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3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树源,张建宁主编;岳树源,张赛,江基尧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7202343
  • 页数:1626 页
图书介绍:上版出版以后受到同行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神经外科专业的主要参考书,特别是中、青医师必读的参考书。网上现示读者满意率为99.55%。该书出版至今已5年,这5年中神经外科学领域又有许多新的进展,如术中导航、复合手术室、神经外科血凝障碍等新技术、新概念等,再版后将增加这些新概念、新技术、新进展,并能较全面的介绍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原因、流行病学、诊断治疗、预防等,并着重于临床应用方面,各作者根据个人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及国外最新技术来撰写,必有高水平的作品。另上版书字数偏多,有的章节内容重复,还存在某些错字未能改正,本版本将彻底删减一些重复内容及章节,并对原版本相应的章节进行适当的更新和整合,使内容更充实、实用型更强。

第一篇 神经外科基础知识 3

第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应用解剖 3

第一节 表面标志 3

第二节 脑 4

一、大脑 5

二、间脑 6

三、脑干 6

四、小脑 7

第三节 脑室 8

一、侧脑室 8

二、第三脑室 8

三、第四脑室 8

第四节 脑膜 8

第五节 脑的血液供应 9

一、大脑半球和间脑的动脉供应 9

二、小脑的动脉供应 10

三、脑干的动脉供应 10

第六节 脑的静脉系统 11

一、大脑半球和间脑的静脉系统 11

二、小脑静脉系统 12

三、脑干静脉系统 12

第七节 脊柱与脊髓 12

一、脊髓的大体解剖 12

二、脊髓内部结构 12

三、脊髓的血液供应 14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 17

第一节 大脑半球损害的定位诊断 17

一、额叶损害的定位 18

二、顶叶损害的定位 18

三、颞叶损害的定位 19

四、枕叶损害的定位 20

五、内囊损害的定位 20

六、基底节损害的定位 20

七、胼胝体病变 20

第二节 间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21

一、丘脑损害的定位 21

二、下丘脑损害的定位 21

三、上丘脑损害的定位 22

第三节 小脑损害的定位诊断 22

一、小脑半球损害的诊断 22

二、小脑蚓部损害的症状 22

第四节 脑干损害的定位诊断 23

一、中脑损害的定位 23

二、脑桥损害的定位 23

三、延髓损害的定位 23

第五节 脑底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24

一、颅前窝病变的定位 24

二、颅中窝病变的定位 24

三、颅后窝病变的定位 24

第六节 脊髓损害的定位诊断 25

一、脊髓病变的横定位 25

二、脊髓病变的纵定位 25

第三章 血脑屏障与脑水肿 27

第一节 血脑屏障/神经血管单元 27

一、血脑屏障/血管神经单元的构造和功能 28

二、疾病状态的血脑屏障改变 30

第二节 脑水肿 31

一、脑水肿病理生理机制 31

二、脑水肿的类型 31

三、脑水肿常见的病因 32

四、脑水肿的治疗 32

第四章 脑血流的病理生理 33

第一节 脑血流的概念 33

一、脑血流 33

二、脑灌注压 33

第二节 脑血流量的测定 33

第三节 脑血流的调节 34

一、脑血流生理情况下的调节 34

二、脑代谢与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34

三、脑血流量的化学调节 35

四、脑血流量的神经调节 35

五、肌源性机制 36

六、神经血管单元和脑血流自动调节 36

第四节 脑血流障碍的临床疾患 36

一、脑血流降低的临床疾患 36

二、脑高灌注综合征 36

第五章 脑脊液与脑脊液循环 38

第一节 脑脊液的产生、循环和重吸收 38

一、脑脊液的产生 38

二、脑脊液的循环 39

三、脑脊液的重吸收 39

第二节 脑脊液的成分 40

第三节 脑脊液的功能 41

一、支持和保护功能 41

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2

三、参与神经系统的营养和代谢 42

四、参与神经内分泌转运 42

第四节 脑脊液检验的临床应用 42

一、脑脊液的外观 42

二、蛋白检查 42

三、糖含量 43

四、氯化物含量 43

五、显微镜检查 43

六、细菌和病毒的培养及分离 44

七、免疫学检查 44

八、肿瘤生化标志物测定 44

第六章 颅内压增高 46

第一节 颅内高压的病理生理 46

一、颅内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46

二、产生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46

三、颅内容积(或空间)代偿 47

四、颅内压与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48

五、颅内高压与脑功能的损害 50

第二节 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 52

一、颅内高压的症状 52

二、脑移位与脑疝 52

第三节 颅内高压的诊断与治疗 53

一、颅内压增高的特殊检查方法 53

二、颅内高压的治疗 54

第七章 神经外科相关内分泌学 58

第一节 基本概念 58

一、内调节系统概念 58

二、神经内分泌概念 58

三、下丘脑的枢纽地位 59

第二节 下丘脑的生理功能 60

第三节 垂体的生理 64

一、腺垂体亚细胞群分布 65

二、垂体动脉与门静脉系统 65

三、垂体内分泌 66

第四节 松果体 69

第八章 亚低温脑保护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亚低温脑保护的研究现状 71

一、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 71

二、亚低温与临床 72

第三节 亚低温脑保护实施方法 75

一、降温治疗的应用指征 75

二、降温的时间窗 75

三、降温方法 76

四、复温方法 76

五、亚低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76

六、亚低温治疗室设置 76

第四节 对亚低温治疗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77

第九章 脑死亡 79

一、脑死亡的原因 79

二、脑死亡的病理 79

三、临床表现 80

四、辅助检查 81

五、脑死亡的诊断 82

六、判断脑死亡的意义 82

第二篇 神经外科检查方法 87

第十章 神经影像学 87

第一节 现代神经影像检查技术 87

一、CT检查 87

二、MRI检查 89

三、图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93

四、神经影像观察分析 93

第二节 神经外科疾病的影像诊断 96

一、颅内病变 96

二、椎管内病变 156

第十一章 多普勒超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175

第一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 175

一、概述 175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常用参数 175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法 175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 176

五、经颅多普勒超声发展趋势 177

第二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方法及诊断分析 178

一、概述 178

二、检查方法和步骤 178

三、检查内容及具体测量方法 178

四、临床应用 179

第三节 术中B超辅助神经外科手术 180

一、术中B超的仪器和方法 180

二、神经系统B超影像学特点 180

三、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82

四、术中B超的优缺点 183

五、术中B超的发展前景 183

第十二章 颅内压监测 185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原理 185

第二节 颅内压监测方法的选择 186

一、植入法 186

二、导管法 186

三、无创颅内压监测 186

第三节 颅内压记录的解释 187

一、压力波的组成、振幅及波形 187

二、颅内压力波的基线 188

三、颅内压力波的振荡及其临床意义 188

第四节 颅内压检测对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意义 189

一、诊断方面的意义 189

二、治疗方面的意义 190

三、颅内压监测在预后方面的意义 190

第十三章 放射性核素成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191

第一节 核素成像在神经系统应用简介 191

第二节 核素脑显像设备、显像剂及优势对比 191

一、显像设备 191

二、显像剂 192

三、PET、SPECT与CT、MRI的比较 193

第三节 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 193

一、癫痫 193

二、脑肿瘤 195

三、脑血管病 197

四、脑外伤后综合征 198

第十四章 脑磁图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200

一、脑磁图的发展历史和简要原理 201

二、脑磁图在癫痫灶手术前定位的应用 202

三、术前语言功能的描绘 205

四、术前感觉运动功能的定位 206

五、总结与展望 206

第十五章 神经眼科学 209

第一节 神经应用解剖 209

第二节 神经眼科检查 209

一、视力 209

二、眼外部检查 209

三、瞳孔的正常反射 209

四、眼球位置及运动 210

五、眼底检查 210

六、神经眼科特殊检查 210

第三节 引起视力障碍的有关疾病 211

一、视力障碍的病因范围 211

二、视觉径路病损所致视力障碍 211

三、视网膜疾病所致的视力障碍 211

四、视力障碍的有关疾病 211

第四节 瞳孔反射异常 213

一、瞳孔缩小 213

二、瞳孔散大 213

三、瞳孔大小不等 213

四、瞳孔反射障碍 214

第五节 眼球运动障碍 214

一、动眼神经麻痹 214

二、滑车神经麻痹 214

三、展神经麻痹 215

四、复视的分析 215

第六节 视野的改变 215

一、视野概述 215

二、视野改变的疾病 216

第七节 眼底改变 218

一、视神经盘水肿 218

二、视神经萎缩 220

第十六章 神经耳科学 221

第一节 听觉检查 221

一、听力计测试 221

二、声导抗检查 223

三、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224

四、耳声发射 226

第二节 前庭功能检测 226

一、平衡及协调功能检查 226

二、自发性眼震检查 227

三、眼震电图检查 227

第十七章 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 234

第一节 概论 234

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史和现状 234

二、神经内镜的仪器、设备及工作原理 235

第二节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37

一、脑积水的内镜治疗 238

二、脑室内肿瘤的内镜手术治疗 240

三、颅底肿瘤的内镜治疗 241

四、脊髓脊柱疾病的内镜治疗 242

五、神经内镜联合应用及导航、超声及立体定向技术 242

六、神经内镜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242

第十八章 激光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244

第一节 激光基础知识 244

一、激光器的基本构造 244

二、神经外科使用的医用激光器 245

第二节 激光照射的组织效应 246

第三节 激光在神经外科临床的应用 248

一、切除神经系统肿瘤 248

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248

三、光动力学治疗脑胶质瘤 249

四、其他应用及未来的展望 250

第四节 近年来神经外科激光应用的进展 250

第五节 激光神经外科手术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251

一、激光器的选择 251

二、掌握切割气化范围,避免误伤 251

三、水对激光作用的影响 251

四、激光的防护和操作者培训 251

第三篇 神经外科的基础治疗及重症监护 255

第十九章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 255

第一节 麻醉前访视 255

一、一般情况 255

二、手术情况 256

三、麻醉分级 256

四、气道评估 257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257

第二节 麻醉前器官功能评估 257

一、心血管系统 257

二、呼吸系统 258

三、血液系统 259

四、消化系统 260

五、内分泌及代谢功能 260

第三节 几种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前评估 261

一、颅内占位病变 261

二、动脉瘤 262

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262

四、颈椎手术 262

五、脑外伤 262

六、清醒开颅手术和癫痫的手术治疗 262

第二十章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及重症监护病房 264

第一节 脑功能监测 264

一、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 264

二、脑血流监测 265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监测 266

四、脑电监测 266

五、诱发电位监测 266

第二节 脑外器官系统监测 266

一、心电监护 266

二、血流动力学监护 266

三、呼吸功能监护 267

四、体温监测 268

五、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监测 269

六、肝功能监测 269

七、肾功能监测 270

八、凝血功能监测 270

第三节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室) 271

一、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室)的历史 271

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室)的构筑和配置 272

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室)的主要缺陷及对策 274

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单元(室)的未来 275

第二十一章 神经外科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及防治 277

第一节 概述 277

第二节 胸部原发损伤 278

第三节 呼吸道梗阻 278

第四节 肺部感染 278

一、发病机制 278

二、病原学特征 279

三、诊断 279

四、抗菌药物选择策略 280

五、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280

第五节 神经源性肺水肿 281

一、发生机制 281

二、临床表现 282

三、治疗 282

第六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82

一、发病机制 282

二、病理生理 282

三、临床表现 283

四、诊断 283

五、治疗 283

第二十二章 神经外科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及防治 285

第一节 泌尿系统感染 285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286

一、原因 286

二、诊断 286

三、治疗 286

第三节 脊髓损伤与肾盂积水 287

第二十三章 神经外科相关凝血病 288

第一节 脑创伤相关凝血病 288

一、影响脑外伤相关凝血病的临床因素 288

二、脑外伤相关凝血病与进展性颅内血肿 289

三、脑损伤后凝血障碍的发生机制 289

四、辅助检查 290

五、诊断评估 291

六、脑损伤后凝血病的干预治疗 291

第二节 因抗血栓治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292

一、流行病学 292

二、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 292

第二十四章 神经外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及脱水营养治疗 297

第一节 水和电解质平衡 297

一、概况 297

二、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298

第二节 酸碱平衡 302

一、概述 302

二、酸碱平衡紊乱 303

第三节 脱水疗法 305

第四节 营养治疗 306

一、创伤应激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307

二、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 307

三、生化检查 308

四、肠外营养 308

五、肠内营养 309

第二十五章 神经外科相关内分泌紊乱及防治 314

第一节 内分泌相关的钠代谢紊乱 314

一、脑对低钠的调整 314

二、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综合征 315

三、脑性耗盐综合征 316

四、神经外科疾病合并低钠的治疗 318

五、高钠血症 319

六、脑性潴盐综合征 319

七、中枢性尿崩症 320

第二节 相关神经内分泌疾病与围术期处理 322

一、下丘脑 322

二、垂体 324

三、松果体 326

四、肾上腺疾病 326

五、甲状腺功能异常(功能不全/功能亢进) 329

六、糖尿病 330

第二十六章 抗生素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337

一、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337

二、颅内感染的诊断 338

三、颅内感染的治疗 338

第二十七章 神经外科中相关癫痫的诊治 352

第一节 癫痫诊断与分类 352

一、癫痫的定义 352

二、癫痫的分类 352

三、癫痫的诊断原则和方法 358

第二节 难治性癫痫 360

一、定义 360

二、难治性癫痫的形成因素 361

三、难治性癫痫的治疗 361

第三节 癫痫的药物治疗 361

一、现状和总体评估 361

二、抗癫痫药物介绍 361

三、癫痫的药物治疗 363

第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 370

一、定义 370

二、分类 371

三、诊断原则 371

四、治疗原则 371

第二十八章 神经外科麻醉 374

第一节 相关生理知识 374

一、突触传递 374

二、脑代谢 375

三、脑血流 375

四、颅内压 375

五、病理生理 375

第二节 麻醉药及辅助药对脑生理影响 376

一、吸入麻醉药 376

二、静脉麻醉药 376

第三节 脑保护和脑监测 377

一、低温 377

二、药物 377

三、ICP监测 377

第四节 麻醉处理 377

一、后颅窝手术麻醉处理 378

二、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 380

三、儿科患者的麻醉处理 381

四、颅脑外伤的麻醉处理 384

五、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385

六、神经外科唤醒麻醉 387

第二十九章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392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摆放原则 392

第二节 神经外科常用手术体位 392

第三节 几个特殊体位 394

第三十章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与设备 396

第一节 神经外科常用手术设备 396

一、单、双极电凝器 396

二、手术床 397

三、头架 397

四、高速磨钻 398

五、手术显微镜 399

六、激光 399

七、超声吸引器 400

八、手术中超声、脑血管造影DSA、CT和MRI等检查技术的应用 400

九、神经导航 400

十、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400

第二节 神经外科常规手术器械 401

第三节 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器械 401

一、显微手术器械 401

二、自持牵开器和牵开系统 402

第四节 复合手术室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403

一、引言 403

二、复合手术室的产生与发展 404

三、复合手术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404

四、复合手术室的优势及缺点 406

五、复合手术室的发展前景 407

第三十一章 神经外科手术中的诱发电位监测 408

第一节 概述 408

一、诱发电位的特点 408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 408

三、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基本技术方法 409

四、有关的技术参数 409

五、诱发电位监测的适用范围 409

第二节 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 410

一、体感诱发电位相关的解剖 410

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411

三、诱发电位影响因素和警报标准 412

四、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 413

第三节 运动诱发电位 415

一、概述 415

二、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415

三、运动诱发电位影响因素和报警标准 416

四、运动诱发电位手术中应用 417

第四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420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相关的解剖 420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技术 421

三、BAEP的手术中应用 422

第五节 神经外科手术中肌电图监测 422

一、概述 422

二、神经外科手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 423

三、肌肉松弛药对脑神经监测的影响 423

四、不同脑神经监测方法 424

第六节 视觉诱发电位手术中监测 425

一、刺激和记录参数 425

二、VEP改变的意义 426

三、VEP手术中监测的应用 426

第三十二章 显微神经外科和微侵袭神经外科 428

第一节 显微神经外科 428

一、历史 428

二、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的注意事项 429

第二节 微侵袭神经外科 436

一、历史 436

二、神经导航外科 437

三、内镜神经外科 437

四、锁孔神经外科 437

五、立体定向外科 438

六、放射外科 438

七、血管内介入外科 438

八、颅底外科 438

第三十三章 颅底重建 440

第四篇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445

第三十四章 颅内肿瘤总论 445

第一节 颅内肿瘤的病因学 445

第二节 颅内肿瘤的流行病学 447

第三节 病理分类与分级 447

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简要发展历史 448

二、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07年) 449

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国际肿瘤性疾病编码 451

第四节 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 457

一、病史采集 457

二、症状与体征 457

第五节 颅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59

一、诊断 459

二、辅助检查 459

三、鉴别诊断 461

第六节 颅内肿瘤的治疗与预后 461

一、手术治疗 461

二、放射治疗 462

三、化学治疗 462

四、其他辅助治疗 463

五、随访与预后 464

第三十五章 脑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和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 466

第一节 脑肿瘤干细胞与脑肿瘤发生理论 466

第二节 脑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468

第三节 遗传性神经肿瘤综合征 477

第三十六章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482

第一节 星形细胞肿瘤 482

一、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482

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 485

三、大脑胶质瘤病 489

四、局限性星形细胞瘤 490

第二节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491

第三节 室管膜肿瘤 493

第四节 脉络丛乳头状瘤 495

第五节 松果体细胞瘤 497

第六节 中枢神经细胞瘤 499

第七节 髓母细胞瘤 500

第三十七章 脑膜瘤 504

第一节 概述 504

一、发病率 504

二、病因 504

三、病理 507

四、临床表现 510

五、诊断 510

六、鉴别诊断 515

七、治疗 515

八、预后 517

第二节 不同部位脑膜瘤的特点 517

一、大脑凸面脑膜瘤 517

二、矢状窦和大脑镰旁脑膜瘤 519

三、溴沟脑膜瘤 523

四、鞍结节脑膜瘤 524

五、蝶骨嵴脑膜瘤 524

六、脑室内脑膜瘤 527

七、岩斜区脑膜瘤 527

八、颅后窝脑膜瘤 531

九、小脑天幕脑膜瘤 532

十、枕大孔区脑膜瘤 533

第三节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 534

一、发病率 534

二、分子生物学特点和生物行为学 534

三、病理 534

四、临床表现 534

五、影像学检查 534

六、治疗 535

七、预后 535

第四节 脑膜肉瘤 536

第三十八章 施万细胞瘤 537

第一节 听神经瘤 537

一、历史回顾 537

二、病理 537

三、临床表现 538

四、临床分期及分级 539

五、辅助检查 539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542

七、治疗 542

第二节 颅内其他神经鞘瘤 551

一、面神经鞘瘤 552

二、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和舌下神经鞘瘤 552

三、眼球运动的神经鞘瘤 552

四、脑实质内、脑干髓内神经鞘瘤 552

五、嗅神经鞘瘤 553

六、鞍区神经鞘瘤 553

第三十九章 鞍区及鞍旁肿瘤 554

第一节 垂体腺瘤 554

一、概述 554

二、垂体的解剖与生理 554

三、垂体腺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55

四、垂体腺瘤的病理及分类 556

五、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 557

六、垂体腺瘤的内分泌学检查 558

七、垂体腺瘤的影像学检查 559

八、垂体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60

九、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 561

十、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与放射外科治疗 568

十一、垂体腺瘤的药物治疗 568

十二、垂体腺瘤各种治疗的疗效评价 568

第二节 颅咽管瘤 569

一、概述 569

二、发病机制 569

三、病理 569

四、临床解剖类型 570

五、临床表现 571

六、辅助检查 572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572

八、治疗 572

第三节 其他来源于垂体周围结构的肿瘤 574

一、脑膜瘤 574

二、生殖细胞瘤 574

三、胶质瘤 574

四、鞍区错构瘤 574

五、鞍区其他性质的肿瘤 574

第四节 鞍区先天性囊肿或畸形 574

一、Rathke裂囊肿 574

二、空蝶鞍综合征 575

第五节 鞍区转移性肿瘤 575

一、全身其他系统恶性肿瘤的鞍区转移 575

二、血液系统及黑色素瘤的鞍区转移 576

第六节 类似垂体腺瘤的鞍区血管性疾患 576

第七节 类似垂体腺瘤的鞍区炎症性疾患 576

一、垂体脓肿 576

二、黏液囊肿 576

三、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576

第八节 鞍区及鞍旁肿瘤的放射外科治疗 576

一、垂体腺瘤的SRS治疗 577

二、鞍区脑膜瘤的SRS治疗 578

三、颅咽管瘤的SRS治疗 579

四、蝶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SRS治疗 580

五、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SRS治疗 580

六、SRS治疗后的放射性临床反应与并发症 580

第四十章 松果体区肿瘤 583

一、分类 583

二、临床表现 584

三、辅助检查 585

四、治疗 587

五、预后 591

第四十一章 先天性肿瘤 593

第一节 颅咽管瘤 593

第二节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593

一、组织发生 593

二、表皮样囊肿 593

三、皮样囊肿 595

第三节 畸胎瘤 597

第四节 脊索瘤 597

第四十二章 颈静脉孔区肿瘤 600

第一节 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600

一、颈静脉孔 600

二、周围神经结构 600

三、血管结构 600

第二节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601

第三节 施万细胞瘤 602

第四节 颈静脉球瘤 603

第五节 脑膜瘤 606

第六节 软骨瘤和软骨肉瘤 607

第四十三章 海绵窦区肿瘤 608

一、外科应用解剖 608

二、临床表现 611

三、诊断 611

四、鉴别诊断 611

五、治疗 617

六、预后 622

第四十四章 血管网状细胞瘤 623

第四十五章 海绵状血管瘤 627

一、流行病学 627

二、病因 627

三、病理 627

四、临床表现 628

五、影像学特点 628

六、自然病程 631

七、鉴别诊断 631

八、治疗 631

九、预后 632

十、临床分型 632

第四十六章 脑转移瘤 635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35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 635

第三节 病理学 636

第四节 临床表现 636

第五节 辅助检查 636

第六节 影像学鉴别诊断 638

第七节 治疗 639

第八节 预后 641

第四十七章 眼眶肿瘤 643

第一节 眼眶应用解剖 643

一、眼眶骨壁 643

二、眼眶壁的特殊结构 643

三、眼眶内容 643

四、眼眶内神经 644

五、眼眶内血管 644

第二节 眼眶肿瘤的诊断 644

一、眼眶病病史及一般情况 644

二、眼部检查 644

三、眼眶影像检查 645

第三节 眼眶原发性肿瘤 646

一、眼眶囊肿 646

二、眼眶血管源性肿瘤 647

三、肌源性肿瘤 650

四、软组织肿瘤 651

五、脂肪源肿瘤 652

六、骨源性肿瘤 652

七、神经源肿瘤 653

八、血管畸形 657

九、泪腺肿瘤 658

十、甲状腺相关眼病 660

十一、炎性假瘤 661

第四节 眼眶继发性肿瘤 661

第五节 眼眶转移癌 662

第六节 眼眶肿瘤治疗 662

一、眼眶肿瘤的外科治疗 662

二、手术方式 662

三、眼眶肿瘤的其他治疗方法 663

第四十八章 脑干肿瘤 665

第一节 病理分类 665

第二节 一般临床资料 665

第三节 肿瘤的部位及生长模式 666

第四节 症状和体征 666

第五节 神经影像学检查 667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668

第七节 治疗 670

第八节 预后 671

第四十九章 岩骨斜坡区肿瘤 672

第一节 总论 672

一、概述 672

二、病理 672

三、显微解剖 672

四、临床表现 673

五、影像资料 673

六、诊断 673

七、治疗 673

第二节 岩骨斜坡区脑膜瘤 675

一、病理解剖和分类 675

二、病因和病理 677

三、临床表现 677

四、辅助检查 677

五、诊断或鉴别诊断 677

六、治疗 677

第三节 脊索瘤 679

一、概述 679

二、病因与病理 679

三、临床表现 680

四、辅助检查 680

五、诊断 680

六、治疗 680

七、自然病程和预后 681

第五十章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 683

一、流行病学 683

二、危险因素 683

三、发病机制 683

四、病理 684

五、临床表现 684

六、辅助检查 684

七、诊断 686

八、鉴别诊断 686

九、治疗 687

十、预后 688

第五十一章 生殖细胞肿瘤 689

第一节 流行病学 689

一、发病率 689

二、年龄 690

三、性别 690

四、部位 690

第二节 病理 691

一、生殖细胞瘤 691

二、畸胎瘤 691

三、内胚窦瘤 692

四、绒毛膜上皮癌(绒癌) 692

五、胚胎癌 692

六、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692

第三节 辅助检查 693

一、颅骨X线片 693

二、CT检查 693

三、MRI检查 695

四、肿瘤标志物 697

第四节 临床表现 697

一、松果体区GCTs 697

二、鞍上GCTs 698

三、基底节和丘脑GCTs 699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699

一、诊断 699

二、鉴别诊断 700

第六节 治疗及预后 703

一、放射治疗 703

二、化学治疗 704

三、GCTs治疗的合理选择 705

四、手术治疗 707

五、预后 711

第五十二章 颅内黑色素瘤 713

第一节 概述 713

一、基本特征 713

二、年龄分布与发生率 713

三、肿瘤来源 713

第二节 病理及分型 714

一、肉眼观察 714

二、镜下所见 714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714

一、临床表现 714

二、辅助检查 715

三、诊断 717

四、鉴别诊断 718

第四节 治疗 719

一、手术切除 719

二、放疗和化疗 719

三、免疫治疗 719

四、基因治疗 721

第五节 并发症与预后 722

一、术后颅内压增高 722

二、术后瘤细胞转移 722

三、预后 723

第五十三章 小儿颅内肿瘤 724

第一节 儿童颅内肿瘤概述 724

第二节 颅咽管瘤 727

第三节 髓母细胞瘤 727

一、概述 727

二、临床表现 727

三、辅助检查 728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729

五、治疗及预后 729

第四节 小脑星形细胞瘤 730

一、概述 730

二、病理 730

三、临床表现 730

四、辅助检查 731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731

六、治疗 731

七、预后 732

第五节 室管膜肿瘤 732

一、概述 732

二、部位 732

三、病理 732

四、临床表现 732

五、辅助检查 734

六、治疗和预后 735

第六节 大脑半球胶质瘤 735

一、常见病理类型 736

二、临床表现 736

三、辅助检查 736

四、治疗 736

五、预后 737

第七节 脑干胶质瘤 737

第八节 生殖细胞肿瘤 737

第九节 脉络丛乳头状瘤 738

一、概述 738

二、病理 738

三、临床表现 738

四、辅助检查 739

五、治疗和预后 739

第十节 视路胶质瘤 740

一、概述 740

二、临床表现 740

三、辅助检查 741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741

五、治疗及预后 742

第十一节 颅内脑膜瘤 742

一、概述 742

二、临床表现 743

三、辅助检查 744

四、治疗 744

五、预后 744

六、总结 744

第十二节 听神经瘤 745

第十三节 垂体腺瘤 745

第十四节 婴幼儿颅内肿瘤 745

一、概述 745

二、临床表现 745

三、诊断要点 746

四、辅助检查 746

五、治疗 746

六、预后 746

第十五节 丘脑肿瘤 747

一、患病率 747

二、性别及年龄 747

三、病理 747

四、临床表现 747

五、辅助检查 747

六、治疗及预后 748

第十六节 血管网状细胞瘤 748

第十七节 结节硬化合并颅内肿瘤 748

一、临床表现 749

二、诊断 749

三、治疗 749

四、预后 750

第十八节 颅内脂肪瘤 750

一、临床表现 750

二、诊断 750

三、治疗和预后 751

第十九节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751

一、概述 751

二、发病率 751

三、年龄和性别 751

四、病理 751

五、临床表现 751

六、影像学检查 752

七、诊断 752

八、治疗 752

九、预后 753

第二十节 下丘脑错构瘤 753

一、流行病学 753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753

三、病理 753

四、临床表现 754

五、神经影像学检查 754

六、分型 755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756

八、治疗 756

第五十四章 颅骨肿瘤 758

第一节 颅骨良性肿瘤 758

一、颅骨骨瘤 758

二、板障脑膜瘤 760

三、颅骨骨化性纤维瘤 762

第二节 颅骨恶性肿瘤 763

一、颅骨转移瘤 763

二、颅骨多发性骨髓瘤 764

第三节 颅骨类肿瘤疾病 764

一、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764

二、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766

三、颅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767

四、动脉瘤性骨囊肿 767

第五十五章 头皮肿瘤 770

一、神经纤维瘤 770

二、黑色素瘤 770

三、鳞状细胞癌 771

四、基底细胞癌 772

五、转移瘤 772

六、肉瘤 772

七、头皮血管瘤 772

第五篇 神经系统创伤 777

第五十六章 颅脑创伤总论 777

第一节 现代颅脑创伤学的发展 777

第二节 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资料 779

第三节 颅脑创伤的致伤原因和致伤机制 779

第四节 颅脑创伤的病理 780

第五节 颅脑创伤的分类 780

第六节 颅脑创伤的临床表现 781

第七节 颅脑创伤的诊断 782

第八节 治疗原则 782

第九节 颅脑创伤的合并伤、并发症及后遗症 783

第十节 颅脑创伤的预后 784

第十一节 展望 784

第五十七章 颅脑创伤的实验研究 786

第一节 颅脑创伤的动物实验和脑创伤模型 786

一、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要求 786

二、颅脑创伤的模型研究方法 786

第二节 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和创伤模型 789

一、神经细胞体外培养 789

二、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创伤模型 789

第三节 颅脑创伤的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学 789

一、形态学方法 789

二、生理学方法 791

三、生物化学方法基本原理和种类 793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 793

第五十八章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脑代谢监测 796

第一节 概述 796

第二节 脑氧代谢率及其相关指标的监测 796

一、脑氧代谢率的监测原理 796

二、颈内静脉血氧分压测定法 797

三、脑氧代谢率正常值 797

四、颅脑创伤后脑氧代谢改变 797

五、脑氧代谢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与伤情及预后间的关系 798

第三节 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的监测 798

一、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与SjvO2监测的比较 798

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法 799

三、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的正常值 799

四、TBI后的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 800

第四节 局部脑氧合程度的监测 800

一、局部脑氧合程度监测仪器 800

二、近红外线光谱仪监测原理 800

三、局部大脑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的正常值 801

四、脑创伤后局部大脑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监测 801

第五节 脑血流动力学 801

一、脑血流动力学概述 801

二、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法 801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 801

四、颅脑创伤后脑血管变化 802

第六节 脑乳酸氧指数 802

第七节 脑氧代谢监测与治疗方法 802

一、脑氧代谢率与巴比妥类药物治疗 803

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与亚低温 803

三、局部脑组织氧分压与过度换气 803

第八节 脑氧代谢监测的临床意义 803

一、脱水药物 803

二、升高CPP 804

三、患者头位改变 804

四、过度换气 804

五、减压手术 804

六、提高吸入氧浓度 804

第九节 脑温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804

第五十九章 急性颅脑创伤后的应激反应 806

第一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 806

一、中枢神经系统应激信息向下丘脑传递的途径 806

二、应激反应中下丘脑的功能变化 806

三、下丘脑垂体系统在应激中的反应 807

四、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的反应 807

五、其他激素的作用 808

六、应激反应中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809

第二节 应激状态下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改变 809

一、应激状态下的糖代谢改变 809

二、应激状态下的脂肪代谢改变 810

三、应激状态下的蛋白质代谢改变 810

第三节 颅脑创伤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810

一、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810

二、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病理变化 811

三、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特殊诊查 811

四、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811

五、颅脑创伤应激性溃疡的治疗 812

第四节 轻型脑创伤后的心理应激反应 812

一、病因 812

二、临床表现 812

三、诊断 813

四、治疗 813

五、预后 813

六、预防 813

第六十章 急性颅脑创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814

第一节 急性颅脑创伤后的神经细胞损伤 814

一、急性颅脑创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 814

二、继发性神经细胞死亡的病理形式 814

第二节 脑创伤后神经细胞跨膜和细胞内信息传递 815

一、细胞外信息物质及其作用方式 815

二、受体门控离子通道 815

三、通过G蛋白调节效应体系的受体 815

四、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系统 816

五、蛋白磷酸化和细胞内信息传递机制 816

第三节 急性颅脑创伤后神经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817

一、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活性变化 817

二、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基因表达变化 818

三、神经细胞早期快反应基因表达与调控 818

四、神经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818

五、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 818

六、兴奋性氨基酸和兴奋毒性损伤 819

七、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819

八、自由基形成和神经细胞损伤 821

九、半胱氨酸家族蛋白酶活性改变与神经细胞凋亡 822

十、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 823

第四节 急性颅脑创伤后的分子生物学治疗进展 823

一、基因治疗 823

二、分子治疗 823

三、神经干细胞移植 824

第六十一章 颅骨骨折 826

第一节 颅骨骨折概述 826

一、颅骨骨折的机制 826

二、颅骨骨折的分类 827

第二节 颅盖骨折 827

一、线性骨折 827

二、凹陷性骨折 828

三、开放性凹陷性骨折 829

第三节 颅底骨折 829

一、颅底的解剖 829

二、颅底骨折的临床特点 830

三、颅底骨折的诊断 830

四、颅底骨折的治疗 831

第四节 生长性骨折 831

第六十二章 脑震荡 833

第一节 定义 833

第二节 损伤机制 833

第三节 病理生理 833

第四节 临床特点 834

第五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834

第六节 治疗 834

第六十三章 脑挫裂伤与脑干损伤 836

第一节 脑挫裂伤 836

一、损伤机制和病理 836

二、临床表现 836

三、诊断 837

四、治疗和预后 837

第二节 脑干损伤 838

一、损伤机制和病理 838

二、临床表现 839

三、诊断 839

四、治疗和预后 839

第六十四章 下丘脑损伤 840

一、下丘脑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 840

二、损伤机制与病理 840

三、临床表现 840

四、检查 841

五、诊断 841

六、治疗 841

第六十五章 弥漫性轴索损伤 843

第一节 DAI的病因和发病率 843

第二节 创伤性脑损伤分类与DAI分型 843

一、DAI与创伤性脑损伤分类 843

二、DAI的分型 844

三、各型DAI的比重 844

第三节 DAI的损伤机制 844

一、两类主要暴力所致脑损伤 845

二、轴索损伤三个部位的具体机制 845

第四节 DAI的神经病理 845

一、DAI的病理特点 845

二、DAI的三个病理等级 846

第五节 DAI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表现 846

一、DAI的临床表现 846

二、DAIⅠ~Ⅳ型的表现 846

三、伴发于颅内血肿的DAI 847

四、DAI的CT表现 847

五、DAI的MRI诊断 847

第六节 弥漫性轴索伤的治疗和预后 849

一、DAI的常规治疗 849

二、内源性脑损害因子的清除 849

三、脑保护剂的应用 849

四、预后 849

第六十六章 外伤性颅内血肿 851

第一节 概论 851

一、病理生理 851

二、分类与分型 852

三、临床表现 853

四、辅助检查 85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856

六、救治原则与措施 857

第二节 硬脑膜外血肿 858

一、出血来源 858

二、血肿部位 859

三、血肿成分 859

四、主要临床表现 859

五、辅助检查 859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860

七、治疗 861

八、预后 862

第三节 硬脑膜下血肿 862

一、分型与分类 862

二、出血来源 862

三、血肿部位 862

四、主要临床表现 862

五、辅助检查 863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863

七、治疗 864

八、预后 865

第四节 脑内血肿 865

一、出血来源 865

二、血肿部位 865

三、临床病理 865

四、主要临床表现 865

五、辅助检查 866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866

七、治疗 866

八、预后 866

第五节 颅后窝血肿 867

一、出血来源与部位 867

二、主要临床表现 867

三、辅助检查 867

四、诊断 868

五、治疗 868

第六节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868

一、病因与病理 868

二、主要临床表现 869

三、辅助检查 869

四、诊断 870

五、鉴别诊断 870

六、治疗 870

第六十七章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872

第一节 发生率 872

第二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 873

一、年龄 873

二、致伤原因 873

三、伤前饮酒 873

四、体温 873

五、头颅骨折 873

六、神经系统评分 873

第三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成像分析 873

一、出血量 873

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清除 874

三、出血的部位 874

四、相关的CT表现 874

第四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血管痉挛和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875

一、脑血管造影所见 875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所见 875

第五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实验室评价 875

一、血细胞比容 875

二、白细胞 875

三、血小板 876

四、血清转氨酶 876

五、血清脂肪酶 876

六、血清淀粉酶 876

第六节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客观评价 876

一、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颅脑伤的药理学和疗效 877

二、尼莫地平治疗的副作用 877

第七节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878

一、出血量与预后 878

二、出血部位与预后 878

三、头颅CT的影像学改变与预后 878

四、人群分布和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 878

五、功能评估 878

六、创伤后癫痫 878

七、创伤性脑积水 878

第六十八章 开放性颅脑创伤 880

第一节 非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880

一、发生率 880

二、伤因和创伤机制 880

三、临床表现 880

四、诊断和检查 881

五、治疗 881

六、术后处理 883

第二节 火器性颅脑开放伤 883

一、发生率 884

二、病死率 884

三、分类 884

四、致伤机制 885

五、病理 885

六、临床表现 886

七、诊断及检查 887

八、处理 887

九、治疗 888

十、术后处理 891

第三节 开放性颅脑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和后遗症 891

一、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891

二、创伤性动脉瘤 891

三、颅内异物滞留 892

四、脑脓肿 893

五、外伤性癫痫 893

六、脑膨出 894

七、外伤性脑脊液漏 894

第六十九章 外伤性脑脊液漏 896

一、定义和历史 896

二、临床表现 896

三、诊断 897

四、治疗 897

第七十章 脑外伤后综合征 900

一、概述 900

二、发病机制 900

三、临床表现 900

四、辅助检查 901

五、诊断 901

六、鉴别诊断 901

七、治疗 902

第七十一章 脑神经损伤 903

第一节 脑神经损伤概述 903

一、损伤学分类 903

二、损伤原因 903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903

四、治疗 904

第二节 嗅神经损伤 904

一、病因 904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904

三、治疗 904

第三节 视神经损伤 904

一、应用解剖 904

二、病因 905

三、临床表现 905

四、诊断 905

五、治疗 905

第四节 动眼神经损伤 906

一、应用解剖 906

二、病因 90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906

四、治疗 906

第五节 滑车神经损伤 906

一、病因 906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906

三、治疗 907

第六节 三叉神经损伤 907

一、病因 90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907

三、治疗 907

第七节 展神经损伤 907

一、病因 907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907

三、治疗 907

第八节 面神经损伤 908

一、应用解剖 908

二、病因 908

三、临床表现 908

四、诊断 908

五、治疗 908

第九节 前庭蜗神经损伤 909

一、病因 909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909

三、治疗 909

第十节 后组脑神经损伤 910

一、病因 910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910

三、治疗 910

第七十二章 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 911

一、颅脑创伤伴发精神障碍的分类 911

二、临床表现 911

三、诊断 912

四、治疗与预防 913

第七十三章 婴幼儿及儿童颅脑损伤 914

第一节 小儿颅脑损伤概述 914

一、儿童颅脑解剖生理特点 914

二、临床表现 914

三、诊断 915

四、治疗 915

第二节 头皮损伤 915

一、头皮血肿 915

二、头皮裂伤 915

三、头皮撕脱伤 916

第三节 颅骨骨折 916

一、线形骨折 916

二、凹陷骨折 916

三、颅底骨折 916

第四节 脑损伤 917

一、原发性脑损伤 917

二、继发性脑损伤 918

三、开放性颅脑损伤 921

第五节 儿童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921

一、颅骨生长性骨折 921

二、颅骨缺损与脑膨出 922

三、外伤性癫痫 922

四、外伤性脑脊液漏 922

五、外伤性脑梗死 922

六、外伤性脑积水 923

第七十四章 运动员的脑和脊髓损伤 924

第一节 运动性颅脑创伤 924

一、轻型颅脑损伤 924

二、轻型颅脑外伤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924

三、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 925

四、脑震荡后综合征 925

五、轻型颅脑创伤的神经外科评估和治疗 926

六、分阶段重返比赛 926

七、二次损伤综合征 926

第二节 脊髓损伤 927

一、损伤机制 927

二、一过性瘫痪和与常见的体育相关的神经综合征 927

三、疑似颈椎损伤的运动员的场上评估和管理 928

四、重返赛场 928

第六篇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 931

第七十五章 血管神经外科学总论 931

一、血管神经外科学的建立 931

二、血管神经外科学范畴 932

三、展望 932

第七十六章 颅内血管畸形和脑动静脉瘘 934

第一节 脑血管畸形 934

一、脑动静脉畸形 934

二、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942

三、脑静脉性血管畸形 942

四、毛细血管扩张症 942

第二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 944

一、海绵窦区的解剖 944

二、分类 947

三、病因 947

四、病理生理 947

五、临床表现 947

六、诊断 948

七、鉴别诊断 949

八、治疗 950

第三节 硬膜动静脉瘘 951

一、概述 951

二、硬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 951

三、硬膜动静脉瘘的分类 952

四、硬膜动静脉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954

五、从具体病例中探究硬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954

六、小结 972

第四节 脑静脉性血管畸形 974

一、概念 974

二、脑静脉血管畸形的发生机制 975

三、病理 975

四、临床表现 97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978

六、治疗 978

第五节 脑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治 984

一、基本情况 984

二、脑静脉的解剖生理特点 985

三、脑静脉血栓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病因 985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986

五、实验室检查 987

六、影像学检查 988

七、鉴别诊断 988

八、治疗方案 989

九、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990

十、预后和疗效评价 990

第六节 颅面血管瘤病 1000

一、病因 1000

二、临床表现 1001

三、影像学特点 1001

四、治疗 1002

第七十七章 颅内动脉瘤 1006

第一节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1006

一、病因学 1006

二、临床表现 1007

三、体征 1007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 1007

五、诊断 1007

六、早期治疗 1009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1010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 1010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1010

三、神经源性顿抑性心肌病 1011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1011

一、发生率 1011

二、血管痉挛类型 1011

三、脑血管痉挛临床表现 1011

四、血管痉挛治疗 1011

第四节 不明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 1012

一、可能原因 1012

二、重复血管造影 1012

三、其他影像学检查 1012

四、手术探查 1012

第五节 脑干前非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1012

一、流行病学 1012

二、临床表现 1013

三、诊断标准 1013

四、重复血管造影 1013

五、治疗 1013

第六节 颅内动脉瘤 1013

一、发病机制 1013

二、流行病学 1013

三、病理学 1013

四、动脉瘤的分类 1014

五、临床表现 1014

六、诊断 1015

七、治疗 1015

八、预后 1017

第七节 动脉瘤夹闭手术技术 1017

一、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方法 1017

二、手术中动脉瘤破裂及其处理 1017

三、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规处理 1020

四、治疗后动脉瘤的复发 1020

第八节 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类型 1020

一、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1020

二、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 1020

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1021

四、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021

五、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 1021

六、后循环动脉瘤 1025

第九节 特殊类型动脉瘤的治疗 1026

一、巨大动脉瘤外科治疗 1026

二、多发性动脉瘤 1029

三、未破裂动脉瘤 1029

四、外伤性动脉瘤 1029

五、感染性动脉瘤 1030

第七十八章 高血压脑出血 1031

一、流行病学 1031

二、病理改变 1031

三、高血压脑出血的分类 1033

四、临床表现 1033

五、辅助检查 1034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034

七、治疗 1037

八、影响疗效的因素 1039

九、预后 1040

第七十九章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1042

一、概念 1042

二、发生率 1043

三、病因 1043

四、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 1043

五、临床表现 1043

六、辅助检查 1044

七、诊断 1045

八、分类与分型 1045

九、治疗 1046

十、预后 1048

第八十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 1049

第一节 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1049

一、脑血流量和脑缺血阈值 1049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 1050

第二节 脑缺血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1050

一、脑缺血的病因 1050

二、影响脑缺血的因素 1051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分类 1052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052

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1053

三、进展性卒中 1053

四、完全性卒中 1053

五、边缘区梗死 1053

六、腔隙性脑梗死 1053

第四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1054

一、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1054

二、颅外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1054

第五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查和诊断 1055

一、病史 1055

二、体格检查 1055

三、特殊检查 1055

第六节 颅外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外科手术 1062

一、颈动脉狭窄常见病因 1062

二、外科治疗的机制 1062

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1063

四、颅内外动脉吻合术 1068

五、大网膜颅内移植术 1073

六、头皮动脉-硬脑膜动脉-颞肌-脑皮质血管沟通术 1073

第七节 颅外椎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1073

一、椎-基底动脉狭窄常见病因 1074

二、椎动脉-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 1074

三、椎动脉内膜切除术 1074

四、椎动脉减压术 1076

五、颅内-颅外旁路手术 1076

六、手术治疗的效果 1078

第八节 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1079

一、局灶性脑缺血和治疗窗 1079

二、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子摘除术 1079

三、脑梗死的手术减压治疗 1081

第八十一章 烟雾病 1084

一、流行病学 1084

二、病因 1084

三、病理表现 1084

四、临床表现 1084

五、辅助检查 1085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086

七、治疗 1086

八、预后 1088

第八十二章 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 1090

第一节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1090

一、简史 1090

二、栓塞材料和导管 1090

三、适应证选择 1092

四、栓塞方法 1093

五、各种栓塞材料的注入方法 1093

六、栓塞术后处理 1094

七、血管内栓塞的效果 1094

八、血管内栓塞AVM的并发症 1094

第二节 硬脑膜动静脉瘘 1095

一、分类 1095

二、临床表现 1095

三、血管内治疗 1095

第三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 1098

一、分类 1098

二、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病因、临床症状和自然病史 1100

三、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1102

第四节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1111

一、简介 1111

二、可脱球囊闭塞载瘤动脉 1111

三、囊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112

四、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 1116

第五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1117

一、概述 1117

二、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1117

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 1119

第七篇 脊髓疾病 1127

第八十三章 椎管内肿瘤 1127

第一节 概论 1127

一、发病率 1127

二、病因 1127

三、病理分类及病理生理 1127

四、临床表现 1128

五、诊断 1129

六、鉴别诊断 1130

七、治疗 1131

八、预后 1132

第二节 脊髓髓外硬脊膜内肿瘤 1132

一、发病率 1132

二、病因 1132

三、病理 1132

四、临床表现 1133

五、诊断 1133

六、治疗 1135

第三节 脊髓髓内肿瘤 1135

一、发病率 1135

二、病理 1135

三、临床表现 1136

四、诊断 1136

五、鉴别诊断 1138

六、治疗 1138

七、预后 1141

八、结论 1141

第八十四章 儿童椎管内肿瘤 1143

第一节 概述 1143

一、肿瘤发病率及组织学类型 1143

二、肿瘤部位 1144

三、临床表现 1144

四、影像学检查 114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1145

六、治疗 1145

七、预后 1146

第二节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1146

一、病理学 1147

二、临床表现 1147

三、影像学检查 1147

四、治疗 1148

五、预后 1149

第三节 髓内肿瘤 1149

一、概述 1149

二、病理学 1149

三、临床表现 1150

四、影像学检查 1151

五、治疗 1151

六、预后 1154

第四节 椎管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1154

一、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 1155

二、脂肪瘤 1156

三、肠源性囊肿 1157

第八十五章 颈椎病 1159

第一节 总论 1159

一、局部解剖 1159

二、概述 1164

三、病因 1165

四、发病机制 1166

五、临床分类及临床表现 1166

六、辅助检查 1167

七、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168

八、治疗 1169

第二节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关节病 1171

一、术前准备要点 1171

二、术后处理要点 1171

三、麻醉要点 1171

四、手术入路 1171

五、前路手术并发症 1186

六、疗效评价 1187

第三节 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关节病 1188

第八十六章 腰椎关节病 1194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1194

一、解剖概要 1194

二、病因、病理及发病率 1195

三、手术治疗 1196

四、术后处理 1198

第二节 腰椎管狭窄症 1199

一、概述 1199

二、解剖 1199

三、病因与分类 1199

四、病理 1199

五、临床表现 1200

六、诊断 1200

七、手术治疗 1201

第八十七章 脊髓损伤 1208

一、概述 120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208

三、脊髓损伤分类和分级 1208

四、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1209

五、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1209

六、脊髓损伤的辅助检查 1210

七、脊髓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211

八、脊髓损伤的治疗 1211

九、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及处理 1213

十、脊髓损伤的预后 1214

第八十八章 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和治疗 1216

一、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致病机制 1216

二、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分类 1216

三、脊柱脊髓血管畸形的治疗 1226

第八篇 先天性和后天性异常 1231

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