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揭示篇 认识一条新的经济规律 2
第一章 新时代的新规律 2
第一节 新时代的特点和历史任务 3
第二节 “第一”规律的认识史 8
第二章 “第一”规律的规定性(一) 17
第一节 “第一”规律的客观性 17
第二节 “第一”规律的普遍性 19
第三节 “第一”规律的必然性 23
第三章 “第一”规律的规定性(二) 30
第四节 不可违抗性和持续性 30
第五节 “第一”规律的阶段性标征 33
第四章 “科教兴国”体现客观规律 42
第一节 从规律高度理解“科教兴国” 42
第二节 “第一”规律的重大意义 46
第三节 若干疑点辨析 50
内涵篇 “第一”规律的基本要义 56
第五章 第一作用和第一竞争力 56
第一节 感知、导向、增源、驱动效能 56
第二节 育塑、再造、防护、调控效能 60
第三节 市场第一竞争力 66
第六章 生产力结构中的三个“第一” 71
第一节 生产力第一要素 71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第一子系统 76
第三节 经济运行的第一资源 83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基石 89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超级科技成果 90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95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科技 103
机制篇 “第一”规律的机制系统 109
第八章 科技进步与创新机制 109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109
第二节 创新的两种互联机制 117
第三节 “三体循环”和信息的作用 123
第四节 无限性、不平衡性和加速度特征 131
第九章 科技向经济转化机制 136
第一节 转化机理及市场功能 136
第二节 企业的主体作用和类型 144
第三节 政府引导与社会支持 152
第十章 科技发展的矛盾制衡机制 157
第一节 矛盾的表现和根源 157
第二节 科技自身的制衡 164
第三节 法制、经济、行政制衡 169
第四节 科技伦理的规导 176
第十一章 人才开发与配置机制 189
第一节 人才是科技的核心和载体 189
第二节 全面开发人才资源 194
第三节 人才资源的深层开发 197
第四节 人才的合理配置 203
第一节 经济学必须面向科技经济 211
创新篇 “第一”规律推进经济学创新 211
第十二章 新科技经济与“第一”规律 211
第二节 共同创建新科技经济学 215
第三节 科技经济的基本规律 219
第十三章 丰富生产力和社会再生产理论 224
第一节 拓展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 224
第二节 “五环论”:社会再生产的变革 233
第三节 扩大再生产内容和形式更新 239
第十四章 市场、金融和宏观调控的创新 246
第一节 科技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推进 246
第二节 金融向第三阶段跨进 257
第三节 信息反馈型宏观调控体系 266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新变化 278
第十五章 优化经济结构的新趋势 278
第二节 依靠科技优化就业结构 293
第三节 开拓消费经济的新天地 305
第十六章 用“第一生产力”深化劳动价值论 315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论 316
第二节 效用成为决定价值量的重要因素 322
第三节 智力劳动占据主导地位 328
第四节 服务劳动和资源稀缺度参与价值形成 333
第五节 价值的概念及其表达式 338
第十七章 推进价格、成本、利润和“边际”理论 342
第一节 科技更新价格机制 342
第二节 科技推进成本理论 348
第三节 拓展利润的概念 355
第四节 修正“回报递减”规律 360
第十八章 运用“第一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 367
第一节 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公式 367
第二节 公有大科技资本主导型制度 372
第三节 适应科技进步的产权、分配制度 384
第十九章 “第一生产力”与全球经济 393
第一节 科技飞跃加速经济全球化 393
第二节 “新经济”预示科技经济新形态 400
第三节 科技最终决定制度命运 404
第二十章 掌握规律跨越发展 412
第一节 加大“科教兴国”的力度 412
实现篇 中国科技经济大发展之路 412
第二节 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 416
第三节 “有为”与“无为”的若干关系 425
第二十一章 若干巨型科技经济工程 429
第一节 南水北调和西部治理 429
第二节 进军海洋和优化能源结构 438
第三节 农业及中药科技化工程 443
第二十二章 体制创新和文明建设 451
第一节 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 451
第二节 推进科技体制创新 458
第三节 建设科技型的精神文明 463
参考文献 471
后记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