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1.1从牟宗三《名家与荀子》谈起 1
1.1.2何以「政治哲学」,而非「政治思想」 7
1.1.3「荀子政治哲学研究」的选题意义 11
1.2研究方法与框架 13
第2章 「性与天道」:荀子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 17
2.1天人关系论:荀子政治哲学的终极依据 19
2.1.1天人之分 20
2.1.2天人之合 27
2.1.3天人之间——政治的正当性基础问题 31
2.2性伪关系论:荀子政治哲学的人性基础 36
2.2.1性伪之分 37
2.2.2性伪之合 42
第3章 「知通统类」:荀子政治哲学的建构方法 49
3.1「心有征知」:「统类」之所出 51
3.2圣人与「知通统类」 56
3.3「礼义之统」:统类之为「道」 66
第4章 「礼法一体」:荀子政治哲学的结构呈现 73
4.1「礼」与儒家 74
4.1.1「礼」的宗教化 75
4.1.2「礼」的世俗化 76
4.1.3「礼」的道德化 77
4.2「法」与法家 80
4.3荀子的「礼法一体」 84
4.3.1礼法关系的第一重内涵:礼主法辅,以礼统法 87
4.3.2礼法关系的第二重内涵:礼法互化,礼即是法 89
4.3.3礼法关系的第三重内涵:惟礼是法,法即是学 91
4.4「法、术、势」:从荀子到韩非 93
4.4.1「法、术、势」:源流与演化 94
4.4.2荀子:「法、术、势」的过渡与嬗变 96
4.4.3韩非:「法、术、势」的综合与创新 99
第5章 「礼义之道」:荀子政治哲学的具体拓展 103
5.1为君之道 104
5.1.1「君者,善群也」 105
5.1.2「主道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 108
5.1.3「主道知人」 110
5.2为臣之道 114
5.2.1政治职能:「臣道知事」 114
5.2.2角色美德:「臣事君以忠」 116
5.2.3价值取向:「从道不从君」 118
5.3王霸之道 121
5.3.1王霸之辨 122
5.3.2崇王抑霸 124
5.3.3王霸兼用 126
5.4为兵之道 127
5.4.1「仁义为本」的战争正义论 128
5.4.2「壹民」、「附民」的「攻占之本」 130
5.4.3「为将之道」与「取胜之术」 132
5.5论辩之道 134
5.5.1「君子必辩」:论辩的必要性 135
5.5.2「名定而实辨」:论辩的逻辑性 137
5.5.3「谈说之术」:论辩的技巧性 139
5.5.4「以公心辩」:论辩的正当性 142
第6章 「政教贯通」:荀子政治哲学的思想旨趣 145
6.1宗法社会与伦理型政治 146
6.2政治与教化的贯通 150
6.3「治人」与「治法」——一个延伸的讨论 155
第7章 结语:现代性视阈中荀子政治哲学的可能性意义 161
附录一 海外新儒家视野中的荀学——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为中心 165
附录二 国外荀子研究述评 175
参考文献 181
后记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