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1
一 葡萄河边的葡萄粒儿 6
二 爷俩儿一起打群架 12
三 向孔夫子磕三个响头 17
四 十二岁的小新郎 22
五 少年脸儿红 25
六 来自高克谦的震撼 28
七 重重的一记耳光 31
八 《爱的三部曲》 34
九 开始使用起“布尔乔亚” 38
十 青春燃烧起来了 41
十一 鲁迅先生访问记 44
十二 “北平五讲”之第四讲 51
十三 那沓信藏在了房梁上面 55
十四 飞行集会之后 58
十五 冒充张岱年 62
十六 “办了一件顶亏心的事” 66
十七 经历了又一次逃亡 71
十八 弃儿记 74
十九 转战晋绥 77
二十 奔延安 80
二十一 “博士,给你介绍一位战友” 83
二十二 《军歌》的来历 92
二十三 他气冲冲地拔出枪 96
二十四 解放区最早的部队文艺刊物 99
二十五 鹰社和“蒺藜” 105
二十六 战斗的歌,尽情地唱 110
二十七 文艺室撤销建制 117
二十八 被抢救的滋味 121
二十九 与孙犁为邻 126
三十十 里盐湾 130
三十一 留下那条黑围巾 136
三十二 《东方红》是怎样红的 140
三十三 《东方红》词作者成了谜? 146
三十四 筹建东北大学 153
三十五 讲课的人 158
三十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 163
三十七 你是一个贼 你是一个强盗 168
三十八 寻找女儿白桦 174
三十九 和张如心校长的分歧 181
四十 为什么受处分 186
四十一 红火的鞍钢教育网 195
四十二 在中国文学讲习所 202
四十三 文讲所的悲喜家事 208
四十四 百家争鸣中的一鸣 212
四十五 不是批判 216
四十六 一根导火线 220
四十七 “肃”李又然的“反” 230
四十八 跟丁陈的有限接触 236
四十九 江上怀友 239
五十“ 指点”流沙河? 244
五十一 白纸黑字 250
五十二 座谈会上一幕戏 261
五十三 出了一头大汗 264
五十四 最后一位 273
五十五 自己剥衣 280
五十六 残渣余孽 285
五十七 足不出户,日行千里,磨道驴 288
五十八 积肥组组长 297
五十九 《英雄赞歌》有余波 304
六十 在风暴中 310
六十一 半林之死 315
六十二 王老汉学哲学小组 319
六十三 研“老”记 323
六十四 衣襟还动老春风 329
六十五 吉林大学中文系77级 331
六十六 归队 336
六十七 解放自己 341
六十八 中国作家代表团秘书长 345
六十九 丁玲的十分之一个朋友 349
七十 《我投舒婷一票》及其他 354
七十一 诗情二度涨大江 358
七十二 父子相认 362
七十三 从陶罐到青铜器 364
七十四 和一位青年诗人的对话 367
七十五 故乡情 375
七十六 我的一篇散文 377
七十七 对一首诗的存疑 381
七十八 竹松有寿亦凋零 385
七十九 最后一吻 391
八十 哀悼 394
八十一 身后事 396
八十二 整理悲痛的心 399
跋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