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理论与方法 3
第1章 城市化过程中河流自然特征变迁 3
1.1 河流的主要城市化措施 3
1.1.1 对城市化的理解 3
1.1.2 河道的综合整治措施 4
1.1.3 河滨区城市建设措施 5
1.1.4 上游水库建设措施 6
1.1.5 河流防洪与排水安全措施 6
1.1.6 河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7
1.1.7 河流景观建设措施 9
1.2 城市化对河流的影响与变迁 10
1.2.1 城市河流概念及其表征 10
1.2.2 对河流流域形态的影响及改变 11
1.2.3 对河流的流量影响及变化 14
1.2.4 对流域透水地面的影响及变化 15
1.2.5 河流流域人口压力的变化 19
1.2.6 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变化 20
1.3 河流城市化措施的思考 23
1.3.1 河流人为化措施的反思 24
1.3.2 城市河流治理的新探索 24
参考文献 25
第2章 城市河流水污染现状与主要环境问题 27
2.1 城市河流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 27
2.1.1 百条城市河流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布 27
2.1.2 四区城市河流水质浓度分布 33
2.2 百条城市河流水污染现状 40
2.2.1 百条城市河流水污染总体评价 40
2.2.2 城市河流水污染现状空间分布 45
2.3 城市河流的主要环境问题 51
2.3.1 城市河流呈高污染态势,普遍出现复合污染 52
2.3.2 城市河流呈“缺水”窘境,显现水资源短缺 55
2.3.3 城市河流水生态退化,“生命水体”出现危机 56
2.3.4 城市河流整治渠道化,河流水力联系阻断 59
2.3.5 城市河流生态管理缺失,河流服务功能退化 61
参考文献 62
第3章 城市河流水体污染机理与过程 66
3.1 城市河流自然胶体及其主要反应 66
3.1.1 城市河流的水环境总体特征 66
3.1.2 城市河流水环境中的自然胶体 67
3.1.3 城市河流底泥-水界面主要反应 73
3.2 城市河流有机化合物污染机理 75
3.2.1 有机化合物的分配理论 75
3.2.2 生物富集作用 82
3.2.3 光解、水解与生物降解作用 86
3.2.4 城市河流有机化合物污染估算 87
3.3 城市河流重金属污染机理 88
3.3.1 底泥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88
3.3.2 底泥中重金属的释放作用 91
3.3.3 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 97
3.3.4 城市河流底泥重金属生态危害评估 100
3.4 城市河流氮磷污染机理 101
3.4.1 营养盐在底泥中的累积与分布 101
3.4.2 营养盐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 104
3.4.3 底泥对氮与磷的吸附作用 106
3.4.4 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 108
3.4.5 城市河流营养性污染评估 111
参考文献 111
第4章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理念及思路 112
4.1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原则 112
4.1.1 从流域出发,综合治理 112
4.1.2 保护河流,城区持续发展 113
4.1.3 水质改善,自然修复 113
4.1.4 水量、水质与水生态修复 114
4.1.5 “一河一策”,分类治理 114
4.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核心内涵 114
4.2.1 城市河流水量修复 115
4.2.2 城市河流防洪与排水安全 115
4.2.3 城市河流水质修复 115
4.2.4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115
4.2.5 城市河流河区文明管理 115
4.3 城市河流类型、区划及其特征 116
4.3.1 城市河流的特征 116
4.3.2 城市河流类型区划 116
4.4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总体思路 121
4.4.1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目标 121
4.4.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工作程序 122
4.4.3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总体思路 123
4.5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总体框架 125
4.5.1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路线 125
4.5.2 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与修复的总体框架 126
4.5.3 黑臭水体与高藻水体的治理 126
4.5.4 总体框架的成套工程体系 129
参考文献 132
第5章 城市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与改善方法 133
5.1 河流自然“清水产流机制”表征 133
5.1.1 河流“清水产流机制”概述 133
5.1.2 城市河流“清水产流机制”内涵 134
5.2 河流“清水产流机制”退化与破坏 136
5.2.1 产流区清水产流机制退化 136
5.2.2 养护区清水输移机制消失 139
5.2.3 河流生态系统退化与破坏 141
5.3 城市河流“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与改善 143
5.3.1 “清水产流机制”总体修复思路 143
5.3.2 清水产流区修复与改善 146
5.3.3 清水养护区修复与改善 149
5.3.4 清水输出区的修复与改善 153
参考文献 156
下篇案例与实践 159
第6章 南方沿海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案例 159
6.1 城市概况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159
6.1.1 城市概况及其社会经济水平 159
6.1.2 自然地理条件 160
6.1.3 城市河流水网与商业中心河 160
6.2 商业中心河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163
6.2.1 商业中心河的环境现状 163
6.2.2 商业中心河的主要污染源 164
6.2.3 商业中心河的水质状况 164
6.2.4 商业中心河的主要环境问题 165
6.3 河流污染底泥及其特征 168
6.3.1 河流污染底泥特征 168
6.3.2 底泥重金属生态危害分析 173
6.4 商业中心河水污染治理总体思路与方案 174
6.4.1 治理工程目标 174
6.4.2 商业中心河的总体治理思路 175
6.4.3 商业中心河的治理总体方案 176
6.5 河流污染治理核心工程 178
6.5.1 河流底泥疏挖与处理工程 178
6.5.2 河流水体原位净化工程 181
6.5.3 生态堤岸修复与重建工程 184
6.5.4 河流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187
6.5.5 工程效益分析 188
参考文献 189
第7章 江南水网城市河流生态水系保护案例 191
7.1 江南水网新城河流水系及其特征 191
7.1.1 江南水网新城河流水系 191
7.1.2 新城河流水系的特征 192
7.1.3 新城河流水系的水质现状 193
7.1.4 新城河流水系的水生生物 195
7.1.5 新城河流水系的修复分区 196
7.2 新城河流水系污染底泥分析 196
7.2.1 河流底泥的污染特征 196
7.2.2 底泥的有效疏挖深度 198
7.3 新城河流污染源与水生态评价 199
7.3.1 新城河流主要污染源 199
7.3.2 河流生态健康分析 199
7.3.3 新城水系主要环境问题 200
7.3.4 新城水系水环境综合分区规划 202
7.4 新城河流水系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 202
7.4.1 规划指导思想 202
7.4.2 规划总体思路 203
7.4.3 新城生态水系规划的技术路线 204
7.5 新城生态水系规划目标 205
7.6 新城河流水系治理与修复方案 206
7.6.1 规划思路 206
7.6.2 治理与修复方案 207
7.7 典型河流水质改善与原生态保护方案 209
7.7.1 “三横三纵”水系河流生态要求与目标 209
7.7.2 典型河流水质改善与原生态保护方案 210
7.8 环境效益分析 216
7.8.1 改善市区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217
7.8.2 提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 218
7.8.3 经济效益 219
参考文献 220
第8章 西南城市河流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案例 221
8.1 河流流域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221
8.1.1 河流流域概况与自然条件 221
8.1.2 河流流域社会经济 223
8.2 河流水环境与入河污染负荷 223
8.2.1 河流水质现状与分析 223
8.2.2 流域主要污染源与排放总量 230
8.2.3 流域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 231
8.3 曲江流域水量平衡与污染物平衡 234
8.3.1 曲江水资源总量与水量平衡 235
8.3.2 曲江流域主要污染负荷变化趋势预测 239
8.4 曲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理念与总体方案 241
8.4.1 水污染治理理念与总体思路 241
8.4.2 规划总体方案 245
8.5 曲江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的工程方案 247
8.5.1 东风水库上游水源保护与涵养林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247
8.5.2 红塔区城镇污染控制与生态景观构建方案 248
8.5.3 下游平坝污染控制与河谷水土保持方案 249
8.5.4 水利防洪与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案 250
8.5.5 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文明构建方案 251
8.6 规划方案的可达性分析 252
8.6.1 综合治理规划可达性分析 252
8.6.2 水环境质量目标可达性分析 252
8.6.3 流域管理目标可达性分析 252
参考文献 253