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导论:论以德治国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1
一、关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2
1.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肯定和强有力支持 3
2.以德治国不是超越法制 4
3.以德治国不是与依法治国针锋相对的另一个治国方略 5
二、关于德治和人治的关系 6
1.儒家内部都程度不同地承认刑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7
2.儒家的德治思想是儒家道德理想的体现 8
3.法家的法治:人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1
4.今天的德治与古代的德治的根本区别 13
三、关于德治的内涵 15
1.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雏形 21
一、从“敬德保民”到“为政以德” 21
第一章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演进的历史轨迹 21
2.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思想 26
二、从“唯法为治”到“德主刑辅” 30
1.从商鞅变法到韩非的“以法代德” 30
2.对秦亡教训的反思与汉代的德法观 33
3.董仲舒的德治思想 38
三、古代“德治”实例考 41
1.汉代的“以孝治天下” 41
2.唐代的“贞观之治” 45
3.扶植佛道,柔化人心 50
4.宋代的“五常是理” 52
5.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制度 56
一、民为邦本的德政理念 63
第二章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体系及其核心 63
1.得民心斯得天下 64
2.安民富民 65
3.省刑宽民 66
二、为民表率的吏德思想 68
1.选贤任能,知人善任 69
2.广开言路,纳谏从善 71
3.力戒奢靡,清廉自守 74
三、德教为先的教化思想 77
1.教民以礼 77
2.教民以乐 78
3.移风易俗 79
1.修身的纲领和步骤 80
四、自我完善的修养思想 80
2.修养的方法 81
第三章 中国古代德治的历史特点 82
一、宗法制的伦理关系及其“有序和谐”的德治形态和德治理想 82
二、“圣王之治”——“魅力型”权威的德治类型 86
三、“德教为本”、“德主刑辅”的德治实施方式 90
1.“政教(化)合一” 91
2.教化之本 93
3.德主刑辅 95
第四章 西方传统德治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特点 97
一、西方传统德治的古典形态 99
1.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的德治:政治与伦理高度同一的古典形态 99
2.罗马共和国:“贤均从众”的“德政”与“德教”的失败 103
3.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政治与伦理的分离 106
二、西方传统德治的近代形态 112
1.近代民族国家:西方传统德治近代形态的产生 112
2.启蒙运动:西方传统德治古典形态的终结和近代形态的成熟 116
三、西方传统德治的基本特点 122
1.关注政治活动的道德本质 122
2.基于正义原则的“良法之治” 124
3.与政体相匹配的政治道德教育 127
四、小结:中、西方传统德治与社会主义以德治国 130
1.关于“民本”理念 130
2.关于德治与政体 131
3.关于德治理想与“人和”精神 132
4.关于道德教化 133
5.关于中西方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不同理解 134
第五章 以德治国的内涵辨析 136
一、治国方略的创新思路 136
1.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137
2.以德治国思想的依据 140
3.治国理论的创新特色 148
二、以德治国的理性透视 153
1.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53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56
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4
三、以德治国的系统实施 167
1.遵循科学的实施原则 167
2.建构周密的实施框架 171
一、传统德治、法治思想比较 181
第六章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传统、关系形态、科学精神 181
1.中西方传统德治思想比较 182
2.中西方传统法治思想比较 187
二、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历史形态 190
1.德法互斥 191
2.德主刑辅 192
3.法主德辅 194
4.德法并举 195
三、德治与法治结合的科学精神 199
1.德治、法治思想的基本观点 199
2.德治、法治思想的科学解读 202
3.德治与法治结合的内涵及其创新 204
4.德治与法治结合的价值旨归 208
第七章 德治与人治的关系辨析:从儒家重德治亦不排斥法治谈起 212
一、从孔子到荀子的德法思想 213
1.孔子“宽猛相济,政是以和”的思想,证明孔子不排斥法治 213
2.荀子“德主刑辅”的思想,表明儒家对德法关系有清醒认识 214
二、贾谊德法思想对人们的启示 216
1.贾谊《过秦论》对“攻”、“守”规律的探讨及其意义 216
2.贾谊思想中法家思想的影子表明西汉“新”儒家对法治更加重视 217
第八章 德治与人治的关系辨析:从德治与儒家的政治伦理理想谈起 221
一、儒家的“圣人榜”及其政治伦理目的 221
1.《论语》对“圣贤气象”的记述与评价 223
2.《史记》对“圣贤气象”的记述与评价 227
二、儒家的德治为什么产生了人治的结果 235
1.孔子及儒家德治思想的本源 236
2.儒家德治导致人治的根本原因 241
3.古今德治依赖的社会制度具有天壤之别 245
第九章 德治与人治的关系辨析:从法家法治思想与人治和德治思想的关联谈起 250
一、法家的“法治”不是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人治的一种表现形式 251
1.法家法治思想的“人治”实质 253
2.法家“法”治的本意 255
3.法家法治仍然是一人之治 255
二、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 257
1.“刑主德辅”的治国方略 257
2.正确看待商鞅的“任力不任德”、“贵法不贵义” 258
3.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思想,对道德的作用给予很高的估价 261
4.韩非不是非道德论者 266
第十章 德治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76
一、德治与民主政治建设 276
1.德治的特点 276
2.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 279
二、德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81
1.人民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 281
2.公民在道德建设中锻炼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主体能力 282
3.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为民主政治建设创造重要条件 283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德治的制度保障 285
1.党和政府是德治权威有力的组织和推动力量 285
2.政策和法制是德治强有力的影响因素 286
3.党风和干部道德从根本上制约着民风民德 288
第十一章 德治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91
一、道德调控体系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292
1.道德原则的指导必须跟上价值观念变化的速度 292
2.让有“德”者有所“得” 293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道德力量 294
1.把道德经济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95
2.把自觉的法制意识作为道德责任法制化的基本要求 298
3.把提高公民整体道德认知水平作为德治实施的基本步骤 299
三、重视经济利益获得过程中道德价值的作用 300
1.通过创造品牌的道德价值获得持续竞争力 301
2.经济利益的持续获得需要精神动力的支持 302
四、以信用制度作为完善竞争机制的基础与载体 304
1.社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304
2.确立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生命的伦理理念 305
3.确立信用既是经济契约又是经济道德的观念 308
第十二章 德治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11
一、德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般关系 312
1.人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 312
2.德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313
3.德治水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314
二、德治与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一致性 317
1.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种种严峻挑战 317
2.德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致性 318
三、德治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实际运用 323
1.德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环境中的出发点 323
2.德治在文化建设领域中的具体任务 325
第十三章 德治与干部素质提高 329
一、德治对干部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329
1.从“又红又专”到“三讲” 329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以德治国 333
二、干部素质的提高是德治的重要环节 336
1.干部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在德治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336
2.干部道德水平是衡量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指标 337
三、干部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分析 338
1.一些人丧失了精神支柱 339
2.一些人淡化了公仆意识 340
3.一些人忘记了逸豫亡身的教训 340
4.一些人的监督与自我监督不到位 341
四、加强官德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341
1.树立宗旨意识,立德标准要高 342
2.树立慎独意识,养德要求要严 344
3.树立民主意识,监督力度要大 345
第十四章 德治与学校人才培养 347
一、德治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关系 347
1.德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347
2.德治对学校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349
3.学校人才培养对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350
二、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 352
1.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352
2.一些学校窄化了德育功能 353
3.一些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现象 353
4.一些学校和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缺乏创新 354
5.一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过程偏重程序化模式化 354
6.大环境对学校育人环境的消极影响 355
7.一些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存在非科学化现象 355
三、构建学校德治新秩序,培养21世纪合格新人才 356
1.树立科学德育观 356
2.以“五个结合”为抓手,开拓学校德育有效途径 358
3.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学校德治新秩序 360
一、德治与公共生活有序化 364
第十五章 德治与“三德”建设 364
1.德治与公共生活有序化的关系 365
2.当前我国公共生活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367
3.健全社会公德建设机制,推动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 372
二、德治与敬业精神涵育 376
1.敬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376
2.敬业精神是德治实践的内驱力 380
3.敬业精神的淡化及其原因 381
4.培育敬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384
三、德治与家庭和睦 388
1.德治与家庭和睦的关系 388
2.家庭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93
3.怎样加强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396
1.社会环境建设必须体现道德内涵 403
第十六章 德治与社会环境建设 403
一、社会环境建设与道德治理应当同步进行 403
2.良好社会环境是搞好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406
二、当前社会环境建设急需加强道德治理 409
1.一些城市硬环境建设道德底蕴不足,缺乏道德关怀 409
2.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与丑恶现象污染了道德环境 412
三、加强对社会环境建设进行道德治理的主要手段 413
1.在“硬环境”建设方面充分营造道德氛围,改善道德环境 413
2.整顿市场秩序,树立良好信用道德 414
3.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健全城市公共生活规范 415
4.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改变机关工作作风 417
5.注重羞耻心教育 418
6.利用现代传媒,强化正确社会舆论导向 419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