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714716
  • 页数:2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艾滋病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规范和护理。

第一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流行过程 1

一、传染源 1

二、传播途径 2

三、人群易感性 3

第三节 艾滋病的流行特征 3

一、全球流行情况与趋势 3

二、美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6

三、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6

四、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7

五、中国艾滋病流行病学监测 10

第二章 艾滋病病毒学 12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的分类 12

一、艾滋病病毒“家族” 12

二、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12

三、艾滋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14

第二节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 14

一、进入易感细胞的途径 14

二、HIV在易感细胞内的复制 15

三、病毒生物学特征对病程的影响 16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导致的人体变化及最终结局 17

一、HIV感染导致的人体变化 17

二、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结局 18

三、能否从体内彻底清除艾滋病病毒 18

第三章 艾滋病的免疫改变和免疫重建 20

第一节 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 20

一、抗HI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 20

二、抗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 21

第二节 HIV感染的免疫病理改变及其机制 21

一、T4细胞数量减少的规律及机制 21

二、T4细胞功能障碍及机制 24

三、异常的免疫激活 24

第三节 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 25

一、T4淋巴细胞数量的重建 25

二、T4淋巴细胞功能的重建 26

三、异常的免疫激活好转 27

第四节 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及新策略 27

一、免疫功能重建的局限性 27

二、免疫重建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27

第四章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 29

第一节 机会性感染与免疫 29

一、免疫细胞的异常 29

二、免疫细胞异常与机会性感染 30

第二节 细菌感染 31

一、发病机理 31

二、常见病原菌感染及部位 31

三、临床表现 31

第三节 病毒感染 32

一、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32

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 32

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 34

四、HBV和HCV感染 34

五、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 34

六、传染性软疣 35

七、腺病毒 35

第四节 艾滋病与寄生虫感染 35

一、卡氏肺孢子虫 35

二、弓形虫 35

三、隐孢子虫病 35

四、微孢子虫病 36

五、等孢子虫病 36

六、利什曼病 36

七、贾弟虫病 36

八、粪类圆线虫病 37

九、其他寄生虫感染 37

第五节 真菌感染 37

一、念珠菌感染 37

二、曲霉菌病 37

三、隐球菌病 38

四、组织胞浆菌病和青霉菌病 39

五、球孢子菌病 39

第六节 艾滋病与结核病 39

一、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40

二、感染结核菌与发病 40

三、结核病的诊断 41

四、HIV阳性病人结核病的治疗 43

五、HIV阳性病人结核病的预防 44

第七节 艾滋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44

一、流行病学 45

二、细菌学 45

三、临床症状与诊断 45

四、治疗 46

五、预防 46

第八节 艾滋病与肿瘤 46

一、卡波西肉瘤 47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48

第九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49

一、病原学 50

二、流行病学 50

三、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 50

四、临床表现 51

五、诊断 52

六、治疗 53

七、预防 54

第十节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55

一、病原学 55

二、流行病学 56

三、临床表现 57

四、实验室检查 5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58

六、治疗和预防 59

第十一节 弓形虫病 60

一、病原学 60

二、流行病学 60

三、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61

四、临床表现 61

五、诊断 62

六、治疗 62

七、预防 63

第五章 艾滋病的系统病变 64

第一节 呼吸系统 64

一、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64

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64

三、细菌性肺炎 65

四、军团菌肺炎 65

五、支原体肺炎 66

六、肺部真菌感染 66

七、病毒性肺炎 67

八、其他肺部机会性感染 67

第二节 神经系统 67

一、急性HIV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 68

二、慢性HIV脑膜炎 68

三、亚急性或慢性脑病/脑炎(艾滋病痴呆综合征) 68

四、空泡性脊髓病 69

五、周围神经疾病 69

六、脑弓形虫病 70

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70

八、结核性脑膜炎 70

九、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71

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71

第三节 消化系统 72

一、口腔疾病 72

二、食道疾病 72

三、胃疾病 73

四、小肠疾病 73

五、结肠疾病 75

六、肛门直肠疾病 75

第四节 皮肤病变 76

一、HIV急性感染期的皮肤表现 76

二、非肿瘤性皮肤表现 76

三、非传染性皮肤病 78

四、肿瘤 79

五、头发和指甲的改变 80

六、药物引起的皮肤表现 80

七、皮肤瘙痒症 80

第五节 口腔表现 80

一、白色念珠菌病 80

二、和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病 80

三、毛状白斑 81

四、卡波西肉瘤(Kaposi sarcoma) 82

五、单纯疱疹性口炎 82

六、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82

七、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83

八、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83

第六章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84

第一节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目标 84

一、现在的治疗目标 84

二、为实现治疗目标所需的方法和措施 85

第二节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名称及分类 85

一、逆转录酶抑制剂(RTI) 86

二、蛋白酶抑制剂(PI) 87

三、新药的研发 87

第三节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时机 87

第四节 HIV感染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方案 89

第五节 服药的依从性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91

一、病人的依从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下列问题的影响 91

二、漏服药物的原因 91

三、如何能够增加病人的依从性 91

四、疗效的判断 91

五、换药 92

六、孕期抗逆转录病毒的安全性 92

第六节 药物的特点 93

一、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93

二、蛋白酶抑制剂 96

三、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98

第七章 艾滋病母婴传播与阻断 100

第一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与妊娠 100

一、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妊娠问题 100

二、妊娠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影响 100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对妊娠及生殖状态的影响 101

第二节 母婴垂直传播 101

一、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和时机 101

二、影响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102

第三节 母婴传播的阻断 103

一、HIV母婴垂直传播的防范 104

二、在孕期和分娩时阻断HIV的母婴传播的方法 104

三、产后阻断 109

四、儿童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预防 111

第八章 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 113

第一节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113

一、与艾滋病相关的中医病名 114

二、艾滋病的中医类属 115

第二节 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116

一、中医对艾滋病的病因认识 116

二、中医对艾滋病的病机分析 117

第三节 艾滋病的中医辨证 119

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20

二、识别邪正虚实 120

三、辨标本缓急 121

四、辨层次深浅 122

五、辨兼挟诸症 122

六、艾滋病的辨证分型 123

七、艾滋病人放化疗后的中医辨证 127

第四节 艾滋病分期的中医药治疗 127

一、急性感染期 127

二、艾滋病潜伏期(AC) 127

三、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 127

四、完全型艾滋病期 128

五、艾滋病兼挟症的治疗 128

第五节 艾滋病的饮食调护 129

一、饮食宜忌 129

二、辨证调护 130

第九章 艾滋病的护理 132

第一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132

第二节 艾滋病护理工作者的知识要求 132

第三节 艾滋病护理的模式 132

一、基本的护理过程 132

二、有症状病人的护理 133

三、心理问题和咨询的需要 135

四、家庭的护理 136

五、临终病人的护理 137

第四节 处理尸体所需的预防措施 137

一、病房护士为尸体做最后处理 137

二、死者在太平间采取的预防措施 137

第十章 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139

第一节 职业暴露及其导致感染的危险性 139

一、暴露途径与感染的相关性 139

二、职业暴露的窗口期 140

第二节 临床及实验室的安全防护 140

一、临床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 140

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 142

三、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案 144

第三节 HIV职业暴露的评估和对暴露后预防的处理原则 145

一、现场紧急处理 145

二、暴露后评估 145

三、预防性用药 147

四、报告、监测与保密 149

第十一章 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 154

第一节 血清学检测 154

一、HIV抗体筛查 154

二、快速试剂 156

三、HIV-1抗体免疫印迹实验(WB) 159

四、免疫荧光实验 162

五、HIV抗原检测 162

第二节 核酸检测 163

一、核酸检测方法 163

二、RNA测定 163

三、DNA测定方法和原理 165

四、序列测定和分析 166

第三节 T淋巴细胞亚群(CD?、CD?)测定 168

第十二章 艾滋病咨询 170

第一节 艾滋病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170

一、咨询的定义 170

二、艾滋病咨询的定义 170

三、艾滋病咨询的目的 171

四、艾滋病咨询的作用 171

五、艾滋病咨询服务的对象 172

六、艾滋病咨询的形式、类型和环境 172

七、艾滋病咨询的基本过程 173

八、艾滋病咨询员的条件 173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的原则 174

一、价值观和态度对咨询的影响 174

二、艾滋病咨询应遵循的原则 175

第三节 艾滋病咨询的技巧 176

一、常用的交流技巧 176

二、行为危险性评估技巧 179

第四节 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前后咨询 179

一、HIV抗体检测前后咨询的意义 179

二、HIV检测前咨询 180

三、HIV抗体检测后咨询 181

四、HIV检测阴性结果的咨询步骤及要点 182

五、HIV检测不确定结果的咨询步骤及要点 182

第五节 艾滋病咨询工作的评价 182

第十三章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184

第一节 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 184

第二节 目前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 185

一、加大政府专项经费投入 185

二、开展大众预防宣传 185

三、启动高危人群干预试点 185

四、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血液安全 186

五、艾滋病治疗与护理方面 186

六、制定修改相应的政策、法规 187

七、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 187

八、加强交流,促进国际合作 187

第三节 国际上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成功经验 187

一、政府重视、全社会动员、多部门参与、密切配合 187

二、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改进性病的医疗保健服务 189

三、反对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189

四、对高危人群的干预与控制活动 190

附录一 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2

附录二 WHO推荐的HIV阳性成人及青少年开始ART的指导方案 201

附录三 WHO推荐的结核与HIV混合感染的治疗 202

缩略语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