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3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斌总主编;周宏,高长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143140
  • 页数:1240 页
图书介绍: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合作出版。

学科素质教育 597

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 597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597

一、教育目标不同 597

二、教育内容不同 598

三、教育方法不同 598

四、教育环境不同 598

五、教育评价不同 598

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 599

一、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599

二、应试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负效应 599

三、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600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602

一、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培养 602

二、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 602

三、思想品德教育渗透 603

语文素质教育中语言素质培养 603

一、语感训练是培养语言素质的基础 603

二、语文知识是语言素质的骨架 604

三、语言学习品质是培养语言素质的关键 605

提高语文素质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606

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具体操作 607

一、变被动教学为需要培养 608

二、变笼统的整体推进为动机的培养 608

四、变应急策略为意志培养 609

三、变呆板生硬的教学为兴趣的引导激发 609

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思路 610

一、学会做减法 610

二、学会举一反三 611

三、学会突破重点 611

语文教学过程的控制策略 612

一、定向控制 612

二、定序控制 613

三、定度控制 613

四、定势控制 613

五、定情控制 614

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615

一、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的意义 615

二、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61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补差” 618

一、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树立自信心 618

二、弥补缺欠,强化基础,提高能力 619

三、注重启发,细心引导,做好衔接 619

作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620

一、选好范文,指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独创 621

二、设立口头作文课,坚持从口述到写作的训练 621

三、选好题目,挑选学生最关注的或最感兴趣的话题为作文题 622

四、采用启发式的作文指导 622

五、发挥“编辑室”的功能 623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623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 623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624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测习惯 624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 624

语文教学中适时启发的几种手段 625

一、目的启发 625

二、悬念启发 625

三、情感启发 626

四、媒体启发 626

五、对比启发 626

六、设疑启发 626

语文活动课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两个着眼点 627

一、语文活动课中着眼于培养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627

二、语文活动课中着眼于培养以“思维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 627

语文讨论法教学 628

一、具体做法 628

三、运用讨论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629

二、几点体会 629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630

一、增加表象储备,为培养想象力打基础 630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想象 630

三、通过写作文,加强想象力的训练 631

“字理识字”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631

一、“字理识字”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有利于发展形象思维 631

二、“字理识字”符合记忆特点,能促进儿童记忆 631

三、“字理识字”注重迁移识字,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 632

四、“字理识字”渗透愉快教育思想,有利于儿童陶情冶性 632

五、“字理识字”展示汉字理据,有利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632

抓住根本点 确立训练点 寻找接通点 632

二、确立“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633

一、抓住“根本点”,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633

三、寻找“接通点”,引导学生想象 634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 优化语文训练过程 635

一、注重训练的全员性 635

二、注重训练的差异性 635

三、注重训练的情趣性 636

四、注重训练的学法性 636

五、注重训练的社会性 637

小学语文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637

一、变讲课为指导 637

四、变学习文化知识为训练实践能力 638

五、变单调、枯燥为活泼、轻松 638

三、变生教硬灌为主动实践 638

二、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帮、教 638

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和能力应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639

一、运用投影、图片等媒体,通过“教、扶、练、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639

二、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639

三、想象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639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 640

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640

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40

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其真” 640

四、“启智、怡心、育美” 641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十种类型 641

一、观察型 641

二、求异型 641

六、情境型 642

五、发现型 642

七、沟通型 642

三、开拓型 642

四、想象型 642

八、推理型 643

九、深究型 643

十、比较型 643

阅读教学中的陷阱式提问 643

一、矛盾引发型 643

二、捉摸不定型 644

三、以虚为实型 644

四、条件否定型 644

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645

一、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问” 645

二、抓住质疑时机,让学生“好问” 646

一、学习策略实质是认知加工策略 647

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647

二、学习策略训练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648

三、在语文能力训练中运用学习策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49

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650

一、教方法让学生会读 650

二、挤时间让学生多读 651

三、熟读教材,发掘思想教育因素 651

四、创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读 652

五、抓课外让学生主动读 652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652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652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54

一、培养儿童的质疑能力 655

在童话教学中开启想象与创造之门 655

二、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656

三、培养儿童的分析综合能力 657

多媒体组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658

一、运用多媒体组合,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句意 658

二、运用多媒体组合,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658

三、运用多种媒体组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659

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660

优化课堂练习 提高教学效益 661

一、抓好练习设计 661

二、抓好难点突破 663

三、处理好“导”和“放”的关系 663

四、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663

一、无形地渗透学法 664

五、处理好“练”与“评”的关系 664

着眼于自然读书,优化学法指导过程 664

二、科学地总结学法 665

三、及时地消化学法 665

四、积极地运用学法 666

趣味作业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 667

一、留录音作业 667

二、留画示意图作业 668

三、留做试验作业 668

四、留小制作作业 668

五、留编课本剧作业 668

六、留读课外书作业 668

一、填空法 669

二、提纲法 669

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669

三、情境法 670

四、重复法 670

五、分段法 670

六、边写边背法 670

七、录音法 67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671

一、凭借教材,挖掘思维训练因素,确立思维训练要点 671

二、改进教法,点燃思维训练火花,深化思维训练 672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 673

一、抓佳语句,诱发想象 673

二、根据情节,合理构想 674

三、开拓视野,丰富表象 675

四、教法多样,强化想象 675

二、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676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676

一、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676

三、选材上的创造性培养 677

四、在谋篇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677

五、在作文中加强想像能力训练 677

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 678

一、强调求异原则,培养独特性的主见意识 678

二、实行自主原则,培养创造性的主见品质 678

三、采取开放原则,培养开拓性的主见思路 679

四、坚持激励原则,培养竞争性的主见胆略 679

附1:语文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 679

附2:实施素质教育,谱写小学语文教学新篇章 687

附3:凭借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691

绪论 695

素质教育观下的数学教育 695

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699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构建及教学 704

一、学习策略概述 704

二、初中数学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 705

三、初中数学学习策略的教学 708

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场情景的表征及其创设策略 709

一、问题的提出 709

二、思维场情景的表征 710

三、思维场情景的创设策略 710

初中数学教学反馈与矫正 712

一、反馈与矫正的一般原则 713

二、反馈渠道与途径 714

三、矫正类型与方法 715

四、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 717

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的作用 718

一、有效地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提取 719

二、形象思维有助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721

三、形象思维促进整体数学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722

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策略 722

一、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活化学生思维过程,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的根本要求 723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愉快教育的核心精神 723

三、减轻教学负荷,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这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的根本保证 724

加强数学思想教学,提高初中生数学素质 724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每章每节甚至每个知识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 725

二、提供学习材料,精心设计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程序 725

三、在知识发生过程与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不忘渗透数学思想 725

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726

四、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总结、专题讲座等手段,概括数学思想 726

五、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深化数学思想 726

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730

中学数学教学与数学素质教育 731

一、实施素质教育应回答的三个问题 732

二、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732

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734

一、学会阅读 734

二、学会整理 736

三、学会迁移 736

四、学会总结与探索 736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737

二、课堂教学应该联系实际 737

课堂教学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737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738

四、加强课外实践 738

素质教育观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738

一、课题 738

二、教学目标 739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740

四、教学程序 740

数学课堂教学对教学生思维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744

一、对思维过程进行评价,有三个主要环节 744

二、对思维结果的评价有四个主要环节 745

三、怎样利用评价语言,增强课堂气氛 746

一、创设情境,全面感知题意,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能力 747

二、抓住关键,捕捉事物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能力 747

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747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748

掌握“迁移”规律提高教学效益 749

一、掌握“情感迁移”规律,驱动学生亲师爱学 749

二、掌握“动机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749

三、掌握“兴趣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勤学乐学 750

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能力 751

一、概念、公式习题化 751

二、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言必有据的习惯 751

三、注重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 752

四、加强正反教学,应用特值反驳手段 753

五、加强思维的横向交流与纵向延伸 753

提高学生素质,应着力于课堂教学改革 753

一、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754

二、改革数学教学方法 755

三、改变数学教学模式 755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757

实施目标教学,构建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 757

一、新授课教学策略及导向 757

二、新授课教学目标的设计 757

三、新授课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758

四、新授课四环节教学程序 758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761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61

二、重视素质“内化”过程 761

三、加强因材施教 763

四、不断改革评估方法 763

三、疑难——让学生剖析 764

二、问题——让学生提出 764

确保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764

一、目标——让学生明确 764

四、过程——让学生参与 765

五、学法——让学生归纳 765

六、考查——让学生拟题 766

数学学习中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防范 766

一、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766

二、防止“逆反心理”产生的措施 766

设置思维情境 培养思维能力 768

一、鼓励猜想,培养探索性思维 768

二、布设陷阱,培养逻辑思维 768

三、求新求巧,培养创造性思维 768

二、设置阅读问题,把握阅读重点,顺利通过难点 769

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指导策略 769

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769

三、合理安排时间,留有分析思考余地 770

四、教授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质量 770

五、重视复读,提高阅读概括能力 771

六、及时反馈,阅读讲解结合 772

七、明确阅读意义,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自觉性 772

八、巧妙设疑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772

小学数学活动课与素质教育 773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773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774

三、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774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775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应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进行 775

二、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777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777

数学素质教育的训练途径 778

一、数学素质的教学内容 778

二、数学素质教学的特点 779

三、数学素质教学模式的选择 781

合理选用教学模式,实现数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781

加强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784

一、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及为什么要研究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784

二、如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785

一、确定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 786

二、建立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786

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786

三、建立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表 787

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 788

一、抓好基础知识教学,通过课堂自学活跃思维 788

二、命题的开放型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 788

三、用一题多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789

提倡“四寓”,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789

一、寓“玩”于学 789

二、寓“乐”于学 790

三、寓“做”于学 791

四、寓“练”于学 792

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低年级课堂教学效益 793

二、进行口算比赛,检查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794

一、组织出题竞赛,检查和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 794

改革数学考试方法 794

二、活动要与发展思维和语言相结合 794

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794

三、活动要人人参与 794

三、分析应用题,检查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95

四、适当地进行智力测验,开发学生的智力 795

对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796

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796

二、设计应用题的方法 796

三、应用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798

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定势及对策 798

一、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进智力技能的形成 799

二、适时打破原有狭隘的思维定势 799

三、努力建立、发展具有一般意义的思维定势 800

一、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 801

运用迁移规律搞好两个过渡 801

二、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 802

转化思想在学习新知识中的应用 802

注重运用迁移规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804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促进迁移,防止干扰 804

二、加强基本概念和法则的教学是铺平通往迁移的道路 804

三、运用教材自身的组织结构,实现自然迁移 805

挖掘教材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组织教学 806

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809

一、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关系 809

二、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关系 809

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 810

注重小学数学的学法指导,培养认知能力 811

三、注重联想指导,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812

一、重视观察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812

二、加强操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812

四、注重推理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8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13

一、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 813

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815

三、加强学生操作活动训练与指导 816

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 817

一、加强读题表述训练,弄清题目的事理、情节特征 818

二、重视语言文字教学,弄清题目中字词、术语的含义 818

三、指导学生画线绘图,弄清题目中已知、所求的内涵 819

较复杂图形面积认识与思维品质培养 820

一、推理训练与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820

四、引导学生分析、挖掘、弄清题目中显露、隐含的条件 820

二、转化训练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821

三、想象训练与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821

四、假设训练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822

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课堂教学 822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823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824

优化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825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 825

二、操作过程要有序 826

三、感知对象要突出 827

四、注意发挥语言功能 827

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 827

二、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活动,发展学生的能力 828

一、围绕教学目的要求设计“数学化”含量较高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828

用“活动教学”思想设计课堂教学 828

三、发挥分组合作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 829

加强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 830

一、充分呈现师生双边的思维过程 830

二、注重思维过程的流畅性 831

三、作业批改应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831

教学生会学习数学,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831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831

二、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与同化过程,教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 832

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832

四、指导学生将操作、观察与言语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智力技能 833

五、注重学生独立地进行自我反馈,教会学生监控和调节认知过程 833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原则 834

二、主动参与原则 835

一、过程教学原则 835

三、思维训练原则 836

四、动机激发原则 836

附:实施素质数育,强化数学学科教学育人意识 837

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 842

素质与外语能力 842

一、听的素质与听能训练 842

二、说的素质与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843

三、听说与视觉素质 844

四、读的素质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845

五、写的素质与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846

外语交际能力与外语学习优秀者的素质 847

外语教学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847

一、主要是教语言知识,还是培养交际的能力 848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848

二、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 850

三、培养交际的能力的策略 851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改进英语阅读教学 854

一、阅读理解的含义 855

二、思维品质培养的模式 855

三、结束语 858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859

一、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关键 859

二、情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859

三、交际运用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 860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860

一、改革教法,实现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861

二、改革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862

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863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863

一、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的五个原则 863

二、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应把握以下四个具体的操作环节 864

启发思维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866

一、“引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866

二、“质疑”启发学生探究欲望 867

三、设计系列演示实验,启示学生思维,攻下“难”点 867

四、设计系列学生实验,启发学生思维,准确掌握物理规律 867

五、运用“形象”启发学生认识微观 868

从初中毕业生的走向谈物理课的素质教育 869

一、激发学科兴趣 869

二、培养探索志趣 869

四、培养自学能力 870

三、搞好知识衔接 870

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 871

一、对问题的认识 871

二、问题的作用 871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872

四、有价值的问题的评价标准 873

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875

化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875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875

二、加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 876

三、改革化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876

二、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 877

三、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877

一、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877

要树立化学教学的素质观 877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878

要不断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化学教学方法 878

一、使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878

二、重视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879

三、进行多边信息交流与及时反馈 879

四、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879

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素质 879

一、加强师德修养 880

二、重视继续教育 880

三、重视教育科研 880

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化学教育教学现代化 880

一、促进教学思想的更新,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认识是开展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881

二、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促进教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 882

三、几点思考 884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885

一、课题的提出 885

二、“优化教学设计及实施”活动的开展 885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途径 886

四、初步的结论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891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四步法 891

一、巧设趣题、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891

二、利用化学史料,提高学习兴趣 892

三、加强实验教学,巩固学习兴趣 892

初中化学计算教学与素质教育 893

一、重视原理发现过程的教学,诱发创造发明动机 893

四、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习兴趣 893

二、弄通列式计算的化学原理,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894

三、为学生智力发挥创造条件,开发学生大脑潜能 894

四、营造应用化学知识的情境,激励学习化学热情 894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895

一、转变教师教育思想,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896

二、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896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化学教师队伍,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896

四、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897

结合化学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897

一、明确学习意义,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897

二、挖掘恰当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97

三、结合能力培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898

二、目标共识 899

一、背景切入 899

历史教学与素质教育 899

历史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899

三、引喻自学与史料印证 900

四、议论评述与归纳深化 900

五、合成板书(笔记)、检测矫正 901

六、共同小结 901

把学法指导贯穿于历史教学全过程 901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901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903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903

历史课程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904

三、树立素质教育的教材观 905

二、树立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观 905

一、树立素质教育的课程地位观 905

四、树立素质教育的课程结构观 906

五、树立素质教育的教法体系观 906

六、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观 906

七、树立素质教育的学习动力观 907

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908

一、有利于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908

二、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908

三、有利于青少年文化素质的提高 909

四、有利于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909

五、有利于青少年能力的培养 909

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911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911

政治课教学与素质教育 911

二、新闻发布活动 912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912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912

五、口试活动 913

六、辩论活动 913

学生情感因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913

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道德情感教育 915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915

二、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道德情感教育内容 916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中的道德情感目标 916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一般规律 917

五、思想品德课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918

六、思想品德课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效果评价 919

拓展“宽、深、厚”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919

一、贯彻“深”、“厚”精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919

二、狠抓系列化活动,拓宽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空间 920

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922

牢牢把握高中地理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性 922

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 922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923

三、高中地理教材的素质教育方向性 923

四、结束语 926

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素质教育 926

一、乡土地理的教学特点 926

二、乡土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927

一、地理教学和电化教育 929

中学地理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 929

二、利用电教媒体教学的基本方法 930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932

一、授之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932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倡探究教学 932

三、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933

四、“教人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933

其他科教学与素质教育 935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 深化音乐教学改革 935

一、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935

二、素质教育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935

三、音乐教学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936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937

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 937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938

中学生物教学应当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 939

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课题 940

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 940

三、关于加强可持续发展观点教育的建议 941

自然课归纳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 942

一、观察实验,积累事实,为学生自行归纳概括奠定基础 942

二、精心组织,深入研讨,激励学生亲自经历归纳概括的全过程 943

三、长期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944

自然科“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 945

一、多媒体组合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945

三、多媒体组合教学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946

二、多媒体组合教学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946

素质教育课例 951

小学语文课例 951

一、《小虾》 951

二、“看图读拼音识字6” 954

三、《火烧云》 956

四、《称象》 957

五、《捞铁牛》 958

六、《草地夜行》 959

七、《争吵》 961

八、《少年闰土》 963

九、《粜米》 964

十、《太阳》 965

十一、《赵州桥》 967

小学数学课例 969

一、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969

二、有余数的除法 971

三、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972

四、“正数与负数” 973

五、倍数关系应用题 976

六、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977

七、“三角形、圆的认识” 978

八、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课 980

九、分数乘法 981

十、角的度量 982

十一、分数应用题 983

十二、平行线的认识 984

十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985

十四、摆火柴 987

十五、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988

十六、梯形的认识 988

十七、“圆的周长” 990

十八、“5的减法” 992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现场说课优秀设计 994

一、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994

二、梯形的中位线 997

三、平行线的性质 1000

四、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004

五、圆周角 1007

六、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1008

七、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13

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现场说课优秀设计 1016

教学方法与艺术 1023

教学方法 1023

一、动态教学的方法 1023

二、讲练结合教学法 1023

三、三环教学法 1025

四、学导式教学法 1025

五、自学辅导教学法 1025

六、魏书生教学法 1025

七、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 1025

八、探究式教学法 1025

九、探索性实验教学法 1026

十、三点三路教学法 1026

十二、案例教学法 1027

十一、三疑法教学 1027

十三、认知教学法 1028

十四、问题讨论法 1028

十五、相互教学法 1029

十六、“三层塔”教学法 1029

十七、理科教学法 1029

十八、自我教育和体验性学习法 1030

十九、整分合教学法 1031

二十、六因素单元教学法 1032

二十一、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1032

二十二、四环节智能定型单元教学法 1032

二十三、知识结构单元教学法 1032

二十四、三环节单元教学法 1032

二十八、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1033

三十、读议讲练教学法 1033

二十九、点拨教学法 1033

二十五、情景教学法 1033

二十七、引探教学法 1033

二十六、引导发现教学法 1033

三十一、程序性实验教学法 1034

三十二、发展性教学法 1034

三十三、五让教学法 1034

三十四、四分教学法 1035

三十五、四性教学法 1035

三十六、掌握学习教学法 1035

三十七、解决问题教学法 1035

三十八、设计教学法 1035

四十三、五段教学法 1036

四十二、程序教学法 1036

四十四、弗雷内教学法 1036

四十五、暗示教学法 1036

四十、个别规定教学法 1036

三十九、合同教学法 1036

四十一、脱钩教学法 1036

四十六、铃木教学法 1037

四十七、发现教学法 1037

四十八、促进教学法 1037

四十九、超前学习教学法 1037

五十、自治教学法 1037

五十一、道尔顿制教学法 1037

五十二、实质性评价教学法 1037

五十三、微型教学法 1037

五十四、期望教学法 1037

五十五、语文的变序教学法 1037

五十七、超慢速阅读法 1038

五十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七法 1038

五十八、语文悟句意八法 1039

五十九、语文课的五步练习法 1039

六十、古诗教学四法 1040

六十一、语文课复述训练八法 1040

六十二、八步十六字作文程序 1040

六十三、作文的单项练笔法 1041

六十四、说话教学的方法 1043

六十五、想象作文设计方法 1046

六十六、语文读书法 1046

六十七、文学欣赏法 1064

六十八、英语听说训练的八种方法 1072

七十、英语教学六步听写法 1073

六十九、英语教学“折衷法” 1073

七十一、英语教学初级阶段的“四步连读法” 1074

七十二、外语教学的自觉对比法 1075

七十三、数学的思考方法 1075

七十四、三算结合教学法 1076

七十五、数学“六步骤教学法” 1077

七十六、订正教学法 1079

七十七、数学教学的数形结合法 1079

七十八、教给学生自学数学的“四步法” 1080

七十九、政治课四段式单元教学法 1081

八十、历史图示教学法 1083

八十一、开启学生智能的五字三段教学法 1085

八十二、地理教学的比较法 1085

八十三、地理教学中的歌谣法 1087

八十四、自然课情境激励法 1089

八十五、小学自然课“探究——研讨”教学法 1089

八十六、音乐欣赏教学法 1091

八十七、音乐教学四种练习法 1092

八十八、体育课“放”与“收”相结合教学法 1094

八十九、念动练习体育教学法 1094

九十、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八法 1095

九十一、中学物理电化教学法 1095

九十二、化学“七环节”课堂教学法 1097

九十三、化学课的问题研讨法 1097

九十四、化学课的“单元实验程序”教学法 1099

九十五、化学教学的“分段式教学法” 1100

一、打起精神,登上讲台 1102

二、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1102

吸引注意的优化 1102

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 1102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 1104

创造气氛的优化 1105

一、把一些创造气氛的工作做在前 1105

二、用自己美的形象和热诚去创造气氛 1105

三、用巧妙的开场白去打开场面 1105

四、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06

激发兴趣的优化 1107

一、巧设悬念,善于诱导 1107

二、表扬鼓励,多点肯定 1108

三、给以新知,启发深思 1108

增强参与感的优化 1109

四、感情渲染,形象激趣 1109

掌握节奏的优化 1111

一、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来掌握节奏 1111

二、根据课堂教学结构来掌握节奏 1112

三、设计课眼,激起高潮 1112

四、注意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节奏 1113

五、节奏的掌握因人、因课而异 1113

应变与控场的优化 1114

一、控制感情,万勿发火 1114

二、巧妙穿插,振奋精神 1115

三、突然停顿,争取主动 1116

四、因势利导,借题发挥 1116

讨论的组织优化 1117

一、讨论前的准备 1118

二、讨论进行中的引导 1119

课堂提问学生不作答的对策 1120

附1:启发式提问的六种形式 1123

附2:课堂提问的功能、原则与艺术 1124

优化课堂人际关系 1130

教师间的协调 1130

一、教师人际关系的内涵 1130

二、教师人际关系的特点 1131

三、教师人际关系的协调 1132

师生间的融洽 1134

一、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内涵 1134

二、师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1134

三、师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1135

四、师生人际关系的融洽 1136

一、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内涵 1138

二、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1138

学生间的合作艺术 1138

三、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合作 1139

优化课堂应变 1142

把握课堂机遇 1142

一、课堂机遇的基本含义及其把握 1142

二、课堂机遇的种类及把握的原则 1143

三、把握课堂机遇的要领和具体方法 1144

四、把握课堂机遇的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 1145

处理课堂失误 1146

一、课堂失误的基本含义及其处理 1146

二、课堂失误的种类及处理的原则 1146

三、处理课堂失误的要领和具体方法 1148

四、处理课堂失误的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 1149

解决课堂意外 1149

二、课堂意外的种类及解决的原则 1150

一、课堂意外的基本含义及其解决 1150

三、解决课堂意外的要领和具体方法 1151

四、解决课堂意外的注意事项和基本要求 1153

优化课堂考评 1154

考试命题 1154

一、编制测验蓝图的优化 1154

二、编制试题的优化 1156

成绩评定的优化 1157

一、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化 1157

二、原始分与百分位分数、标准分的转换优化 1157

三、计算平均分与标准差的优化 1158

四、利用S—P表分析成绩的优化 1159

一、定性分析的优化 1160

二、定量分析的优化 1160

质量分析的优化 1160

课堂教学心理 1165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 1165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及其种类 1165

一、什么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 1165

二、教师对学生认知的类型 1166

影响教师对学生认知的因素 1168

一、学生的特征 1168

二、课堂情境的因素 1169

三、教师自身的因素 1169

教师对学生的印象与偏见 1171

一、教师对学生印象的形成 1171

二、教师对学生的偏见 1172

二、学习态度的构成因素 1176

一、什么是学习态度 1176

学习态度概述 1176

学习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176

三、学习态度的特征 1177

四、学习态度的功能 1177

学习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178

一、学习态度的形成 1178

二、学习态度的改变 1180

学习态度的测量 1183

一、塞斯顿量表 1183

二、利克特量表 1184

三、哥特曼量表 1185

改变学习态度的有效方法与技术 1186

一、说服 1186

二、利用集体规定 1188

三、角色扮演法 1189

四、条件反射法 1189

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1191

课堂问题行为概述 1191

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 1191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1192

三、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态度 1192

焦虑与课堂问题行为 1194

一、什么是焦虑 1194

二、焦虑与问题行为 1195

三、维持适中焦虑的技术 1195

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 1198

一、课堂里的挫折及其原因 1198

二、挫折与课堂问题行为 1199

三、提高挫折容忍力的技术 1200

社会影响与课堂问题行为 1202

一、社会文化的影响 1202

二、大众媒体的影响 1203

三、同龄伙伴的影响 1203

家庭与课堂问题行为 1204

一、注意学生的家庭结构 1204

二、了解学生在家庭里的地位 1204

三、弄清家长的养育方式 1205

课堂里的师生交往 1206

课堂里师生交往的性质与过程 1206

一、课堂里师生交往的性质 1206

二、师生交往的类型 1206

三、师生交往的过程 1207

四、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 1208

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 1208

一、语言交往 1208

二、非语言交往 1209

师生交往的障碍及其排除 1210

一、交往者的主体障碍 1211

二、交往中的客观障碍 1212

三、交往方式的障碍 1213

四、师生交往障碍的排除 1213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及其协调 1215

课堂里的师生关系 1215

一、师生关系的特征 1215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冲突 1216

三、协调师生关系的条件 1218

课堂里的学生关系 1220

一、学生在课堂里的吸引与排斥 1220

二、学生在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221

课堂里人际关系的测量 1222

一、社会测量法 1222

二、参照测量法 1224

三、心理距离测量法 1224

课堂气氛的创造 1225

课堂气氛及其作用 1225

一、课堂气氛的性质 1225

二、课堂气氛的类型 1225

三、课堂气氛的作用 1226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 1229

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229

二、教师的移情 1230

三、教师的期望 1231

四、教师的焦虑 1231

课堂纪律的维持 1233

课堂纪律的性质 1233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 1233

二、课堂纪律的功能 1234

三、课堂纪律的类型 1235

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技巧 1236

一、严格要求与体贴爱护相结合 1236

二、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1237

三、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 1239

四、适时使用教育机智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