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宝俊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58889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中国的语言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通过语言观察社会现象、通过社会观察语言现象。分九章研究语言与文化、民族、宗教、政治、地理、阶级、阶层、性别、年龄、社会交流、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

第一章 社会语言学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1

第二节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3

一、语言的社会属性 3

二、语言史与社会史 5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产生与传播 9

一、社会语言学在西方的产生和传播 9

二、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产生和传播 13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19

一、微观的社会语言学 19

二、宏观的社会语言学 22

三、社会语言学的社会性和民族性 23

第二章 语言与文化 25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5

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二、语言是文化的容器和载体 26

第二节 文化在语言中的表现 29

一、亲属词 29

二、颜色词 32

三、人名 44

第三节 语言对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61

一、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61

二、语言对文学形式的制约和影响 62

三、语言对艺术形式的制约和影响 66

四、语言对文化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70

第四节 语言和文化生态 73

一、文化生态学 73

二、语言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 74

三、语言的生态危机和保护 76

第三章 语言与民族 81

第一节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81

一、语言在民族共同体中的地位 81

二、语言感情与民族感情 85

第二节 语言冲突与民族矛盾 88

一、语言战争——“字句可能折断你的骨头” 88

二、加拿大的语言冲突与多元文化主义进程 92

第三节 语言对民族文化的反映 99

一、词汇密度显示民族生活环境 99

二、词的早期意义是民族文化的沉积 103

三、合成词是探索民族文化的珍贵资源 104

四、底层成分是民族历史的化石 105

五、概念隐喻是洞察民族心理认知的窗口 107

六、借词是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 109

第四节 民族语言的濒危和消亡 111

一、已经和即将沉寂的声音 111

二、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含义 114

三、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原因 115

四、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后果 118

第四章 语言与地理 121

第一节 语言的地域变体——方言 121

一、古代汉语方言与社会 121

二、现代汉语方言的差异 125

第二节 方言的文化属性和功能 129

一、方言的社会声望 129

二、方言的情感功能 132

三、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134

第三节 语言中的地名 137

一、地名的历史价值 138

二、地名的文化意义 141

三、地名的政治色彩 146

第五章 语言与阶级 150

第一节 语言的阶级性与全民性 150

一、阶级、阶层的划分 150

二、语言与阶级和阶层的关系 151

三、语言的全民性 153

第二节 语言阶级变异的表现形式 154

一、语音变异 155

二、语词变异 156

第三节 贱民阶层的语言变异 158

一、堕民及其语言 159

二、九姓渔民及其语言 160

三、蛋民及其语言 161

第四节 特殊社会群体的语言变异 163

一、隐语 163

二、隐语与共同语 167

第六章 语言与宗教 170

第一节 语言与宗教的关系 170

一、语言与宗教共生 170

二、宗教对汉语的影响 173

第二节 语言拜物教 176

一、语言拜物教的宗教属性 176

二、语言拜物教形成的心理原因 180

三、语言拜物教与“格氏定律” 183

第七章 语言与政治 191

第一节 语言的政治属性 191

一、语言与政治的关系 191

二、语言中的政治 192

三、政治中的语言 197

第二节 “政治上正确”的语言 207

一、古代的“正名”与政治 207

二、现代“政治上正确”的语言 210

第三节 语言民族歧视与政治偏见 213

一、语言观念上的民族歧视 213

二、词汇中的民族歧视 215

三、文字中的民族歧视 219

四、近现代中国对语言民族歧视的“纠弹” 220

第四节 语言性别歧视与女权运动 222

一、性别语言与性别政治 222

二、词汇中的性别歧视 223

三、熟语中的性别歧视 227

四、文字中的性别歧视 228

五、女权对男权话语的革命 231

第八章 语言接触与社会交流 234

第一节 语言接触 234

一、语言接触及其意义 234

二、语言接触的形式 236

第二节 语言中的借词 240

一、汉语中的借词 240

二、汉语借词的借入方式 245

三、英语中的汉语借词 252

四、汉语借词的择字问题 256

第三节 洋泾浜语 258

一、洋泾浜语形成的社会原因 258

二、洋泾浜语的特点 260

三、洋泾浜语的价值 262

第四节 克里奥尔语 264

一、克里奥尔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264

二、语言的混合与民族的混同 266

第五节 语言借用与语言净化 267

一、西方的语言净化运动 267

二、现代汉语“洋化”现象 270

第九章 文字与社会 274

第一节 文字与社会的关系 274

一、文字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74

二、文字的社会区分功能 276

三、文字的敬仰崇拜 278

第二节 汉字与社会史 280

一、汉字的文献价值 280

二、汉字文献价值的利用方法 283

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