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影响 3
目录 3
1.1 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情况 3
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3
1.2 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地位 6
1.4 南水北调工程研究的目的与特点 10
1.3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已有的研究 10
1.5 研究地域范围与时段 11
2.1 宏观影响的评价指标 13
2.南水北调工程宏观影响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选择 13
2.2 宏观影响的评价方法 20
3.1 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性影响 26
3.南水北调工程的宏观影响 26
3.2 南水北调工程的全局性影响 28
3.3 南水北调工程的区域性影响 39
4.1 主要经验 44
4.国际经验 44
4.2 值得注意的问题 48
5.政策建议 50
1.1 全国水资源 59
1.全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59
全国水资源和北方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59
1.2 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衡 62
1.4 水资源空间分布 63
1.3 降水量年际变率大 63
1.5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67
2.1 北方水资源特点 70
2.北方水资源 70
2.2 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2.3 北方水资源需求态势 74
3.缓解北方水资源压力的对策与建议 79
1.1 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85
1.导论 85
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85
1.2 南水北调工程各线内容及安排 87
1.3 南水北调工程宏观影响研究概述 92
2.1 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8
2.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98
2.2 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05
2.3 水资源现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09
3.南水北调工程投资期的宏观影响 112
3.1 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 112
3.2 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115
3.3 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对全国各相关地区、相关产业的影响 119
3.4 投资对就业、居民收入、城市化的影响 120
4.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后的宏观经济影响 125
4.1 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 125
4.2 对受水区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127
4.3 调水对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及新增长点形成的影响 131
4.4 调水后对地区经济及全国经济总量的影响 134
5.1 南水北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141
5.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后的社会发展影响 141
5.2 南水北调促进就业规模扩大 143
5.3 南水北调促进人民生活改善 146
5.4 南水北调推进城市化进程 150
1.1 研究背景 155
1.研究背景及任务 155
南水北调工程北方受水区的宏观经济影响 155
1.2 研究任务和研究地域划分 157
1.3 研究框架 158
2.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的北方受水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160
2.1 各受水区的经济现状 160
2.2 各受水区的水资源和使用现状 165
3.1 双区域经济增长的水资源需求CGE模型的基本描述 169
3.研究方法 169
3.2 基于SAM表的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描述 176
3.3 其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178
4.1 模型方案设计的思路 180
4.CGE模型方案设计思路和外生变量确定方法 180
4.2 模型主要外生变量确定的方法 182
5.1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185
5.模型的地区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185
5.3 北京市三次产业用水状况 191
5.2 北京市水资源状况 191
5.4 北京市36个行业用水状况及趋势 193
5.5 北京市CGE模型外生变量的确定 199
5.6 北京市模型方案设计 203
5.8 北京市模拟的主要结论 209
5.7 模型的基础数据和模型标定 209
6.1 各地现状缺水及造成的损失 221
6.其他三省一市的宏观经济影响 221
6.2 各其他受水地区的用水需求和缺水量 222
6.3 南水北调工程对其他各受水区经济的影响 224
6.4 调水的整体宏观经济影响 229
7.主要结论 230
附录1 CGE模型数学方程式 232
附录2 CGE模型变量及参数表 238
附录3 北京市1997年社会核算矩阵(PKSAM97) 244
附录4 中国其他地区1997年社会核算矩阵(RCNSAM97) 245
1.研究背景 249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249
1.1 我国北方地区缺水形势严峻 250
1.2 南水北调是实施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 254
1.3 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受水区带来多种生态环境效益 255
2.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259
2.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概述 259
2.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述 260
2.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概述 262
3.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 265
3.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 265
3.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 269
3.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基本情况 274
4.1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原则和方法 281
4.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281
4.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289
4.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301
4.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311
4.5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总值 321
5.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管理对策 324
1.1 研究工作背景、目的与范围 329
1.总论 329
南水北调工程宏观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 329
1.2 国际通行的项目评估内容 330
1.3 国外综合水利项目评估与指标体系 331
1.4 我国目前项目评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3
1.6 项目的性质与投资回收原则 334
1.5 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目标 334
1.7 项目的组织管理体系 335
1.9 逻辑安排 336
1.8 选取评估指标时考虑的因素 336
2.2 子项目划分的视角 337
2.1 为什么要讨论子项目的划分 337
2.项目、子项目与分项目识别的探讨 337
2.3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的实践 338
2.4 南水北调工程子项目划分的选择 339
2.5 按行政辖区划分子项目的理由 340
3.2 各类用户的需求量预测 342
3.1 量与价是项目评价的根基 342
3.水的需求及水价 342
3.3 增加供水的方式 344
3.5 水价的成本因素 346
3.7 水价的市场因素 347
3.6 水价的政策因素 347
3.8 水价的地域因素与工程因素 348
3.9 水价模型 349
3.10 发达国家的水价 350
4.1 投融资方案评价目的与目标 351
4.南水北调投融资方案评价 351
4.2 项目的运行环境及投融资环境调查 352
4.3 融资信用保证结构 353
4.4 投融资评价指标 355
5.1 项目经济分析的层次 360
5.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 360
5.2 有无对比分析 361
5.3 经济费用与效益的识别和估算 361
5.4 项目经济可行的判据 363
5.5 折现率 364
5.6 影子价格 366
5.7 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 367
5.8 财务分析与经济分析的关系 367
5.9 生存能力分析 368
5.10 清偿能力分析 369
5.11 方案比选中的财务分析 370
5.13 政府投资的费用效益分析 371
5.12 子项目的财务分析 371
6.2 水资源条件的改善及水供求关系的调整 373
6.1 区域发展与水资源、供水条件的关系 373
6.工程对区域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 373
6.4 工程对人口、就业的影响 375
6.3 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条件的改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 375
6.5 工程对解决贫困问题的影响 376
6.6 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 377
6.7 工程对沿线地区财政的影响:支出与收益 378
6.8 工程沿线地区的相互关系:水资源的分配与各地的经济利益 379
6.9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宏观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 379
6.10 区域与宏观经济影响指标 380
7.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383
7.1 敏感性分析 383
7.2 风险分析 385
8.组织管理体系评价 392
8.1 组织管理体系评价的目的 392
8.2 项目建设、运营组织管理体系 393
8.3 项目外部监督管理体系 394
8.4 水资源管理体系 395
8.5 环境管理体系 396
8.6 水价管理体系 397
8.8 不同组织机构间的相互关系 398
8.7 调解和仲裁体系 398
8.9 法律与管理政策:水资源的分配、水价及水费征收、收入分配 399
8.10 组织管理体系评价指标 400
9.1 南水北调工程是生态恢复和改善项目 401
9.环境影响评价 401
9.3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特点 402
9.2 贯彻改造环境、营造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402
9.5 累积环境影响 406
9.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406
9.6 项目周期内环境影响的过程评价 407
9.8 环境评价的现场考察 408
9.7 多学科的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组 408
9.10 信息公开、参与和培训 409
9.9 国内经验的借鉴 409
9.11 一些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410
9.12 南水北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指标 415
10.社会评价 417
10.1 社会评价的定位 417
10.2 社会评价的对象、目的与作用 418
10.3 社会评价的五个着眼点 419
10.4 确定利益群体 420
10.5 工程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分析 421
10.6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反应和要求 422
10.7 工程与沿线地区的相互适应性 423
10.8 参与活动 424
10.9 社会风险和工程持续性 425
10.10 非自愿移民 426
10.11 社会调查的目的、范围、对象与方法 427
10.12 社会评价指标 428
11.南水北调工程评价逻辑框架及指标体系 431
11.1 项目运行指标的分解 431
11.2 国际组织的指标体系 432
11.3 逻辑框架法 432
11.4 南水北调工程逻辑框架 433
11.5 南水北调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讨论 434
1.淡水资源的时空特征与跨流域调水 445
国际远距离调水工程的经验与借鉴 445
1.1 淡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445
1.2 淡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 447
1.3 社会发展对淡水资源需求的变化 449
2.国际著名跨流域调水工程简介 452
2.1 美国跨流域调水工程 452
2.2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 455
2.3 澳大利亚雪山河调水工程 458
2.4 前苏联中亚调水工程 461
2.5 秘鲁马赫斯-西瓜斯调水工程 462
3.国际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465
3.1 生态环境背景及影响的识别 466
3.2 影响的预测 467
3.3 影响评价及其方法 468
4.国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经验与借鉴 473
4.1 大型调水工程必须由权威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 473
4.2 调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必须协调性原则 475
4.3 调水工程采用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实施管理 476
4.4 重视调水及其配套工程的协调与运行管理 477
4.5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79
5.国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主要教训 482
5.1 跨流域调水工程投资大、回收期长 482
5.2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负面影响 483
5.3 跨流域调水所经线路的地质安全 486
5.4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组织与管理的协调 487
6.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认识 488
6.1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紧迫性 488
6.2 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 489
6.3 南水北调工程的自然环境背景 490
6.4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492
参考文献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