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赟,黄向慧编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0637938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等效变换、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运算放大器电路、电容和电感元件、一阶和二阶电路分析、正弦量、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三相电路、耦合电感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拉普拉斯变换、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和非线性电路简介等。

第1章 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1.1 电荷与电流 2

1.1.1 电荷的定义和特性 2

1.1.2 电流的参考方向 3

1.1.3 电流的定义 3

1.2 电压 4

1.2.1 电压的定义 4

1.2.2 电压的参考方向 4

1.3 功率和电能 5

1.3.1 电功率的定义 5

1.3.2 电压、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 6

1.3. 3 功率守恒与电能的计算 6

1.4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7

1.4.1 电路元件的集总假设 7

1.4.2 电路模型 8

1.5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 8

1.5.1 电阻元件和欧姆定律的概念 8

1.5.2 线性电阻的特性 8

1.5.3 电阻元件上的功率与能量 10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10

1.6.1 电压源的概念与伏安特性 10

1.6.2 电流源的概念与伏安特性 11

1.6.3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 12

1.7 受控源 12

1.7.1 受控源的定义 12

1.7.2 线性受控源 13

1.8 基尔霍夫定律 14

1.8.1 支路、结点和回路的概念 14

1.8.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5

1.8.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6

习题 18

第2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2.1 电路等效的概念 22

2.2 无源一端口的等效电阻 23

2.2.1 无源一端口等效电阻的概念 23

2.2.2 电阻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24

2.2.3 含受控源一端口等效电阻的计算 26

2.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 27

2.3.1 电压源的串联与并联 27

2.3.2 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 28

2.3.3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与并联 29

2.4 实际电源模型和等效变换 29

2.4.1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 29

2.4.2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0

2.5 电阻Y连接和△连接电路的等效变换 32

习题 35

第3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9

3.1 电路的拓扑关系 39

3.1.1 图的初步概念 39

3.1.2 电路模型和图的关系 41

3.2 电路KCL和KVL方程的独立性 42

3.2.1 电路KCL方程的独立性 42

3.2.2 电路KVL方程的独立性 43

3.3 支路电流法 44

3.4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 45

3.4.1 网孔电流法 46

3.4.2 回路电流法 49

3.5 结点电压法 51

习题 55

第4章 电路定理 60

4.1 线性电路 60

4.1.1 线性电路的概念 60

4.1.2 线性电路方程的性质 61

4.2 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 61

4.2.1 叠加定理 62

4.2.2 齐性定理 65

4.3 替代定理 65

4.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67

4.4.1 戴维南定理 67

4.4.2 诺顿定理 70

4.5 特勒根定理 71

4.6 互易定理 74

4.7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75

4.8 对偶原理 77

习题 79

第5章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 83

5.1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83

5.2 含理想运放的电阻电路分析 85

5.2.1 比例运算电路 85

5.2.2 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电路 86

习题 88

第6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91

6.1 电容元件 91

6.1.1 电容元件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91

6.1.2 电容元件上的功率和能量 93

6.1.3 电容元件的串、并联 94

6.2 电感元件 95

6.2.1 电感元件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95

6.2.2 电感元件上的功率和能量 97

6.2.3 电感元件的串、并联 98

习题 99

第7章 一阶电路分析 103

7.1 动态电路与换路定则 103

7.1.1 动态电路和状态变量 104

7.1.2 动态电路的换路定则 105

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07

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11

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与三要素法 114

7.4.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14

7.4.2 三要素法 115

7.5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17

7.5.1 单位阶跃函数 117

7.5.2 阶跃函数在电路中的应用 118

7.5.3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19

7.6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120

7.6.1 单位冲激函数 120

7.6.2 单位冲激函数的性质 121

7.6.3 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跃变 122

7.6.4 冲激响应 123

7.7 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124

习题 126

第8章 二阶电路分析 131

8.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31

8.1.1 过阻尼响应 132

8.1.2 临界阻尼响应 133

8.1.3 欠阻尼响应 134

8.2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36

8.2.1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136

8.2.2 二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137

8.3 一般二阶电路 139

习题 141

第9章 正弦量与相量 144

9.1 正弦量 144

9.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44

9.1.2 有效值的定义、正弦量的有效值 145

9.1.3 正弦量的相位差 146

9.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47

9.2.1 复数 147

9.2.2 相量的定义 149

9.2.3 时域运算和相量运算的关系 150

9.3 三种基本电路元件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关系 152

9.3.1 电阻元件的相量关系 152

9.3.2 电感元件的相量关系 153

9.3.3 电容元件的相量关系 154

9.3.4 KCL、KVL的相量形式 154

9.4 阻抗和导纳 156

9.4.1 阻抗和导纳的定义 156

9.4.2 阻抗和导纳的等效变换 158

9.5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158

9.5.1 阻抗的串联 159

9.5.2 阻抗(导纳)的并联 159

习题 161

第10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64

10.1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164

10.2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68

10.2.1 瞬时功率 169

10.2.2 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169

10.2.3 无功功率 170

10.2.4 视在功率 170

10.2.5 R、L、C元件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171

10.3 复功率 171

10.4 功率因数的提高 172

10.5 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输 174

习题 176

第11章 三相电路 180

11.1 三相对称电压 180

11.1.1 三相对称电压的产生 180

11.1.2 三相电源的连接、线电压与相电压 181

11.2 三相负载 183

11.2.1 三相负载的连接 183

11.2.2 三相负载中的电流和电压 184

11.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84

11.3.1 负载Y连接电路的计算 184

11.3.2 负载△连接电路的计算 186

11.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87

11.5 三相电路的功率 189

11.5.1 三相电路的功率 189

11.5.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89

习题 192

第12章 耦合电感电路 195

12.1 耦合电感 195

12.1.1 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 195

12.1.2 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 198

12.2 耦合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198

12.2.1 耦合电感的串联 199

12.2.2 耦合电感的并联 200

12.3 空芯变压器 202

12.4 理想变压器 204

12.4.1 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条件 204

12.4.2 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关系 204

12.4.3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206

习题 207

第13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211

13.1 串联电路的频域响应与谐振 211

13.1.1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 211

13.1.2 RLC串联电路谐振的条件与特点 212

13.1.3 谐振电路的通频带、品质因数和选择性 213

13.2 并联谐振 215

13.2.1 并联电路谐振的条件 215

13.2.2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215

13.3 正弦稳态网络函数 216

13.3.1 频域网络函数的定义 217

13.3.2 网络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17

13.4 波特图 219

13.4.1 对数坐标与分贝的概念 219

13.4.2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波特图 220

13.5 滤波器 225

习题 226

第14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分析 230

14.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傅里叶分解 230

14.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230

14.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分解 231

14.2 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233

14.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234

14.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 234

14.2.3 非正弦周期的平均功率 235

14.3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分析 235

14.4 对称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 237

14.4.1 对称三相非正弦的周期量 237

14.4.2 零序谐波激励下的对称电路分析 238

14.5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240

14.6 傅里叶变换简介 241

14.6.1 傅里叶积分 241

14.6.2 傅里叶变换 242

习题 243

第15章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45

15.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245

15.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246

15.2.1 线性性质 246

15.2.2 微分性质 247

15.2.3 积分性质 248

15.2.4 延迟性质 248

15.3 s域电路定律和运算电路模型 249

15.3.1 s域电路定律 250

15.3.2 基本电路元件的s域模型 250

15.3.3 s域电路方程 252

15.4 F(s)的分解及拉普拉斯反变换 253

15.4.1 单根情况 253

15.4.2 共轭复根情况 254

15.4.3 重根情况 255

15.5 拉普拉斯变换在线性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57

15.6 s域网络函数 261

15.6.1 s域网络函数的定义 261

15.6.2 s域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263

15.6.3 极点与冲激响应 265

15.7 卷积积分 267

15.7.1 卷积积分的定义 267

15.7.2 拉普拉斯变换的卷积定理 268

15.7.3 卷积积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69

习题 271

第16章 电路的矩阵方程 276

16.1 关联矩阵 276

16.1.1 关联矩阵的概念 276

16.1.2 用关联矩阵表示的KCL和KVL方程 277

16.2 回路矩阵 278

16.2.1 回路矩阵的概念 278

16.2.2 用回路矩阵表示的KVL和KCL方程 279

16.3 割集与割集矩阵 280

16.3.1 割集的定义 280

16.3.2 割集矩阵 281

16.3.3 用割集矩阵表示的KVL和KCL方程 282

16.4 回路电流矩阵 283

16.4.1 复合支路 283

16.4.2 回路电流矩阵方程 283

16.4.3 含受控源的复合支路 285

16.5 结点电压矩阵 287

16.5.1 复合支路 287

16.5.2 结点电压矩阵方程 288

16.6 割集电压矩阵 290

16.7 状态方程及矩阵表示 291

习题 295

第17章 二端口网络 299

17.1 二端口网络 299

17.2 二端口网络参数 300

17.2.1 Y参数 300

17.2.2 Z参数 302

17.2.3 H参数 305

17.2.4 T参数 306

17.2.5 二端口参数之间的关系 307

17.3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309

17.4 二端口网络的互联 311

17.4.1 二端口网络的串联 311

17.4.2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 312

17.4.3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 313

17.5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314

17.5.1 回转器 314

17.5.2 负阻抗变换器 315

习题 316

第18章 非线性电路简介 321

18.1 非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21

18.1.1 非线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322

18.1.2 非线性电路的迭代计算分析法 322

18.2 非线性电路的近似分析方法 323

18.2.1 分段线性化分析法 323

18.2.2 小信号分析方法 324

习题 327

部分习题答案 329

参考文献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