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史 卷5》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海荣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杭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56501960
  • 页数:622 页
图书介绍:本套书共分6卷,约400万字,设绪论、原始社会的饮食、夏商时期的饮食、西周时期的饮食、宋代的饮食、辽金西夏饮食、元代饮食、明代饮食、清代饮食、民国时期的饮食、少数民族饮食15编。每编又设数章,对各时期饮食文化涉及的饮食原料的生产与制作、饮食的烹饪方法、饮食器具、以及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等进行多方位的阐述。

第十二编 明代的饮食 4

第一章 明代的食品原料与加工 4

第一节 食品原料的生产 4

一、食品作物及其分布 5

二、食品物价反映的饮食生活状况 20

第二节 食品原料的加工 35

一、稻米的加工 35

二、小麦的加工 38

三、面食的品种及其制作 39

四、豆腐的做法 42

五、豆酱和豆酱油的制作 44

六、酱腌菜的制作 46

七、“红曲”工艺及其应用 48

八、腌制皮蛋技术 53

九、蜜饯的制作 55

十、制糖技术 56

第二章 明代的饮食生活与风尚 60

第一节 社会各阶层的饮食 61

一、奢靡无度的宫廷饮食 61

二、王公贵胄和缙绅士大夫的饮食习尚 68

三、民人的日常饮食 73

四、少数民族的饮食 75

第二节 年节时令饮食 76

第三节 宗教节日与饮食 83

一、宫廷祭祀与饮食 83

二、民间祭祀与饮食 85

第四节 地域饮食与地方名菜 88

一、鲁菜 89

二、川菜 90

三、维扬菜 91

四、粤菜 91

五、其他 92

第五节 晚明社会各阶层的吃喝风 93

第三章 明代的茶酒文化 99

第一节 茶经典籍与茶文化 99

一、因袭与创新相融的茶书 99

二、对名茶与制茶的论述 102

三、真水与品茶 107

四、宜兴紫砂茶具与品茶艺术 111

五、文人墨客追求的品茗环境 115

六、文人士大夫的品茶活动 121

第二节 酒仪酒礼与酒文化 123

一、酒的品种与产地 124

二、士大夫饮酒与酒文化 132

第四章 明代的饮食器具 142

第一节 制瓷技术的进步与饮食器皿的制造 143

一、制瓷业的特点 143

二、明代各朝官窑制瓷的成就 145

三、明代制瓷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147

第二节 饮食器皿的形制与功能 149

第三节 茶具 151

第四节 酒具 152

第五章 明代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156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外传 156

一、中国茶文化在西方的传播 156

二、瓷器的外输 162

三、白砂糖的输出 177

第二节 外国饮食文化的输入与传统饮膳 183

一、外国消费品的输入 184

二、海外粮食作物的相继引入 189

第三节 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饮食 196

第六章 明代的饮食思想与时代特征 209

第一节 饮食学著作 209

第二节 饮食思想 222

一、士大夫以撰写饮食论著为盛事 223

二、以品尝美食为生活情趣,宣扬“真乐”人生 226

三、从养生到尊生,淡味和鲜味的再发现 228

四、以保精养神、强体祛病为宗旨的饮食规范和食疗的发展 231

第三节 时代特征 233

一、饮食风气由俭而奢,豪吃豪饮,越礼逾制,成为不可扼制的社会潮流 234

二、以吃联谊,增强士大夫的凝聚力,促进了文人结社的发展 238

第十三编 清代的饮食 247

第一章 清代的食品原料生产与加工 247

第一节 食品原料生产的多元化 247

一、土地利用成果促使农产品增收 248

二、新增作物更使食品原料丰富 249

三、加工技术使原料生产精度化 249

四、园艺成果使食品原料多元化 251

五、种茶新技艺使茶产提高 252

六、畜牧新技术使肉蛋生产优化 253

七、养蜂的专业化 256

八、渔业新技艺使生产兴盛发达 256

第二节 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 259

一、面食品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259

二、糕点食品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264

三、豆腐食品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268

四、豆制品食品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269

五、豆面酱食品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276

六、酿醋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286

七、甜醪酒与果酒酿制加工技术的进步 290

八、酱腌菜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 293

九、鱼肉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 298

第二章 清代的饮食生活 305

第一节 宫廷的饮食生活 306

一、帝后的宫中膳食 306

二、宫中筵宴与帝后年节饮膳 314

三、帝王巡幸与《膳单》 336

四、热河行宫的帝后御膳 344

第二节 贵族的饮食生活 351

一、孔府与孔府菜点 351

二、孔府祭孔与贵族饮宴 361

第三章 清代的饮食风尚 369

第一节 民间的饮食风尚 369

一、民众的日常饮食与饮宴活动 369

二、民间年节的饮食风尚 374

第二节 品茗风尚 388

一、清人的饮茶艺术雅尚 388

二、清宫廷与文人儒士的品茗风尚 394

三、清代民间茶肆品茶与茶食 398

第三节 饮酒风尚 405

一、清人的酒仪与酒德风尚 405

二、清宫廷与王公贵族之府的饮酒礼尚 408

三、文人雅士的饮酒风尚 411

四、清代民间的酒肆与酒食 414

第四节 地方饮食文化风情 416

一、地方菜肴与菜系 416

二、南北名小吃与风味食品 422

三、寺院斋食与素馔 430

第四章 清代的饮食器具 440

第一节 美食与饮食器具 442

一、宫中膳食与饮具食器 442

二、贵族宴饮与孔府餐具 449

第二节 民族美馔与炊具食器 452

第三节 饮食器具与饮食美学 459

一、饮食器具与饮食美学艺境 460

二、饮食器具与饮食美学内涵 469

第五章 清代的饮食思想 490

第一节 李渔的饮食观 491

一、李渔的饮食审美观 492

二、李渔的饮馔烹饪观 497

三、李渔的饮食养生观 499

第二节 袁枚的饮食之道 501

一、袁枚的饮食食艺理论之道 502

二、袁枚的饮馔烹饪技艺之道 507

三、袁枚的食习养生保健之道 510

第三节 《醒园录》与李化楠的饮食思想 513

一、李化楠的饮食理论思想 513

二、李化楠的饮食科技思想 516

第四节 《养小录》与顾仲的“食经” 520

一、顾仲饮食理论之道的“食经” 520

二、顾仲饮食烹调之术的“食经” 524

三、顾仲饮食养生之途的“食经” 529

第五节 《调鼎集》与《中馈录》的烹技艺道 532

一、烹饪理论与烹技艺道 533

二、民族生活与烹技艺道 537

三、饮食养生与烹技艺道 557

第六章 清代满蒙两族的饮食风尚 561

第一节 满族的日常饮食风尚 561

一、清代满族的日常主食风尚 561

二、清代满族的日常副食风尚 563

第二节 满族的年节宴饮习俗 567

一、满族年节祭祀饮食习尚 567

二、满族年节宴饮习俗 569

第三节 “满汉全席”与宴饮乐舞 578

一、满族“全羊席”与宴饮风尚 579

二、“满汉全席”与饮宴礼仪 580

三、满族的宴饮与宴饮乐舞 582

第四节 蒙古族的饮食风尚 583

第七章 清代的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590

第一节 清代的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591

一、西餐与西式饮料、点心的传播 591

二、西方烹饪技术的输入 594

三、西人论中外饮食文化 595

第二节 清代的中日饮食文化交流 596

第三节 清代食品科技的外播与交流 601

一、中外食品科技的交流 601

二、中国食品科技的外播 602

第八章 清代的饮食养生与食疗保健 606

第一节 清代的饮食养生之道 606

一、康熙帝论饮食与养生之道 606

二、清人论饮食卫生与养生之要旨 609

第二节 清代的食疗保健之术 613

一、宫中的食疗保健之术 613

二、贵族的食疗保健之术 618

三、民间的食疗保健之术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