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现状 3
三、研究方法 6
四、研究内容 7
第一章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与制度分析 9
第一节 我国现行行政主体理论分析 10
一、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过程 10
二、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主要内容 20
第二节 我国学者对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评价 32
一、我国学者对行政主体理论的正面评价 33
二、我国学者对行政主体理论的负面评价 34
第三节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根本缺陷 42
一、行政主体理论的概念确定性已经遭到瓦解 42
二、行政主体理论不能与行政诉讼制度有效衔接 44
三、行政主体理论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体制的发展 47
第二章 外国行政主体比较分析 53
第一节 法国行政主体分析 54
一、法国行政主体概述 54
二、法国行政主体类型 56
三、小结 65
第二节 德国行政主体分析 65
一、德国行政主体概述 65
二、德国行政主体类型 68
三、小结 76
第三节 日本行政主体分析 77
一、日本行政主体概述 77
二、日本行政主体类型 78
三、小结 86
第四节 英美两国行政主体分析 87
一、英国行政主体类型 87
二、美国行政主体类型 91
第五节 外国行政主体的共同特性 94
一、行政主体受宪法原则的塑造 95
二、行政主体以法人制度为基础 99
三、行政主体制度遵循法定原则 103
四、行政主体类型之多元化趋势 105
五、小结 107
第三章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基础 109
第一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现实需求 109
一、重新建立行政主体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 110
二、正确处理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 111
三、回应现实的挑战并指导行政体制改革方向 113
第二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宪法基础 115
一、分权原则下的行政主体理论 115
二、民主原则下的行政主体 124
第三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行政法治基础 130
一、行政法定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 131
二、行政法基础变迁对行政主体的作用 136
三、行政多元化对行政主体的影响 140
第四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制度条件 143
一、行政主体重构的财政制度前提 144
二、行政主体重构的法人制度前提 155
三、行政主体重构的地方制度前提 160
第四章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内容 165
第一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进路分析 165
一、“扩大内涵外延说”及其评述 165
二、“渐进方式重构说”及其评述 167
三、“引入西方行政主体说”及其评述 169
四、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最优进路 172
第二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基本界定 174
一、我国行政主体的概念重述 174
二、我国行政主体的功能预设 183
第三节 行政主体的法律关系设定 192
一、行政主体的静态法律关系 193
二、行政主体的动态关系调整 197
第四节 行政主体的法律制度保障 200
一、行政主体职权保障制度 200
二、行政主体人事保障制度 202
三、行政主体财政保障制度 204
四、行政主体争议解决机制 210
第五节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类型设想 213
一、国家 213
二、地方公共团体 216
三、公务法人 222
四、社会行政主体 226
五、其他行政主体 235
第五章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实例分析 238
第一节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238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 238
二、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之评析 243
第二节 行政体制改革下的行政主体重构 248
一、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主体重构的契合点 248
二、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主体重构相互促进 253
第三节 行政主体重构实例分析——海上行政主体建构 254
一、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历史背景 255
二、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实践选择 259
三、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未来展望 263
结论 266
附录 本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69
外国行政主体制度共性比较 269
引言 269
一、行政主体制度受宪法原则塑造 270
二、行政主体制度以法人制度为基础 274
三、行政主体制度遵循法定原则 277
四、行政主体制度具备多元化趋势 279
尾论 281
基于法人制度的行政主体理论反思 283
一、立基于法人制度的外国行政主体 283
二、行政主体与法人制度关系的理论探究 287
三、我国行政主体与法人制度关系的反思 291
论我国社会行政主体及其制度建构 296
一、社会行政主体的法律意涵 296
二、社会行政主体的基础与意义 299
三、社会行政主体的发展契机 303
四、社会行政主体的制度建构 306
宪法视角下的社区与社会管理创新 309
一、社会管理的宪法反思 309
二、社区的法律定位 313
三、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功能 316
四、社区建设的法律规制 319
人大强化全口径预算监督的法律进路 323
一、问题的提出 323
二、全口径预算何以重要? 325
三、全口径预算何以展开? 328
四、全口径预算何以可能? 333
参考文献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