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论二篇 3
周代学术发展论略 3
孔子思想中进步面的探讨 17
一 18
二 19
三 23
本论五篇 26
儒学五论题辞 26
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 30
古说 31
子思 公孙尼子 32
孟子 34
荀子 35
管子 38
大学 40
易传 43
汉儒上 44
汉儒下 47
后论 51
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 56
漆雕之儒考 81
浮丘伯传 85
论墨学源流与儒墨汇合 87
一 《墨子》书备三墨之学 87
二 墨学原始与《晏子》 91
三 儒墨合流与《尸子》 93
附:儒家法夏法殷义 100
广论四篇 103
周代之商业 103
秦之社会 109
一 秦为戎族 109
二 秦俗 111
三 秦为新兴民族 113
四 抑商政策 115
五 急耕战之赏 116
六 租税制度 118
七 官爵制度 120
八 以法治国 122
九 刑制 124
十 法家起源与秦民族 125
汉代之经济政策 128
宋明之社会设计 137
自序 151
附录:《月令》之渊原与其意义 157
一 月令之渊原 158
二 月令之意义 169
跋 174
馀论一篇 182
文中子 182
经学抉原 187
孔氏古文说 187
经学导言 191
六译老人听读《近二十年来汉学之平议》后记 193
一 绪论 194
二 今学 197
三 古学 199
四 鲁学 202
五 齐学 206
六 晋学 209
七 王伯 212
八 诸子 215
九 结语 220
与陈斠玄(中凡)论内学书 223
与胡朴安论三体石经书 226
议蜀学 228
与章行严(士钊)论疏经纂史书 231
经学抉原 234
序 234
旧史第一 236
焚书第二 240
传记第三 245
今学第四 249
古学第五 253
南学北学第六 259
内学第七 263
鲁学齐学第八 266
晋学楚学第九 270
文字第十 274
井研廖季平师与近代今文学 276
廖季平先生与清代汉学 285
井研廖师与汉代今古文学 288
廖季平先生传 301
论经学遗稿三篇 307
甲篇 307
乙篇 308
丙篇 310
孔子和今文学 315
一 322
二 330
(一)井田 330
(二)辟雍 333
(三)封禅 337
(四)巡狩 339
(五)明堂 342
三 349
(一)墨家 351
(二)法家 355
对《辞海》征求意见稿经学条目所提意见 364
性理学言 371
致张表方书 371
致郦衡叔书 373
答洪廷彦 375
理学札记 378
一 378
二 393
理学札记补遗 399
理学别札 412
汉儒之学源于孟子考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