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篇 2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盛婕 2
人间重晚晴——纪念贾作光艺术生涯五十年&资华筠 4
深深的敬意&白淑湘 14
流年印象&赵汝蘅 16
大雁的传说&王曼力 18
恩师 慈父 贾老师&李续 25
翱翔的大雁&罗斌 28
雁舞鹰翔志高远,奇骏骋怀跃八荒——记我与贾作光老师二三事&明文军 30
他属于民族与时代——纪念贾作光舞蹈生涯五十年&赵大鸣 33
贾作光就像一团舞蹈之火&孙天路 35
斜晖夕阳无迟暮&王同礼 38
在火焰中燃烧&敖德木勒 41
一个收获者的足迹——我印象中的贾作光老师&苏时进 44
舞如其人——草原孕育的人民舞魂&史大里 46
他像永远燃烧的“一团火”——赞人民舞蹈家贾作光&田静 54
情如火,气如虹,开创一代新舞风——贾作光其人其舞&徐尔充 57
长青的舞者——贾作光的人品与舞艺&刘峻骧 63
深情往事 记忆犹新&贾肇巽 66
新中国,把鄂尔多斯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记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赵新民 69
难忘舞师情——记与舞蹈艺术家贾作光的相处&梁晋 72
舞痴贾作光&尤建伟 袁立书 75
贾作光——中华民族的杰出舞蹈艺术家&扎西阿瑞 77
舞如其人——贾作光的舞品与人品&尹志成 81
中国舞坛奠基人 人民的艺术家——有感贾作光舞蹈生涯&张胜芬 87
心之舞&高莽 91
集民族民间舞蹈精华之大成——访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一副主席贾作光&玲子 94
贾作光用生命拥抱舞蹈&陆虹 96
思想篇 100
闪光的金子——读《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叶林 100
论贾作光舞蹈艺术思想&吕艺生 104
与时代同步的民族舞蹈——贾作光舞蹈艺术的精髓&刘金吾 115
风光独具才见奇——贾作光舞蹈理论特色概说&赵国政 118
贾作光的舞蹈理论思维品格&吴露生 120
论贾作光舞蹈艺术思想的时代性&李毓珊 126
实践的总结 经验的升华——论贾作光“舞蹈审美十字谈”的理论价值&李开方 130
舞蹈生命力的寻觅与创造——贾作光舞蹈美学思想探微的启迪&李炽强 135
舞魂——为人民而高歌——谈贾作光的舞蹈艺术&郭桂芝 141
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贾作光舞蹈美学思想及其创作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罗辛 145
贾作光舞蹈艺术思想给我的启示&韩淑英 150
贾作光舞蹈艺术思想及其他&萨拉 155
论贾作光的舞蹈贡献&郭惠良(台湾) 157
永恒的价值&冷茂弘 161
实践篇 168
贾作光舞蹈创作的理论意义&隆荫培 168
贾作光老师与现代舞&董锡玖 174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于平 177
一代天骄贾作光——试论贾作光的艺术特色&黄素嘉 191
贾作光舞蹈风格论&赵大鸣 194
民族舞蹈的带头雁——观贾作光舞蹈作品晚会&张苛 200
人民心中的鸿雁——亲身感受贾作光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教育&马文静 202
贾作光的舞蹈排练教学&邓文英 206
碧海观鱼跃——评独舞《嘎巴》&鲜于开选 211
与日逐走 势在胜天——浅谈贾作光舞蹈作品的理性超越&王建军 214
论贾作光《牧马舞》《雁舞》的表演&邢令果 217
贾作光先生的儿童舞蹈说&杨书明 219
论贾作光舞蹈创作中的理想主义&卫平 223
贾派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呼和 226
草原骄子——记贾作光创编儿童舞蹈《小小摔跤手》&张先敏 231
浅谈贾作光的舞蹈特征&吴健华 234
贾作光舞蹈创作与生活关系研究&于永香 238
贾作光舞蹈创作与生活之关系&马天菊 242
贾作光舞蹈创作源泉与教育思想&于景春 244
贾作光的舞蹈艺术&林萍 珊丹 249
个体体验到融入整体&斯琴高娃 275
贾作光的舞蹈艺术&叶林 279
从民族舞蹈的生命力 看贾作光的舞蹈艺术&邓辉 289
贾作光即兴舞创作与即兴舞的训练&朝林 294
创造美的大师——贾作光&呼和格勒 金作镛 300
时代篇 304
在燃烧……——为贾作光立传&资华筠 304
论贾作光的草原情结&王曼力 庞志阳 320
草原舞王贾作光——文化风采六十年&冯双白 323
桃李不言——记人民艺术家贾作光&郭磊 326
为爱而舞&王伟 332
从草原飞起的雁——贾作光与蒙古舞&高韦 336
内蒙古舞蹈艺术的奠基人——纪念杰出的舞蹈诗人贾作光艺术生涯五十年&克·莫日根 338
草原骏马&程云 351
浅论贾派舞蹈风格特征及其产生的根源&肖峰 354
人民舞蹈家最谙人民的舞蹈——中国国际标准舞倡导者贾作光&王镇 357
略论贾作光与蒙古族舞蹈&王景志 361
贾作光与蒙古舞——试论贾作光对蒙古族舞蹈的贡献&高守贤 369
贾作光与内蒙古——试谈贾作光同志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舞蹈作品&乌云 375
贾作光与乌兰牧骑&牧兰 381
贾作光先生与云南民族舞蹈事业&张亚锦 385
光大井陉拉花 功载舞蹈史册——兼论贾作光先生“为人民而舞”&张树林 许千通 391
舞者,贾作光&李爱平 395
以舞为媒 广交四海朋友——贾作光忆新中国早期对外文化交流&毛莉 400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