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章 女娲唢呐 13
第一节 女娲作笙簧 13
“盘古”的神话 14
“伏羲”的传说 16
“女娲”的传说 18
“笙簧—唢呐的先祖” 22
第二节 世界唢呐 29
中国唢呐在世界各国情况表 31
第三节 古代唢呐 33
唐代唢呐 33
宋代唢呐 35
明代唢呐 36
清代唢呐 38
客家唢呐引进太平军攻打于都城 39
唢呐在各民族流布情况表 43
第二章 客家唢呐 47
第一节 地理唢呐 47
唐朝国师、地理宗师杨筠松(救贫)简介 47
杨筠松(救贫)的历史贡献 60
杨筠松(救贫)创立选择人居环境的“地理师” 65
“杨公文化”同“风水文化”的区别 68
杨筠松(救贫)移植和发展客家唢呐 73
第二节 民俗唢呐 76
时节唢呐 76
婚嫁唢呐 85
婚嫁民俗《花朝日》专题摄影 86
寿庆唢呐 89
丧葬唢呐 93
戏曲唢呐 94
第三节 客家唢呐吹奏技巧 103
第四节 客家唢呐曲调特点 115
第五节 于都唢呐公婆吹 123
于都客家唢呐公婆吹曲调辑录 125
第三章 长征唢呐 133
第一节 苏区唢呐 133
元宵“打花鼓”闹暴动 134
苏区儿童团员带唢呐放哨 138
客家唢呐与苏区歌舞 143
第二节 唢呐长征 147
毛泽东主席从于都出发长征 148
于都唢呐跟随中央红军长征 151
客家唢呐贯穿电视连续剧《长征》始终 154
于都唢呐送“水”进京探“亲” 167
第四章 新长征唢呐 171
于都百支唢呐庆典长征胜利50周年 171
于都百支唢呐祝贺“于都长征大桥”竣工通车 173
于都客家唢呐与文化部艺术家“重走长征路”慰问团同台表演 178
于都少儿唢呐参加全省第二届少年儿童艺术节 180
于都客家唢呐参加全国业余唢呐邀请赛 182
于都客家唢呐参加赣州首届宋城文化节 185
于都客家唢呐应邀参加全国锣鼓大赛 189
于都客家唢呐喜迎世乒冠军来于都老区考察扶贫 192
于都唢呐文化户伴随“百报长廊”、“万村书库”开展“三下乡”扶贫 195
《热土之歌》 211
于都客家唢呐贺庆“港嘉兴”饼业建厂 283
于都客家唢呐专程赣州市南北蔬菜水果水产土特产大市场庆贺赣州首届脐橙节开幕 284
第五章 唢呐之乡 287
第一节 足迹·历程 287
高占祥谈文化户 288
江西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推广于都县大力发展文化户经验的决定 289
赣南老区群众的“文化乐园” 290
姹紫嫣红的事业 292
似水滴如火种 294
老区文化的生力军 296
农村文化事业的主力军 300
文化户协会—文化户发展的又一程 303
唢呐之乡 305
喜闻于都唢呐声 306
百支唢呐聚会县城庆节日千名乐手巡回农村奏乐章 308
第二节 机制管理 309
于都县文化馆 309
充分发挥老区文化户的功能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致富服务 311
坚持办好“少儿之夏”培养少儿文艺人才 318
老区群众文化管理机制改革刍议 321
主粮·土地·开流 324
文化部、人事部关于表彰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的决定 328
高举“龙头”的人 330
曹景正与“于都客家唢呐” 335
第三节 唢呐人物 336
唢呐世家 336
民俗风情电视片《唢呐声声》 338
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的唢呐文化户 341
贡江悠悠唢呐声声 343
我的唢呐情怀 345
小小唢呐走向大舞台 347
第四节 于部长征少年唢呐交响乐团 349
于都少年唢呐成长脚印 349
组建于都长征少年唢呐交响乐团 351
于都长征少年唢呐交响乐团演练 354
于都长征少年唢呐交响乐团被选送参加“中国民间春晚” 356
编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