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建(构)筑物对地基要求和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1
1.2 基础工程的发展概况 1
1.3 基础工程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 2
1.4 关于地基承载力表达形式的说明 2
习题与思考题 4
第2章 场地与地基勘察 5
2.1 概述 5
2.2 勘察的基本要求 6
2.2.1 勘察的分级 6
2.2.2 勘察阶段的划分 7
2.3 勘察方法和取样 10
2.3.1 工程地质勘探 11
2.3.2 原位测试 15
2.4 室内土工试验 24
2.4.1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24
2.4.2 土压缩固结试验 24
2.4.3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 24
2.4.4 土的动力性质试验 25
2.4.5 岩石试验 25
2.5 勘察报告的编写 25
2.5.1 岩土参数的统计和选用 25
2.5.2 勘察报告的编写和附件 27
习题与思考题 30
参考文献 30
第3章 浅基础 31
3.1 概述 31
3.2 浅基础的类型以及适用条件 32
3.2.1 扩展基础 32
3.2.2 柱下条形基础 34
3.2.3 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34
3.2.4 筏形基础 35
3.2.5 箱形基础 36
3.2.6 壳体基础 36
3.3 浅基础的设计计算原则 37
3.3.1 浅基础实用简化设计方法 37
3.3.2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 38
3.3.3 地基基础设计基本原则 41
3.4 基础埋置深度 44
3.5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48
3.5.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48
3.5.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49
3.6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54
3.6.1 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54
3.6.2 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 58
3.7 地基变形和稳定性验算 60
3.7.1 地基变形验算 60
3.7.2 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65
3.7.3 地基稳定性验算 67
3.8 常用浅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 68
3.8.1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68
3.8.2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70
3.8.3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73
3.9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78
3.9.1 建筑措施 79
3.9.2 结构措施 82
3.9.3 施工措施 83
习题与思考题 84
参考文献 87
第4章 桩基础 88
4.1 概述 88
4.2 桩基础的分类 89
4.2.1 按荷载传递方式分类 89
4.2.2 按成桩方法分类 90
4.2.3 按材料分类 93
4.2.4 按承台位置分类 94
4.3 单桩轴向荷载传递特性 95
4.3.1 荷载传递机理 95
4.3.2 桩侧阻力影响因素 96
4.3.3 桩端阻力影响因素 97
4.3.4 单桩在轴向荷载下的破坏模式 98
4.3.5 负摩阻力 98
4.4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99
4.4.1 静力分析法 100
4.4.2 桩的静载荷试验 105
4.4.3 静力触探法 107
4.4.4 经验参数法 109
4.4.5 桩基抗拔承载力计算 113
4.5 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确定 114
4.5.1 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破坏机理 114
4.5.2 弹性单桩内力和位移分析计算 115
4.5.3 水平静载荷试验 119
4.6 桩基的设计与构造 123
4.6.1 桩基设计的步骤 123
4.6.2 桩基的设计等级和选型 123
4.6.3 桩基的布置 124
4.6.4 桩的计算 124
4.6.5 桩身构造 128
4.6.6 承台计算 129
4.6.7 承台构造 130
4.7 桩基沉降计算 132
4.7.1 单桩沉降的计算 132
4.7.2 群桩沉降的计算 133
4.8 桩基础动力检测 140
4.8.1 技术要求 140
4.8.2 低应变法 141
4.8.3 高应变法 143
4.8.4 声波透射法 144
习题与思考题 146
参考文献 147
第5章 深基础 148
5.1 概述 148
5.2 墩基础 148
5.2.1 墩基础的类型与工程特点 148
5.2.2 墩基础的承载力与变形计算 150
5.2.3 抗拔承载力 152
5.2.4 墩的水平承载力与位移 153
5.2.5 墩基础的设计要点 153
5.2.6 墩基础的施工要点 154
5.3 地下连续墙 156
5.3.1 概念 156
5.3.2 地下连续墙的类型和应用 156
5.3.3 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 157
5.3.4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158
5.3.5 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 159
5.4 沉井 160
5.4.1 概述 160
5.4.2 沉井的类型与构造 161
5.4.3 沉井施工 164
5.4.4 沉井的设计与计算 167
5.5 沉箱 182
5.5.1 盒式沉箱 182
5.5.2 气压沉箱 183
习题与思考题 183
参考文献 183
第6章 地基处理与复合地基 184
6.1 概述 184
6.2 地基处理原理与地基处理方法分类 185
6.3 地基处理方法选用原则和规划程序 189
6.4 复合地基概论 190
6.4.1 发展概况 190
6.4.2 定义和分类 191
6.4.3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91
6.4.4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194
6.4.5 基础刚度和垫层对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 196
6.5 换土垫层法 197
6.5.1 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 197
6.5.2 换土垫层法设计 197
6.5.3 施工和质量检验 199
6.6 排水固结法 199
6.6.1 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 199
6.6.2 地基固结度计算 200
6.6.3 土体固结抗剪强度增长计算 206
6.6.4 堆载预压法设计 207
6.6.5 堆载预压法施工及质量检验 211
6.6.6 真空预压法 212
6.7 深层搅拌法 212
6.7.1 加固机理、分类和适用范围 212
6.7.2 深层搅拌法设计 213
6.7.3 质量检验 215
6.8 挤密砂石桩法 216
6.8.1 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 216
6.8.2 挤密砂石桩法设计 216
6.8.3 施工及质量检验 217
6.9 强夯法 218
6.9.1 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 218
6.9.2 强夯法设计 219
6.9.3 强夯法质量检验 221
6.10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 222
6.10.1 加固机理和适用范围 222
6.10.2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设计 222
6.10.3 施工和质量检验 223
6.11 加筋土挡墙法 224
习题与思考题 225
参考文献 225
第7章 基坑工程 227
7.1 概述 227
7.1.1 基本概念 227
7.1.2 基坑支护结构的作用 227
7.1.3 基坑工程的特点 227
7.2 支护结构类型以及适用范围 229
7.2.1 支护结构形式分类 229
7.2.2 放坡开挖结构及适用范围 229
7.2.3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及适用范围 229
7.2.4 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及适用范围 230
7.2.5 悬臂式桩墙支护结构及适用范围 231
7.2.6 内撑式桩墙支护结构及适用范围 231
7.2.7 锚拉式桩墙支护结构及适用范围 231
7.2.8 其他形式支护结构及适用范围 232
7.3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 233
7.3.1 侧压力计算原则及土的指标选取 233
7.3.2 水土合算计算侧压力 234
7.3.3 水土分算计算侧压力 234
7.3.4 附加荷载引起的附加侧压力 236
7.3.5 经验土压力 236
7.4 放坡开挖 238
7.4.1 概述 238
7.4.2 边坡的坡度允许值 238
7.4.3 边坡稳定验算 239
7.4.4 土坡坡面的防护 242
7.5 桩墙式支护结构 243
7.5.1 概述 243
7.5.2 悬臂式支护静力平衡法(Blum法) 243
7.5.3 等值梁法 243
7.5.4 弹性支点法 245
7.5.5 桩墙式支护基坑稳定分析 250
7.6 重力式水泥土墙 254
7.6.1 概述 254
7.6.2 设计计算 254
7.6.3 构造及施工 257
7.7 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 257
7.7.1 概述 257
7.7.2 土钉墙作用机理 259
7.7.3 土钉墙设计计算 261
7.8 基坑的地下水控制 266
7.8.1 集水明排 267
7.8.2 截水 267
7.8.3 井点降水 267
7.8.4 回灌 272
习题与思考题 273
参考文献 275
第8章 动力机器基础 276
8.1 概述 276
8.2 机器基础的形式 277
8.3 动力基础半空间理论 277
8.3.1 半空间表面竖向集中力作用下的积分变换解 278
8.3.2 弹性半空间圆形基础的竖向振动 280
8.4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282
8.4.1 基本定义 282
8.4.2 质量——弹簧系统的自由振动 282
8.4.3 质量——弹簧系统的强迫振动 283
8.4.4 黏滞阻尼的自由振动 284
8.4.5 阻尼稳态强迫振动 286
8.5 基础的减振与隔振 287
习题与思考题 291
参考文献 291
第9章 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 292
9.1 概述 292
9.2 湿陷性土 292
9.2.1 湿陷性黄土概述 293
9.2.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 295
9.2.3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构)筑物的设计、施工措施 298
9.2.4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01
9.3 红黏土 309
9.3.1 红黏土概述 309
9.3.2 红黏土地区建(构)筑物的设计原则 310
9.4 软土 311
9.4.1 软土概述 311
9.4.2 软土地区建(构)筑物的设计措施 312
9.4.3 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14
9.5 填土 315
9.5.1 填土概述 315
9.5.2 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316
9.5.3 压实填土 320
9.6 多年冻土 321
9.6.1 多年冻土概述 321
9.6.2 多年冻土地基的设计原则 323
9.6.3 多年冻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24
9.7 膨胀土 329
9.7.1 膨胀土概述 329
9.7.2 膨胀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施工措施 330
9.7.3 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32
9.8 盐渍土 340
9.8.1 盐渍土概述 340
9.8.2 盐渍土地基上建(构)筑物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施工措施 346
9.8.3 盐渍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47
9.9 残积土 351
9.9.1 残积土概述 351
9.9.2 残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措施 352
9.10 污染土 352
9.10.1 污染土概述 352
9.10.2 污染土的腐蚀作用机理 353
9.10.3 污染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53
习题与思考题 354
参考文献 354
第10章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及纠倾 357
10.1 概述 357
10.1.1 既有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及纠倾的原因 357
10.1.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的鉴定 358
10.1.3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与纠倾前的准备工作 359
10.1.4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与纠倾中的监测工作 360
10.2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 360
10.2.1 基础扩大和加固技术 361
10.2.2 墩式托换技术 362
10.2.3 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 364
10.2.4 坑式静压桩托换技术 367
10.2.5 树根桩托换技术 368
10.2.6 高压喷射注浆法托换技术 372
10.2.7 注浆法托换技术 373
10.3 既有建筑物纠倾 375
10.3.1 概述 375
10.3.2 堆(卸)载纠倾技术 378
10.3.3 掏土纠倾技术 379
10.3.4 顶升纠倾技术 383
10.3.5 其他纠倾技术 387
10.4 既有建筑物迁移 389
10.4.1 概述 389
10.4.2 既有建筑迁移设计 390
10.5 既有建筑物增层 397
10.5.1 概述 397
10.5.2 增层结构的具体型式 397
习题与思考题 404
参考文献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