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概论 1
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 1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
二、经络概念的形成 1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3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3
二、经络学说的发展 5
一、十二经脉 6
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概貌 6
二、奇经八脉 10
三、十二经别 11
四、十五络脉 11
五、十二经筋 12
六、十二皮部 13
第四节 经络的功用 14
一、运行血气,协调阴阳 14
二、抗御病邪,反映症候 15
二、手太阴络脉 16
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6
一、手太阴肺经 17
第二章 手足太阴与阳明 17
第一节 手太阴 17
三、手太阴经别 20
四、手太阴经筋 20
第二节 手阳明 21
一、手阳明大肠经 21
二、手阳明络脉 23
三、手阳明经别 24
一、足阳明胃经 25
第三节 足阳明 25
四、手阳明经筋 25
二、足阳明络脉 28
三、足阳明经别 28
四、足阳明经筋 30
第四节 足太阴 31
一、足太阴脾经 31
二、足太阴络脉 33
三、足太阴经别 33
四、足太阴经筋 34
第一节 手少阴 38
一、手少阴心经 38
第三章 手足少阴与太阳 38
二、手少阴络脉 39
三、手少阴经别 39
四、手少阴经筋 39
第二节 手太阳 40
一、手太阳小肠经 40
二、手太阳络脉 42
四、手太阳经筋 43
三、手太阳经别 43
第三节 足太阳 44
一、足太阳膀胱经 44
二、足太阳络脉 46
三、足太阳经别 46
四、足太阳经筋 47
第四节 足少阴 48
一、足少阴肾经 48
四、足少阴经筋 50
二、足少阴络脉 50
三、足少阴经别 50
第四章 手足厥阴与少阳 55
第一节 手厥阴 55
一、手厥阴心包经 55
二、手厥阴络脉 56
三、手厥阴经别 56
四、手厥阴经筋 57
一、手少阳三焦经 58
第二节 手少阳 58
二、手少阳络脉 59
三、手少阳经别 60
四、手少阳经筋 60
第三节 足少阳 61
一、足少阳胆经 61
二、足少阳络脉 63
三、足少阳经别 63
四、足少阳经筋 64
一、足厥阴肝经 65
第四节 足厥阴 65
二、足厥阴络脉 67
三、足厥阴经别 67
四、足厥阴经筋 67
第五章 奇经八脉 71
第一节 督脉 71
一、分布部位 72
二、功能与病症 73
一、分布部位 74
第二节 任脉 74
二、功能与病症 75
第三节 冲脉 76
一、分布部位 76
二、功能与病症 77
第四节 带脉 78
一、分布部位 78
二、功能与病症 79
第五节 阳?、阴? 80
一、分布部位 80
二、功能与病症 81
一、分布部位 83
第六节 阳维、阴维 83
二、功能与病症 84
第七节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85
一、沟通、联络作用 85
二、统率、主导作用 85
三、渗灌、调节作用 85
一、标本的意义 88
二、标本的内容及应用 88
第一节 标本 88
第六章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88
第二节 根结 89
一、根结的意义 89
二、根结的内容及应用 90
第三节 气街 92
一、气街的意义 92
二、气街的内容及应用 92
二、四海的内容及应用 93
一、四海的意义 93
第四节 四海 93
第七章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95
第一节 经络学说在诊察 95
方面的运用 95
一、望色切脉 95
二、依部循经 96
三、按压诊察 96
方面的运用 97
第二节 经络学说在治疗 97
四、症候归经 97
一、指导针灸、推拿和气功治疗 98
二、指导药物的临床运用 99
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考穴方面的运用 101
第八章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 102
第一节 经络现象的现代研究 102
一、研究概况 102
二、循经感传的调查和出现率 102
一、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 103
第二节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 103
三、今后研究方向 103
二、其他经络现象 106
第三节 对经络实质的各种见解 107
一、经络与神经及神经-体液相关说 107
二、经络系统与脉管系统相吻说 109
三、生物自动控制说 109
四、第三平衡系统说 109
五、生物电场论 110
一、神经论 111
第四节 国外对经络研究的概括 111
六、其他见解 111
二、肌肉论 112
三、本生丛 112
四、整体现象 113
附录 114
一、经络分部 114
二、经络歌诀 122
三、主要参考书目 126
《经络学》教学大纲(草案)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