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1章绪论 1
§1.1爆炸事故分类及发生条件 1
1.1.1按爆炸前后物质成分变化分类 1
1.1.2按爆炸过程类型分类 2
1.1.3爆炸发生条件 2
§1.2防爆技术原理 3
1.2.1控制可燃物浓度 4
1.2.2控制氧浓度 4
1.2.3控制点火源 4
1.2.4控制爆炸破坏效应 4
§1.3防爆技术措施 5
1.3.1爆炸预防技术措施 5
1.3.2爆炸防护技术措施 6
1.3.3防爆技术措施优选 7
第2章气体爆炸 8
§2.1气体爆炸机理 8
2.1.1热点火机理 8
2.1.2链式反应机理 9
§2.2气体爆炸特性 10
2.2.1气体混合物爆炸 10
2.2.2气体分解爆炸 14
§2.3气体爆燃与爆轰理论 15
2.3.1爆燃波与爆轰波Hugoniot方程 15
2.3.2 CJ爆燃与爆轰参数理论解 17
2.3.3 CJ爆轰参数近似解 19
§2.4气体爆炸特性参数测定方法 20
2.4.1爆炸极限 20
2.4.2最小点火能量 21
2.4.3自燃温度 22
2.4.4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23
2.4.5爆炸指数 24
第3章粉尘爆炸 26
§3.1粉尘爆炸机理及过程描述 26
3.1.1爆炸机理 26
3.1.2点火反应动力学 27
3.1.3爆炸发展过程 29
3.1.4爆炸特性参数 31
§3.2粉尘爆炸两相流理论 32
3.2.1两相流热力学效应 32
3.2.2两相流守恒方程 34
3.2.3两相流耦合方程 35
3.3.1爆炸下限 37
§3.3粉尘爆炸特性参数测定方法 37
3.3.2最大允许氧含量 38
3.3.3最低着火温度 39
3.3.4最小点火能量 40
3.3.5爆炸指数 40
§3.4粉尘爆炸影响因素 41
3.4.1粉体性质 41
3.4.2粉尘云特性 42
3.4.3外界条件 42
第4章火炸药爆炸 44
§4.1热起爆 44
4.1.1热起爆反应动力学 44
4.1.2热起爆影响因素 45
4.2.2起爆临界条件 46
4.2.1热点起爆机理 46
§4.2机械起爆 46
4.2.3起爆影响因素 47
§4.3冲击波起爆 49
4.3.1均相炸药冲击波起爆 49
4.3.2非均相炸药冲击波起爆 50
4.3.3冲击波起爆临界能量 51
§4.4电起爆 52
4.4.1电起爆机理 52
4.4.2电火花起爆电学性能 53
4.4.3电火花起爆影响因素 54
§4.5光起爆 55
4.5.1可见光起爆 55
4.5.3光起爆影响因素 56
4.5.2激光起爆 56
第5章蒸气爆炸 57
§5.1液体沸腾 57
5.1.1液体过热现象 57
5.1.2液体沸腾热传导 58
§5.2熔融物水蒸气爆炸 59
5.2.1熔融金属水蒸气爆炸 59
5.2.2熔融盐水蒸气爆炸 61
§5.3低温液化气蒸气爆炸 62
§5.4高压过热液体蒸气爆炸 63
第6章可燃物浓度控制 65
§6.1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估算 65
6.1.1单组分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估算 65
§6.2可燃气体浓度控制方法 67
6.2.1惰化处理 67
6.1.2多组分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估算 67
6.2.2排放净化处理 69
6.2.3防止爆炸性混合物形成 70
6.2.4自动控制及安全保险装置 71
§6.3可燃粉尘浓度控制 72
6.3.1除尘系统 72
6.3.2喷油雾集尘系统 73
6.3.3除尘系统防爆 74
第7章点火源控制 76
§7.1 电点火源 76
7.1.1电路电热 76
7.1.2电火花 77
§7.2明火 78
7.2.1生产用明火 78
7.3.1摩擦与冲击 79
7.2.2非生产用明火 79
§7.3摩擦、冲击及高温表面 79
7.3.2高温表面 80
§7.4自燃着火 80
7.4.1 自燃性物质 81
7.4.2忌水性物质 83
7.4.3混合危险性物质 84
第8章静电防护 85
§8.1静电基本特性 85
8.1.1静电产生形式及影响因素 85
8.1.2静电积聚及放电形式 86
8.1.3静电引燃作用 87
§8.2静电防护技术措施 88
8.2.1减少摩擦 88
8.2.2静电接地 89
8.2.3降低电阻率 92
8.2.4其他防静电技术措施 92
§8.3静电放电火花控制与消除 92
8.3.1固体带电 92
8.3.2液体带电 93
8.3.3粉尘带电 94
8.3.4气体带电 95
8.3.5人体带电 96
§8.4静电测量方法 96
8.4.1气体静电测量 96
8.4.2液体静电测量 97
8.4.3固体静电测量 98
9.1.1雷电种类及其危害 99
§9.1雷电基本特性 99
第9章雷电防护 99
9.1.2雷电电气特性参数 100
§9.2防雷技术措施 101
9.2.1防直击雷 101
9.2.2防雷电感应 103
9.2.3防雷电侵入波 103
9.2.4爆破器材防雷 104
§9.3防雷装置保护范围 105
9.3.1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 105
9.3.2两支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 105
9.3.3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 105
§9.4防雷装置 106
9.4.1基本设计要求 107
9.4.2避雷器 109
9.4.3导体消雷器 110
9.4.4半导体消雷装置 111
9.4.5全方位多功能防雷器 113
第10章情化防爆 115
§10.1惰化防爆原理 115
10.1.1应用范围 115
10.1.2惰化机制 115
§10.2惰化防爆效应 116
10.2.1惰性气体防爆效应 116
10.2.2惰性粉体防爆效应 117
10.2.3初始温度及压力对惰化防爆效应的影响 118
§10.3惰性气体用量估算 118
§10.4惰化防爆系统 121
10.4.1基本技术要求 121
10.4.3燃烧气体惰化系统 122
10.4.2惰性气体惰化系统 122
第11章爆炸抑制 124
§11.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24
11.1.1爆炸探测器 124
11.1.2爆炸抑制器 126
§11.2抑爆剂选择及用量估算 127
11.2.1抑爆剂选择 127
11.2.2抑爆剂用量估算 129
§11.3抑爆系统设计要求及功效测定 130
11.3.1系统设计、安装与维护要求 130
11.3.2抑爆功效测试 131
§11.4火花消除系统 132
11.4.1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32
11.4.2系统设计及维护要求 133
12.1.1分类及基本特点 134
第12章爆炸阻隔 134
§12.1机械阻火器 134
12.1.2阻火性能参数 136
12.1.3阻火性能测试方法 139
§12.2液封与料封阻火器 140
12.2.1液封阻火器基本特点 140
12.2.2安全液封设计参数 141
12.2.3料封阻火器 142
§12.3主动式隔爆装置 142
12.3.1自动灭火剂阻火装置 143
12.3.2快速关闭阀 144
12.3.3爆发制动塞式切断阀 144
12.3.4料阻式速动火焰阻断器 144
12.4.1自动断路阀 145
12.4.2芬特克斯活门 145
§12.4被动式隔爆装置 145
12.4.3管道换向隔爆装置 146
第13章爆炸泄压 147
§13.1泄爆设计基础 147
13.1.1泄爆设计相关参数 147
13.1.2泄爆设计原则 148
§13.2高强度包围体泄爆 149
13.2.1爆炸指数诺谟图法 150
13.2.2爆炸等级诺谟图法 152
13.2.3开启压力诺谟图法 154
13.2.4诺谟图内插与外推法 157
§13.3低强度包围体泄爆 158
13.3.1扩展诺谟图法 158
13.3.2泄爆方程法 159
13.4.1泄爆设计要求 160
§13.4长形包围体泄爆 160
13.4.2泄-闭型泄爆设计 161
§13.5带泄爆导管包围体泄爆 162
13.5.1泄压面积确定方法 162
13.5.2储罐、料斗及筒仓泄爆 162
§13.6泄爆装置 163
13.6.1标准敞口泄爆孔 164
13.6.2爆破膜式泄爆装置 164
13.6.3泄爆门 165
13.6.4其他泄爆装置 166
第14章电气防爆 167
§14.1爆炸危险物质及环境区域 167
14.1.1爆炸危险物质分类 167
14.1.2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168
§14.2电气防爆技术原理 169
14.2.1外壳间隙隔爆 170
14.2.2外壳隔离引燃源 173
14.2.3介质隔离引爆源 174
14.2.4控制引燃源 175
§14.3电气设备防爆类型、标志及技术要求 177
14.3.1类别、级别与组别 177
14.3.2防爆类型及标志 178
14.3.3通用技术要求 179
§14.4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182
14.4.1通用技术要求 182
14.4.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183
14.4.3爆炸性粉尘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186
参考文献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