 气候 44
一、气温 45
二、气压 46
三、降水 46
四、风 47
五、云和日照 47
六、自然灾害 48
第十二节 物产 49
一、土产 49
二、水产 49
三、特产 50
第二章 景观景点 55
第一节 自然景观 55
一、古台观日 55
二、海市蜃楼 56
三、灵岛浮翠 57
四、斋堂泊舟 59
五、琅琊神泉 60
六、珠山嵌云 60
一、琅琊台刻石亭 62
第二节 人文景观 62
二、望越楼 63
三、徐福殿 63
四、云梯 64
五、御路 64
六、群雕 64
七、徐福东渡启航处 65
八、亭子兰炮台 65
一、秦代瓦当 69
第一节 文物 69
第三章 文物古迹 69
二、琅琊台图 70
三、琅琊相印 72
四、秦汉管道 72
五、秦砖 73
六、双系釉陶壶 73
第二节 古迹 74
一、琅琊台遗址 74
二、夏河城遗址 75
三、东皂户遗址 77
四、古造船遗址 77
五、峡沟西山石窟 78
六、峡沟南山石窟 78
七、石屋子沟石窟 78
八、珠山石室 78
九、墓塔林 79
十、石门寺 79
第三节 碑刻 80
一、琅琊刻石 81
二、颜悦道登琅琊述碑 85
三、重刻秦琅琊刻石碑 86
四、重刻秦琅琊刻石释文碑 87
五、重刻秦琅琊刻石记碑 87
六、重立秦琅琊刻石碑亭简介碑 88
七、徐福东渡启航处碑 88
八、标志碑 89
九、大珠山刻石 89
第一节 神鞭 93
第四章 民间传说 93
第二节 火石团子 95
第三节 斋堂岛的传说 96
第四节 跺脚沟的来历 98
第五节 望日亭的来历 99
第六节 棒槌参 101
第七节 白毫报恩 104
第八节 刘子虞与王无忌 107
第九节 石龟 108
第十节 徐庶不离帽子峰 110
第五章 徐福东渡 115
第一节 徐福其人 115
第二节 上书东渡 116
第三节 东渡轶事 120
一、造船遗址 120
二、秦桥木场 121
三、输水管、蓄水池 121
五、东渡航线 122
四、湘子门的传说 122
六、登陆地点 123
七、日本对徐福的纪念 123
第四节 有关文辑 124
一、中国史料 124
二、日本史料 129
三、论文集萃 131
第六章 史志辑录 211
第一节 史地记载 211
第二节 方志记载 230
第七章 人物 255
第一节 人物传 255
第二节 名人盛事 262
一、勾践徒都 262
二、秦皇巡幸 263
三、汉武台祭 264
四、苏轼考碑 265
第一节 诗赋 269
第八章 艺文 269
第二节 跋文 301
第三节 书画集锦 302
第九章 旅游 309
第一节 旅游机构 309
第二节 旅游规划 309
第三节 旅游开发 310
第五节 旅游服务 311
第四节 旅游宣传 311
第六节 旅游管理 312
第七节 大型活动 312
一、琅琊暨徐福研究会成立并首届学术研讨会 312
二、纪念徐福东渡暨琅琊台一期工程竣工典礼 313
三、中国徐福会徐福遗迹探访 314
四、大珠山杜鹃花区开放仪式 316
五、大珠山石门寺开放仪式 316
第十章 报刊荟萃 403
附录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