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模拟与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中华,孙秀云,韩卫清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2418455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如何分析、预测和评价各种环境因素和环境系统变化发展趋势,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者常常面临的问题。本书主要介绍了环境数学模型、河流水质模型及参数估算、湖库水质模型、大气污染控制模型、水处理单元操作及单元过程数学模型、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和技术导则等。书中列入了较多的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书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力求贴近工程实践,注重前沿性和互动性,将环境过程数学模型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统整,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本专业内各分支学科的理论,满足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工程素质培养的需要,帮助学生积累工作场所的知识,培养学生评判思维的能力。本书可供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教材,亦可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

第一篇 环境系统与模拟 1

第1章 绪论 1

1.1 环境模拟 1

1.1.1 环境模拟的对象 1

1.1.2 环境模拟的目的和任务 2

1.1.3 环境系统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 3

1.2 环境数学模型 4

1.2.1 环境数学模型的定义 4

1.2.2 环境数学模型的分类 4

1.2.3 环境数学模型建立的要求与步骤 4

1.3 模型参数的估算方法 6

1.3.1 回归分析 7

1.3.2 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 8

1.3.3 数值微分近似法 9

1.4 模型的验证与误差分析 10

1.4.1 图形表示法 10

1.4.2 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 10

1.4.3 相对误差法 13

1.5 灵敏度分析 14

1.5.1 灵敏度分析的意义 14

1.5.2 状态与目标对参数的灵敏度 14

1.5.3 目标对约束的灵敏度 15

思考题 16

第2章 大气污染控制模型 18

2.1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18

2.1.1 气象因子影响 18

2.1.2 地理环境状况的影响 20

2.1.3 污染物特征的影响 22

2.2 大气湍流流动过程基本描述 22

2.2.1 湍流 22

2.2.2 湍流扩散与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 23

2.3 烟流模型 24

2.3.1 无边界点源模型 25

2.3.2 高架连续排放点源模型 26

2.3.3 沉降颗粒的扩散模型 28

2.3.4 高架多点源连续排放模型 29

2.3.5 连续线源扩散模型 29

2.3.6 连续面源扩散模型 30

2.4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参数确定 30

2.4.1 扩散参数σy和σz的估算 31

2.4.2 烟气抬升公式 34

2.4.3 大气稳定度 37

2.5 箱式大气质量模型 38

2.5.1 单箱模型 39

2.5.2 多箱模型 39

2.6 大气质量模拟模型简介 41

2.6.1 AERMOD模型 41

2.6.2 ADMS模型 44

2.6.3 CALPUFF模式 46

2.6.4 SCREEN3模型 49

2.6.5 大气环评专业辅助系统EIAProA 51

2.6.6 大气扩散烟团轨迹模型 53

思考题 56

第3章 天然水体水质数学模型 57

3.1 水体中物质迁移现象的基本描述 58

3.1.1 物理迁移过程 58

3.1.2 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 59

3.1.3 天然水体中影响BOD-DO变化的过程 60

3.2 水质数学模型基础 65

3.2.1 零维模型 65

3.2.2 一维模型 66

3.2.3 二维模型 71

3.2.4 三维模型 73

3.3 河流水质模型 74

3.3.1 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74

3.3.2 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流场中的扩散模型 76

3.3.3 非守恒污染物在均匀河流中的水质模型 78

3.3.4 单一河段水质模型 79

3.3.5 多河段水质模型 82

3.3.6 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估算 88

3.4 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模型 94

3.4.1 湖泊环境概述 94

3.4.2 混合箱式模型 96

3.4.3 非完全混合水质模型 100

3.5 水质模型的发展趋势 103

3.5.1 以GIS为平台 103

3.5.2 模拟结果的动态化、可视化 103

3.5.3 河流综合水质模型的完善 104

3.6 水质模型的软件及应用 104

3.6.1 QUAL-Ⅱ模型系列 104

3.6.2 WASP水质模型 110

3.6.3 WASP软件应用 111

3.6.4 地面水环评助手EIAW 114

3.6.5 其他水质模型简介 120

思考题 124

第4章 水处理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数学模型 126

4.1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 126

4.1.1 全混流假定 126

4.1.2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中的反应速率 126

4.1.3 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的基本方程 127

4.2 沉淀和过滤 128

4.2.1 沉淀 128

4.2.2 过滤基本方程 130

4.3 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 132

4.3.1 活性污泥法中的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 132

4.3.2 劳伦斯-麦卡蒂模型 135

4.3.3 活性污泥ASMs数学模型 137

4.4 生物膜反应器数学模型 144

4.4.1 生物膜动力学模型 144

4.4.2 厌氧流化床反应器模型 146

4.4.3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数学模型 149

4.5 纳滤膜分离数学模型 150

4.6 模型软件介绍——BioWin 152

思考题 158

第二篇 环境影响评价 159

第5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59

5.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 159

5.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应用 160

5.2.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60

5.2.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64

5.3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67

5.3.1 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167

5.3.2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67

5.3.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章节设置 168

5.3.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175

5.4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76

5.4.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76

5.4.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间的关系 182

5.4.3 环境标准 182

5.4.4 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标准 184

5.5 环评中常用的工具 190

5.5.1 文本编辑类 190

5.5.2 数据处理类 191

5.5.3 绘图类 192

5.5.4 图像浏览与处理类 194

5.5.5 电子地图类 194

5.5.6 标准参考及辅助类 194

思考题 195

第6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96

6.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96

6.1.1 总则 196

6.1.2 工程分析 198

6.1.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00

6.1.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1

6.1.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201

6.1.6 公众参与 201

6.1.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02

6.1.8 环境管理与监测 202

6.1.9 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202

6.1.10 污染物总量控制 202

6.1.1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03

6.1.12 方案比选 203

6.1.13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203

6.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04

6.2.1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确定 204

6.2.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205

6.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06

6.2.4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207

6.2.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08

6.2.6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11

6.2.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11

6.2.8 环境影响报告书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 212

6.3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12

6.3.1 评价等级划分 212

6.3.2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214

6.3.3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218

6.3.4 评价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 223

6.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3

6.4.1 建设项目分类和评价基本任务 223

6.4.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工作程序 223

6.4.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和技术要求 226

6.4.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28

6.4.5 环境现状评价 230

6.4.6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231

6.4.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32

6.4.8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232

6.4.9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 233

6.5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34

6.5.1 概述 234

6.5.2 评价工作等级 234

6.5.3 评价范围和基本要求 235

6.5.4 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236

6.5.5 声环境影响预测 237

6.5.6 声环境影响评价 238

6.5.7 噪声防治对策 239

6.6 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39

6.6.1 总则 239

6.6.2 工程分析 240

6.6.3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241

6.6.4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242

6.6.5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及替代方案 244

6.6.6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的规范与要求 244

6.7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46

6.7.1 总则 246

6.7.2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方案 246

6.7.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247

6.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50

6.8.1 适用范围与评价原则 250

6.8.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250

6.8.3 规划分析 251

6.8.4 现状调查与评价 252

6.8.5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54

6.8.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5

6.8.7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257

6.8.8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9

6.8.9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259

6.8.10 评价结论 259

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60

6.9.1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260

6.9.2 评价工作等级 260

6.9.3 评价的基本内容 261

6.9.4 环境风险评价 262

6.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 263

6.10.1 总则 263

6.10.2 验收调查准备阶段的技术要求 265

6.10.3 验收调查的技术要求 267

6.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 272

6.11.1 一般规定 272

6.11.2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272

6.11.3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要点和要求 272

思考题 281

第7章 案例分析 286

7.1 污染型建设项目 286

案例1 新建林纸一体化项目 286

案例2 化学原料药生产项目 287

案例3 钢铁公司扩建改造项目 290

案例4 火电项目 292

案例5 城市商贸中心项目 294

7.2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 296

案例1 输变电工程 296

案例2 煤矿开采项目 298

案例3 新建高速公路项目 301

案例4 水电站扩建项目 303

7.3 环境影响评价计算例题 305

思考题 310

参考文献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