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历史 3
1.科学史也可以这样写——评《历史上人类的科学》一书 3
2.博物学科学编史纲领的意义 10
3.“科学史之父”来到中国 16
4.萨顿与ISIS杂志 20
5.品味经典——读萨顿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观》 24
6.玻意耳PK霍布斯——关于《利维坦与空气泵》 27
7.四百年后的余音——从《天潢真人朱载堉》谈起 31
8.文明、成就与卓越:界定的冒险与误区 34
9.“克丽奥”那变幻的目光——就《克丽奥眼中的科学》(增订版)访刘兵教授 37
10.探访SSC之遗迹 41
11.《手工艺里的智慧: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之跋 44
12.为高效率的工业化屠杀而努力的社会史 48
第二部分 现在 55
1.科学与人文:决策的保障 55
2.从科学之外思考转基因问题——《失窃的收成》对中国的启示 59
3.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 65
4.戏剧舞台上的物理学家 68
5.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与面向科学家的科学传播 77
6.在基础教育中引入科学史的“少儿不宜”问题 82
7.在基础科学教育中对文学的利用——关于西方畅销小说中对科学的反思 87
8.电视能否成功地进行科普——来自《娱乐至死》的启示 92
9.中国科普出版中的10对矛盾 97
10.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专访《南腔北调》两作者 102
11.科学文化之美盛开在“851高地” 105
12.以多样类型并存,从科学走向文化 109
第三部分 未来 117
1.“革命不是主客吃饭”——兼论“第六次科技革命”问题 117
2.想象一个没有人类的地球 124
3.在文化发展中应关注科学文化的重要性 127
4.多元化:对于可持续发展之希望的可能保证 130
5.进步:一个真实而虚幻的神话 136
6.全球能源困局中的核能 146
7.日本小说家幻想中的东瀛末日 156
8.戈尔眼中的未来 160
9.探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64
10.要改变深层的惟现代化价值观 166
11.绿色生活方式近中期难成社会主流 171
12.与其功利准备,不如建设一个常态的环境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