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1
自序 1
第一辑 读书 3
读书人:独立与自由 3
真诚的阅读可以修缮生活 7
《百年孤独》不可以再“孤独”——写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写作生涯”之后 10
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 13
谈《论扯淡》 16
读书为了什么? 21
美丽宛如一次多重的相遇——读米兰·昆德拉《相遇》 31
人间处处是沧桑——读《老鬼口述:我这四十年》 35
反思启蒙:警惕理性的悲剧重演 39
世界读书日:我们该怎样读书——写在“世界读书日”前 44
书店才是一座城市的地标 47
书是人生悲痛时的避难所 50
阅读十年:摇摆与变迁——一个中国农村家庭的阅读史 54
正义不是“可以”的,而是“应当”的——再读罗尔斯的《正义论》 65
倒影在书中的女人 70
梅毒即文明:延绵世纪的疾病隐喻及意义 74
被隔离的危机:“现代”的尴尬与理解的反转——读《现代危机:政治学评论(1939—1962)》序及其导言 84
第二辑 记忆 93
沉默的父亲 93
被遗忘的与被侮辱的人 97
变心 101
回不去的故乡 104
城市:精神的还乡 108
她也曾来过 111
寻找对话者——书店奇遇 116
一个人的八十年 120
第三辑 生活 129
后会无期:“在路上”时代的素描 129
理解的同情:萧红作为生活中的三种女人之一——从《黄金时代》说到百姓家里的妇人 132
面向大海的人注定忧伤却不彷徨 138
清醒的迷惘:写作和他人无关——从《无主题变奏》和一个“不入流”的徐星说起 142
如何听好人文讲座 145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敏感人 148
爱上咖啡 150
北方的冬天 153
承诺的边界 155
城市里的一点温暖 158
如果我也有一家旧书店 160
给青春下毒 163
将爱情进行到哪里 167
爱的政治学 170
当革命遭遇爱情——再读《云水谣》 173
不合时宜的沉思 177
给生命一个吻 180
孤独是一种浪漫的高贵 183
内心的声音是最好的人生方向 186
害怕写作 189
回归荒野 192
假如生活没有政治 195
简单是一种境界 198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201
理想的下场 205
美丽的忧伤 208
疲倦的河 212
人生未必如此 215
如果命运是一种假设 217
为何中国总让人高兴不起来? 220
为了什么去旅行? 225
为什么是“瓦尔登湖” 228
我是怎样享受孤独的 231
无家可归的思绪 235
消费概念的中国 239
什么样的学术,什么样的生活 242
意义的输入 246
游访陈寅恪故居 249
中国的宋庄 252
第四辑 人物 259
落单的灵魂 259
韩少功的变与不变 262
学者吴毅 266
韩寒的侧面 270
礼遇谢泳 272
一位熟悉女人的来信 276
第五辑 死亡 283
再怀刘老石——兼谈“梁漱溟的困境”及其化解 283
命若琴弦——一支生命的呼救 287
任凭风雨不虚行——怀念上海三联书店编辑叶庆先生 290
天堂里没有悲伤,因为那里没有魔鬼——悼念科力先生 297
一个上下一致的人——追思作家史铁生 300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