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意义 5
二、研究现状 9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研究 10
(二)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研究 13
三、研究设计 19
(一)研究内容和思路 19
(二)研究方法 20
(三)创新之处 2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 22
一、幸福观的相关概念和历史传统 22
(一)幸福观的相关概念阐释 22
(二)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基本精神 29
(三)西方幸福观的历史传统及其批判 36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内涵 48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内涵 48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特征 50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历史发展 55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意义 68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中国梦的实现 70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71
(三)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75
第二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历史经验 80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前提思考 81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可能性 81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涵探析 83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规定 85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历史阶段 92
(一)以革命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93
(二)以政治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96
(三)以经济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99
(四)以人本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101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基本经验 104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 105
(二)始终坚持切合时代主题,顺应社会发展需要 106
(三)始终坚持关注青年学生群体的幸福成长 108
(四)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 110
第三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教育的现状分析 114
一、调研总体设计 114
(一)调研内容 115
(二)调研过程和统计分析 116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现状分析 116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取向的主流性 116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容的选择性 121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形成的可塑性 130
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现状分析 133
(一)思想引导类教育 134
(二)实践感知类教育 137
(三)网络互动类教育 141
四、结论与思考 143
(一)理想与现实:大学生幸福观的博弈 144
(二)移植与变异: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误区 145
(三)融合与互动:高校幸福观教育的走向 147
第四章 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借鉴反思 150
一、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理论 151
(一)关怀伦理理论及其幸福观教育观点 151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其幸福观教育观点 156
二、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 161
(一)积极情绪的体验教育 161
(二)健康人格的养成教育 162
(三)优良品德的培养教育 163
(四)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 164
三、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165
(一)以“幸福课程”为主体 165
(二)以“服务社会”为依托 167
(三)以“家庭教育”为补充 169
四、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特征 169
(一)注重专业化的教育体系构建 170
(二)注重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方式 171
(三)注重教育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评估 172
五、美国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反思 173
(一)对美国主流幸福观理论的反思 175
(二)对美国幸福观教育实践的反思 180
第五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思路对策 185
一、树立理想信念,确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基本方向 185
二、融入现实生活,丰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189
(一)以学业成长幸福为基础 190
(二)以职业发展幸福为指向 193
(三)以社会公益幸福为重点 196
(四)以休闲生活幸福为补充 198
三、强化学生参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方法策略 201
(一)强化学生参与的基本原则 202
(二)强化学生参与的关键环节 204
(三)强化学生参与的重点策略 209
结语 214
后记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