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控制机制概述 7
2.1 受托责任、控制和控制机制 7
2.1.1 控制的含义和本质 7
2.1.2 控制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10
2.2 控制机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11
2.3 控制机制的功能 13
2.4 控制机制的结构 14
2.5 控制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17
2.5.1 控制机制研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需求 17
2.5.2 控制机制研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18
2.5.3 控制机制研究是完善内部控制理论的需要 19
2.6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关系 21
2.6.1 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的辨析 21
2.6.2 借鉴管理控制理论,构建控制机制 23
第3章 相关理论梳理 25
3.1 国外管理控制机制的研究 25
3.1.1 会计学者对管理控制的研究 25
3.1.2 管理学者对管理控制的研究 27
3.1.3 经济学者对管理控制的研究 32
3.1.4 基于控制包的整合控制机制 35
3.2 国内管理控制机制的研究 37
3.3 管理控制研究文献评述 38
第4章 控制机制的方向标 42
4.1 各方对管理控制的需求 42
4.1.1 企业所有者 42
4.1.2 企业管理者 43
4.1.3 外部监管者 43
4.1.4 外部审计师 43
4.2 管理控制应以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 44
4.2.1 管理控制目标的演变趋势 44
4.2.2 资源优化配置是控制的核心目标 45
4.2.3 各方的需求导致控制要以资源配置为目标 47
4.3 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控制目标有效性的判据 48
4.3.1 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 48
4.3.2 经济性目标的构成 49
4.3.3 效率性目标的构成 50
4.3.4 效果性目标的构成 50
4.4 管理控制目标体系的层级 51
4.4.1 明确控制目标层级的必要性 51
4.4.2 战略目标是方向性目标 52
4.4.3 财务报告可靠性是结果性目标 52
4.4.4 遵循性是约束性目标 53
4.4.5 管理控制各目标的相互关系 53
第5章 引导机制 55
5.1 引导机制是一种内在化的自我控制机制 55
5.1.1 自我控制源于人的本性 55
5.1.2 推动规范内在化 56
5.1.3 实现激励内部化 57
5.2 引导机制的构成 57
5.2.1 企业目标和价值观是凝聚点 57
5.2.2 责任感是引导机制的动因 59
5.2.3 沟通与反馈是引导机制的转换器 59
5.3 引导机制的关键因素 60
5.3.1 管理者经营理念是原动力 60
5.3.2 职员素质是重要因素 61
5.3.3 沟通的畅通是保障 62
5.3.4 多途径实现有效沟通 62
5.4 引导机制中的控制要素 64
5.4.1 控制环境 64
5.4.2 风险评估 64
5.4.3 控制活动 65
5.4.4 信息与沟通 65
5.4.5 监督 65
5.5 引导机制的实现过程 65
第6章 激励机制 67
6.1 激励机制是一种内外互动性的控制机制 67
6.1.1 激励是控制的基础机制 67
6.1.2 激励机制推动和强化正面行为 68
6.1.3 激励机制串联控制系统各个部分 68
6.1.4 有了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管理控制 69
6.2 激励机制的关键要素 70
6.2.1 激励目标的设定 70
6.2.2 业绩评价 71
6.3 激励水平的设置 72
6.4 激励方式 73
6.4.1 物质激励 73
6.4.2 精神激励 73
6.5 激励机制中控制要素 74
6.5.1 控制环境 74
6.5.2 风险评估 75
6.5.3 控制活动 75
6.5.4 信息沟通与反馈 75
6.5.5 监督 76
6.6 激励机制的实现过程 76
第7章 约束机制 79
7.1 约束机制是一种外生强制性的控制机制 79
7.1.1 控制系统本身要求约束 79
7.1.2 约束机制是经营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80
7.1.3 约束机制是制度规范的核心 81
7.1.4 约束机制贯穿各项业务流程 82
7.2 约束机制的关键因素 82
7.3 对流程运行的约束 83
7.3.1 流程约束的内涵 83
7.3.2 流程控制的主要内容 84
7.3.3 规范核心流程 85
7.4 对标准使用的约束 85
7.4.1 标准的种类 86
7.4.2 标准的建立原则 86
7.5 对职权运用的约束 87
7.5.1 组织架构 88
7.5.2 岗位设置 90
7.5.3 授权 91
7.6 约束机制中的控制要素 93
7.6.1 控制环境 93
7.6.2 风险评估 93
7.6.3 控制活动 94
7.6.4 信息与沟通 94
7.6.5 监督 95
7.7 约束机制的效力保障 95
第8章 监督机制 97
8.1 监督的含义 97
8.1.1 监督机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 97
8.1.2 监督机制是经营效率效果的动态保证 98
8.1.3 监督机制保证信息的说服力 99
8.1.4 监督机制保证控制系统适时有效 99
8.1.5 监督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00
8.2 监督机制应以风险为导向 100
8.2.1 执行监督要进行风险排序 100
8.2.2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识别关键控制 101
8.2.3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识别有说服力的信息 101
8.2.4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监督程序 102
8.3 监督机制的关键因素 102
8.3.1 风险导向理念是监督机制的着力点 102
8.3.2 监督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 103
8.3.3 内外信息交流 104
8.3.4 多层级监督相结合 105
8.4 监督机制中的控制要素 106
8.4.1 控制环境 106
8.4.2 风险评估 106
8.4.3 控制活动 106
8.4.4 信息与沟通 107
8.4.5 监督 107
8.5 监督机制运作过程 108
8.5.1 建立良好的监督基础 108
8.5.2 设计和执行监督程序 109
8.5.3 评估和报告结果 109
第9章 管理控制机制有效性实证分析 111
9.1 假设提出 112
9.1.1 管理控制机制的权变因素 112
9.1.2 权变因子与管理控制机制的假设 113
9.1.3 协同合作与管理控制机制 114
9.1.4 协同合作与战略导向业绩评价系统 114
9.2 研究方法 115
9.2.1 样本选取与资料归集 115
9.2.2 变量衡量 116
9.2.3 问卷预测与先导测试 117
9.2.4 资料处理方法 118
9.3 实证结果分析 118
9.3.1 管理控制机制的权变模型检验 118
9.3.2 衡量模型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120
9.3.3 假设检验 122
9.4 进一步分析 124
9.4.1 采用客观业绩指标 124
9.4.2 控制企业文化的影响 125
9.5 访谈结果分析 125
9.5.1 访谈方法 125
9.5.2 结果分析 126
9.6 结论与建议 128
第10章 控制机制的整合 132
10.1 控制机制的整合必要性 132
10.2 整合控制机制的特点 132
10.3 整合控制机制的原则 133
10.4 控制机制的运作 134
参考文献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