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规则 1
第一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3
第一章 细菌形态学检测法 3
实验一 油镜头的使用 3
实验二 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5
实验三 细菌运动观察 6
实验四 细菌分布 7
第二章 细菌的人工培养 10
实验一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10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和细菌生长状态观察 13
第三章 细菌染色法 17
实验 常用的细菌染色法 17
第四章 细菌的生化鉴定法 22
实验 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试验 22
第五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8
实验一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8
实验二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3
实验三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与耐药性试验 35
第六章 细菌毒力的测定 39
实验 细菌毒素测定 39
第七章 病原性球菌 41
实验一 脓液中化脓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41
实验二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 46
第八章 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48
实验一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 48
实验二 肥达反应 53
第九章 其他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 56
实验一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及微生物学检测 56
实验二 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查法 62
第十章 其他微生物的检测 66
实验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的检测 66
第十一章 病毒学实验 71
实验一 病毒的分离培养 71
实验二 病毒的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 76
第十二章 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80
实验一 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80
实验二 真菌培养方法 83
第十三章 分子微生物学实验 85
实验一 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85
实验二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特异抗体 86
第十四章 微生态学实验 89
实验一 肠道正常菌群的检测 89
实验二 上呼吸道及口腔正常菌群的检测 91
第二篇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 93
第十五章 蠕虫 93
实验一 华支睾吸虫 96
实验二 布氏姜片吸虫 98
实验三 卫氏并殖吸虫 100
实验四 斯氏狸殖吸虫 102
实验五 日本血吸虫 103
实验六 链状带绦虫 105
实验七 肥胖带绦虫 109
实验八 微小膜壳绦虫 111
实验九 细粒棘球绦虫 112
实验十 曼氏迭宫绦虫 113
实验十一 似蚓蛔线虫 115
实验十二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117
实验十三 蠕形住肠线虫 120
实验十四 毛首鞭形线虫 122
实验十五 马来布鲁线虫、班氏吴策线虫 123
实验十六 旋毛形线虫 125
第十六章 原虫 127
实验一 溶组织内阿米巴 128
实验二 结肠内阿米巴 129
实验三 蓝氏贾第鞭毛虫 130
实验四 阴道毛滴虫 131
实验五 杜氏利什曼原虫 132
实验六 隐孢子虫 133
实验七 刚地弓形虫 134
实验八 肺孢子菌 135
实验九 疟原虫 135
实验十 结肠小袋纤毛虫 140
第十七章 医学昆虫 142
实验一 蚊 142
实验二 蝇 144
实验三 白蛉 145
实验四 蚤 146
实验五 虱子 147
实验六 蜚蠊(蟑螂) 149
实验七 臭虫 149
实验八 蜱 150
实验九 螨 152
第十八章 常见人体寄生虫感染的实验诊断技术 155
病原检查 155
免疫诊断技术 156
肠道寄生虫病检验技术 156
主要参考文献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