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摘要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的 1
第二节 美国与中国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 2
第三节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结论 5
第四节 本书的逻辑框架 7
第二章 信用经济和信用理论的发展需要更新信用 9
管理方法 9
第一节 人类信用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9
第二节 对经济学中信用理论的简要回顾 12
第三节 现代金融学中的信用风险理论 18
第四节 信用空间管理方法的提出 21
第三章 美国宏观信用空间的演变及其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9
第一节 美国金融全球化战略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9
第二节 美国宏观信用管理体系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43
第三节 美国信用信息社会化的发展改善了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 52
第四节 对美国宏观信用空间发展演变的理论思考 60
附录3A: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对信用评级机构信息 65
的运用 65
附录3B:邓白氏(上海)公司企业资信调查报告样本 66
附录3C:美国消费者个人信用调查报告样本 80
第四章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制度创新与微观信用风险模型的应用 83
第一节 美国商业银行以转移定价系统为中心的内部交易信用制度 83
第二节 美国商业银行以风险利润为中心的内部委托代理信用制度 89
第三节 微观信用文化管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信用管理工具 100
附录4A:内部转移定价系统与商业银行经营单位的基本结构 105
附录4B:美国商业银行传统信用定价示意图 106
第五章 美国商业银行定性主导的微观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107
第一节 传统的信用评价方法:专家信用分析方法 107
第二节 微观信用风险衡量的创新:Z评分模型 112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 118
第四节 信用风险管理的神经网络模型 123
附录5A:美国商业银行信用评估的流程图 126
指标 127
附录5B:美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信用分析财务比率 127
附录5C:美国信用评分模型及其主要变量的应用 128
案例 128
第六章 美国商业银行当代定量主导的微观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130
第一节 微观信用空间管理定量主导的模型 130
第二节 把贷款视为期权的KMV的信用监控模型 136
第三节 RiskMetrics Group的CreditMetrics模型 140
第四节 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宏观模拟模型 143
第五节 KPMG公司的风险中性贷款分析系统模型 145
第六节 死亡率分析模型和CSFP的CreditRisk Plus模型 148
附录6A:Altman与Kishore研究的美国公司债券的历史违约率数据 151
附录6B:美国评级公司按照信用等级开发的死亡率历史数据 153
附录6C:1991—1996年美国银团贷款和公司债券死亡率的比较数据 154
附录6D:按照原始信用等级分类的给定违约概率下损失的历史数据 155
附录6E:按优先等级分类的加权平均损失挽回率 156
附录6F:按优先等级分类的公开交易债券和非公开交易银行贷款的违约挽回率 157
附录6G:根据行业和优先等级分类的损失挽回率 157
附录6H:信用迁移矩阵研究结果的比较 161
附录6I:美国不同信用等级的平均收益和利差 164
附录6J:美国不同信用等级类型的平均持续期 166
第七章 美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集中与信用风险 167
组合管理模型 167
第一节 系统性信用风险与信用空间管理的组合 167
分析方法 167
第二节 Altman的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 171
第三节 KMV和RMG的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 173
第四节 其他信用风险组合管理模型 181
第五节 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186
附录7A:Z′计分以及对应的美国债券的信用等级 190
附录7B:国家主权风险的均值和标准差表 191
第八章 美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对中国银行业信用空间管理的启示 193
第一节 研究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得出的基本结论 193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经济背景 196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5
第四节 全面加强中国银行业信用空间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建议 209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