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条件和成土因素 1
一、气候 2
(一)气温和土温 2
(二)降水和蒸发 3
(三)相对湿度 4
(四)风 4
二、地貌 5
(一)洪积冲积扇平原 5
(二)冲积平原 5
(三)洼地 6
(四)沙丘 6
三、成土母质 6
四、河系特征 7
(三)风积物 7
(二)冲积物 7
(一)洪积冲积物 7
第二章 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0
一、土地利用现状 10
二、农业生产活动与土壤 11
(一)排灌 11
(二)平整土地 12
(三)耕作 12
(四)施肥 12
(五)植树造林 13
第三章 土壤分类和分布 15
一、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简述 15
(一)褐土的形成与演变 15
(二)潮土的形成与演变 16
(三)沼泽土的形成特点 17
二、土壤分类 18
(一)土壤分类的原则与依据 18
(四)风沙土的形成特点 18
(二)土种划分的标准 20
(三)土壤命名 21
(四)通县土壤分类系统 23
三、土壤分布 24
(一)土壤分布概况 24
(二)土壤的地域性分布状况 25
第四章 土壤类型概述 30
一、褐土的性态特征 30
(一)褐土 30
(二)潮褐土 31
(三)褐土性土 33
二、潮土的性态特征 33
(一)潮土沉积物的性态特征 34
(二)潮土 36
(三)褐潮土 46
(四)盐潮土 48
(五)湿潮土 50
三、沼泽土的性态特征 53
四、风沙土的性态特征 54
第五章 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 56
一、土壤养分状况 56
(一)土壤养分含量概况 56
(二)土壤养分与母质类型 58
(三)土壤养分与土壤类型 58
(四)土壤养分与管理水平 59
二、土壤供肥类型 61
三、土壤培肥 62
(一)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63
(二)因土施磷肥 63
(三)因土施氮肥 64
(一)县级土壤养分图编制的原则 65
四、土壤养分图的编制 65
(五)合理施肥,均衡增产 65
(四)因土施钾肥 65
(二)土壤养分图分级的原则与标准 66
(三)土壤养分图编制的方法与步骤 67
第六章 土壤资源评价 68
一、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对象 68
二、土壤资源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68
三、土壤资源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69
(一)评价项目的选择与鉴定 70
(二)确定项目分级指标 70
(三)评定土壤质量等级 71
四、土壤资源图与土壤资源数量统计 73
五、通县土壤资源的肥力特性及其改良利用途径 74
(一)科学性 77
二、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要求 77
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与依据 77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77
(二)生产性 78
(三)群众性 78
(四)综合性 78
(五)预见性 78
三、通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方案 78
四、分区概述 79
(一)西部潮黄土区 79
(二)东部潮砂土、两合土区 80
(三)潮运河间两合土区 82
(四)中部漏风黑粘土区 82
(五)西部水稻黑粘土区 83
(六)西南部两合土区 84
(七)东南部盐潮土区 85
(二)气候条件的影响 87
(一)水文地质和地貌条件的影响 87
一、永乐店农场土壤盐渍化形成的条件 87
第八章 永乐店农场盐潮土的改良利用 87
(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88
二、盐渍化土壤的类型和特征 88
(一)氯化物一硫酸盐盐潮土 88
(二)硫酸盐一氯化物盐潮土 88
(三)碳酸盐一重碳酸盐为主的碱化潮土 89
(四)苏打碱化潮土 90
三、盐潮土的改良效果 90
(一)盐渍化土壤面积减少,盐化程度减轻 90
(二)土壤含盐量、地下水位及其矿化度下降 91
四、改良利用盐潮土的经验 92
(一)挖沟排水 92
(五)种植绿肥 93
(四)增施肥料 93
(三)平整土地 93
(二)井灌井排 93
(六)植树造林 94
(七)化学改良 95
五、进一步改良利用盐潮土的方向 95
第九章 土壤普查成果的应用 97
一、应用土壤普查成果制定农业区划和生产规划 97
三、应用土壤普查成果指导科学种田 98
二、应用土壤普查成果落实“综合”样板 98
(一)应用土壤普查资料开展以地块为基础的详查 99
(二)建立全县肥料试验网 99
四、加强肥料建设 100
附录 101
土壤普查中土壤工作分类的制定 101
土壤普查中航片技术的应用 107
野外土壤普查的程序和方法 112
怎样搞好一个县的土壤普查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