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政治科学之性质与范围 1
一 政治科学之术语 3
缺乏正确的术语 3
『政治』和『政治科学』 4
『纯理的』政治和『应用的』政治 6
诸政治科学 11
二 定义与范围 14
诸家的意见 14
相同点 17
政治哲学 19
三 政治学是不是一种科学 20
否定的意见 20
肯定的意见 22
第二章 政治科学的方法 27
限制和困难 28
方法论的学者 30
实验的方法 31
社会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心理学方法 37
法理学的方法 40
比较的方法 42
历史的方法 45
观察的方法 47
第三章 政治科学与别种科学的关系 50
政治科学之连辅的科学 52
政治科学和社会学的关系 53
政治科学和历史的关系 56
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58
政治科学和统计学的关系 60
政治科学和心理学的关系 62
政治科学和生物学的关系 68
政治科学和地理学的关系 70
政治科学和人种学、人种志学、人类学的关系 77
第二编 国家论 80
第四章 国家的性质 80
一 术语与定义 82
『国家』这个名辞 82
国家这个名辞的各种不同用法 84
什么是国家! 88
近代学者对于国家所下的定义 90
结论 92
决定定义的因子:观点 93
国家的理念和国家概念 96
国际公法上的国家概念 98
国际联盟是不是一个国家? 99
国际联盟不是一个国家 105
教皇辖地是不是一个国家 109
社团的性质和种类 112
二 国家和其他社团的区别 112
国家和其他社团的区别 116
自愿社团要受国家的管辖 118
所谓多元主义的学说 120
对于多元学说的批评 124
结论 127
三 国家之目的 128
国家是目的呢、还是手段呢? 128
国家目的之分别 129
结论 133
第五章 组成国家的要素和属性 143
一 人民 145
人民的必要 145
人民是国家的公民也是属民 146
形成一个国家需要多少人数? 148
二 领土 150
领土的必要 150
否认领土为构成国家的要素 155
领土是行使法权的范围 160
财产说 163
国际地役对于领土主权所加之限制 165
领土是国家的主观要素说 170
领土概念所包含的范围〔一〕地之下层及沿海 172
〔二〕领空 174
天然疆界和海路出口的学说 177
一国领土面积的广袤 179
否认小国的价值 183
对于小国的辩护 186
三 国家的其他要素及属性 189
政府的必要 189
不受外来的统治 189
对内的主权 191
永存的要素 192
国家之连续性:国家之继承 193
国家的平等 195
对于平等说的批评 199
第六章 国家、族国、与民族 202
一 国家、族国、和民族的区别 204
术语 204
Nation〔民族〕释义;人种的因素 206
非人种的和语言的因素 207
认Nation为政治的现象 209
“National”和“nationality” 211
什么是民族? 214
民族之基本要素:〔一〕种族之纯一 215
〔二〕语言之同一 217
〔三〕同一的地理单位 218
〔四〕同一宗教 220
〔五〕同一的政治企图 221
〔六〕其他的助因 222
结论 224
二 民族主义的发展 227
民族主义的起源 227
助成民族主义之发展的各种因素;波兰之瓜分 228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征略的影响 230
维也纳会议的结果 232
世界大战的结果 234
种种违背民族原则的处置 235
居民投票及民族之未决问题 238
第七章 国家、族国、与民族(续:)民族的权利 242
自决的权利 243
自决权利的限制 245
密尔的民族国家说 247
『单一民族』国家说的批评 249
阿克登爵士对于民族学说的攻击 250
阿克登爵士的见解之批评 252
民族问题 253
民族的其他权利:〔一〕生存权利 256
〔二〕语言权利 257
德国对于少数种族的政策 258
法兰德人在比利时的骚动 259
印度的语言问题 261
语言问题的结论 261
〔三〕保存地方风俗和地方法律的权利 262
国际联盟对于少数民族的权利的保护 263
〔欧洲少数民族之数目及其分布表〕 267
条约的实族 270
德意志人在南提罗尔的情形 271
少数种族的交换 273
第八章 主权 275
一 主权之性质与起源 278
主权之性质 278
主权之观念和名词 279
主权与国王的混同 281
主权的几个定义 282
二 主权之种类 284
虚名主权 284
法律主权与政治主权 285
这种区别并非含有主权分割之意 288
大不列颠的法律主权 289
人民主权 292
国民主权 295
公理主权或正义主权 296
事实主权 298
合法主权 299
对外主权 304
三 主权之特性 306
永存性、独占性、统一性、无所不包性 306
不可让与性 307
主权之无时限性 309
四 主权之不可分性 310
一国只有一主权者 310
主权可分说 311
其他各国学者的意见 315
政府权力之划分 316
五 奥斯丁的主权论 319
法律和主权之定义 319
对于奥斯丁学说的批评 322
第九章 主权(续) 326
六 主权有限说 326
法律以外的限制 326
所谓主权有限 330
主权无限说的批评 332
批评之缺乏根据 332
主权自限说 334
主权自限说的批评 335
国际公法的限制;传统的学说 339
传统学说之否定 341
七 对于主权学说的攻击 346
否认主权为国家之必要的构成原素 346
『非主权国家』之说之批评 350
根本否认国家之主权 354
第十章 国家学说 360
一 法律的国家学说 362
各种观点 362
法学家的见解 363
国家的人格 363
国家人格说的批评 368
有条件地承认国家人格说 370
二 有机体说 373
有机体说与其他学说的区别 374
机械说 375
有机体说之历史和文献 376
有机体说在十九世纪的发展 378
斯宾塞的比论 380
其他主张有机体说的学者 384
有机体说的评价 387
有机体说的价值 395
三 契约说 396
契约说释义 396
契约的性质 397
契约说的摈斥 399
『政府』契约说 401
『政府』契约说的评价 402
结论 403
四 唯心的或形而上学的国家学说 407
本说说明 408
黑格尔的哲学 410
黑格尔的信徒 413
英国的唯心派 415
唯心说的批评 417
唯心说的评价 421
〔译者附言〕神权说 423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426
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学说 432
职能的国家观 438
第十一章 国体及国家之类别 447
一 分类的原则 448
关于分类的各种企试 448
国家分类与政府分类的混同 448
几种传统的分类法 449
上述分类法的批评 452
国家的分类缺少适当的标准 453
亚利斯多德的分类标准 454
亚利斯多德分类法之批评 457
神政国 458
二 近代的分类 462
威兹和其他学者的分类 462
摩尔的分类 464
伯伦智利的分类 465
耶令芮克的分类 466
柏哲士的分类 469
耶令芮克分类法和柏哲士分类法的评价 469
结论 470
三 部分主权国 470
部分主权国的种类 470
联邦之分子邦 471
属国 472
被保护国 473
现存的被保护国 474
委托治理国 476
永久中立国 480
永久中立国的实例 481
永久中立国缔结防守同盟条约与取得殖民地之权利 482
第十二章 国家的联合 484
一 分类的原则 485
联合之种类 485
耶令芮克对于国家联合的分类 486
二 身合与物合 488
身合 488
身合的实例 490
物合 492
三 邦联 496
邦联的性质 496
邦联不是国家 499
邦联的实例 500
自一八一五年至一八六七年之德意志邦联 503
自一九○七年至一九一八年之中亚美利加邦联 503
联邦的实例 505
四 联邦 505
联邦的性质 507
联邦的种类 511
联邦之组成分子是否国家? 514
联邦成立之程序 519
联邦的主要条件与要素 520
五 国际行政联合 523
性质和目的 523
国际行政联合之实例和种类 524
组织 527
评价 528
六 国际联盟 529
国际联盟之会员 529
会员资格之丧失 534
国际联盟之目的与宗旨 535
〔译者附言〕国际联盟之结构与活动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