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平——年谱 1
第二章 著述 11
第三章 学说背景渊源性质方法分类 27
第一节 背景 27
第二节 渊源 29
第三节 性质 31
第四节 方法 39
第五节 分类 41
第四章 学说导言 45
第一节 哲学的准备 45
一 涵养 45
二 冲动 47
三 去形下的牵挂 51
第二节 哲学的方法 53
一 辩证法 54
二 语言 60
第三节 哲学是什么 62
一 哲学的性质 62
二 哲学的目的 65
三 哲学和其他学问的关系 67
四 哲学的下各层的工夫 69
五 哲学的定义 75
第四节 结论 77
第一节 引端 81
第五章 辩证学 81
第二节 意典说之成立 83
一 历史背景 83
二 种族遗传 85
三 个人动机 86
四 知识根据 88
第三节 意典说 90
一 意典的性质 90
二 意典的意义 96
三 意典是什么 98
四 意典界与事物界 101
五 一与多 107
六 意典与动因 110
七 意典与数 111
八 『好』与上帝 116
九 『好』与『有』 119
第四节 批评 120
一 大体上的批评 121
二 细节上的批评 124
三 总结 139
第六章 格致学 143
第一节 引论 143
第二节 论宇宙 146
一 概观 146
二 开关 148
三 质素 151
四 灵魂 155
五 天体 159
第三节 论万物 161
一 总论 161
二 灵魂的性质 162
三 灵魂的部分 164
四 灵魂和身体的关系 166
五 灵魂回忆说 168
六 灵魂轮回说 170
第四节 批评 171
一 关于质素的批评 172
二 关于灵魂的批评 176
三 关于其他的批评 185
第七章 伦理学 187
第一节 引端 187
第二节 个人伦理——道德论 190
一 行为动机 190
二 行为目的——『好』 195
三 行为方法——『德』 205
第三节 社会伦理——政治论 212
一 总论 212
二 国家起源 216
三 国家目的 225
四 国家制度 228
甲 哲学家的统治 228
乙 三阶级 231
丙 共产 235
丁 公妻 237
五 教育 238
六 余论 244
第四节 批评 251
一 关于个人伦理——道德论——的批评 251
二 关于社会伦理——政治论——的批评 254
三 总结 257
第八章 晚年思想的变迁 259
第一节 引端 259
第二节 辩证学方面的变迁 260
第三节 格致学方面的变迁 261
第四节 伦理学方面的变迁 262
一 关于个人伦理——道德论 263
二 关于社会伦理——政治论 265
甲 总论 265
乙 法律 266
丙 宗教 267
丁 教育 268
戊 制度 269
子 总论 270
丑 财产 270
寅 婚姻 271
卯 生活 272
己 阶级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